旅游中国>滚动新闻>

胡斌说乡村旅游: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发布时间:2018-01-01 15:08:52 丨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伍策 尤紫璇 丨 责任编辑:古剑


中国网1月1日讯 近日,四川省旅发委党组书记胡斌在四川省乡村旅游带头人赴台学习交流活动总结会上,结合十九大和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就四川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唯有乡村,天地澄澈,能让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能真正体现中国人“天人合一”境界的是乡村。“乡愁”是由软、硬件两者构成的,既要环境,又要服务,更要情怀和精神。旅游开发的关键是突出主题,彰显特色,奉献美丽和温暖。

胡斌认为,生态既包括自然生态,也包括人文生态。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建设美丽中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倡导文明生活方式”“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发展乡村旅游和乡居民宿是落实这些理念、战略、精神的重要举措,其根本在于“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核心是“乡愁”。

胡斌表示,“乡愁”是记忆深处的乡情,是失去了却无法忘怀的美好记忆,是对乡村生活的怀念,是对故乡的依恋,是许多人生命萌发的来处和源泉。“乡愁”是林盘院坝,是小桥流水人家;是炊烟牧笛,是鸡犬相闻,是水车嘎嘎;是慈母“临行密密缝”的针线和阿妈手中转个不停的转经筒;是归田园居,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老祖宗的祠堂,是耕读传家;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乡村是“三老”结合最好的地方。

胡斌强调,开发旅游主要做好“三篇”文章,一是突出自然秉赋,做大“老天爷”的文章;二是深挖文化内涵,做足“老祖宗”的文章;三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做好“老百姓”的文章。

乡村是静心思考体悟的最好场所。乔达摩·悉达多(佛陀)在雪山苦行没有“悟道”,是在恒河边乡村的大菩提树下悟的道;苏东坡不仅仅是大文豪,也是大思想家,他是在走出“乌台诗案”后在黄岗东坡当农民时悟的道,“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眼前见天下无一不是好人”,从此“载歌载舞,深得其乐”;王阳明是在流放到贵州修文龙场驿睡在乡村的石床上悟的道。

“历史上很多人认为是因为哪里极其艰苦促成的,我认为不全是,而是因为哪里极其简单、极其纯粹。”胡斌指出,在纯自然的环境中悟不了“道”,因为没吃没喝没有服务,没有基本的生存条件,信息量太小;城市中也悟不了“道”,因为太过功利,太过浮躁,头绪太多,各种“场”“力”相互作用,太杂乱了,找不到真正的“自我”。(伍策 尤紫璇)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中国网旅游官方微信

与主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