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中国>活动>

剑阁一退休老校长对故土和教育事业的执着故事

发布时间:2018-01-04 17:11:23 丨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王娟 丨 责任编辑:路遥


中国网1月4日讯“我是农民的儿子,想为‘为中国农村树碑,给西部教育立传’,以此回报生我养我的农村,回报老师的教育之恩,回报党和政府的大恩大德!”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四川剑阁县的退休老校长何代英在退休的这十二年时间里,因心生对故土和教育事业的执着,即使心中装着作为一位祖父对脑瘫孙女爱的焦虑,忍受着自己被病痛折磨的考验,在陪孙女康复的残联楼道里,在孙女治疗的医院走廊边,在无数个太阳还没有升起的早晨和深夜,靠着他仅有的右眼,敲打那不太熟悉的键盘,笔耕不辍,写下了中国第一部比较完整村史《红岭村百年史》和反映川北地区教育发展历程的《川北村社教育简史》,记录着那些被忽略或者即将被遗忘的文化。

日前,我们心怀敬仰,在剑阁县见到了这位退休老校长——何代英。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1946年,何代英出生于南部县一个小村。在两岁时,何代英因家贫父母将他过继给同村堂叔,9岁时,亲生父母去世,两年后养母病逝,14岁时养父也与世长辞,尚未成年的何代英靠七旬的大伯供养读书。在读高二时,大伯又一病不起,何代英只好挥泪休学,自学高中全部课程。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已有5个孩子的何代英,被南充师范学院录取。大学毕业后,何代英分配到南部县教高中语文。三年后,何代英在剑阁县开封中学任教师,至此,他凭着扎实专业知识和骄人的教学业绩,由一名普通教师,逐渐递升于学校管理者,先后为开封中学、白龙中学、剑阁电大校长,县政协委员、县人大代表,县科技拔尖人才,市党代表。

一路成长,何代英对红岭村这个小山村,心怀感恩;对他终身从事的教育事业更是一往情深。“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内心就有一定要为生我养我的村子,培育我的教师写一部书的想法。”何代英告诉记者,“从初中到高中,村里一直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教师鼓舞我斗志,在我心底埋下读书改变命运的种子。上大学时,乡亲们又送柴送粮,帮我养活了5个子女!”

2008年,退休两年后,何代英开始执笔撰写《洪岭村百年史》,2010 年开始着手 《川北村史教育简史》撰写。2012年1月,《红岭村百年史》正式出版,该书出版后,以其较高的学术价值在省内外引起很大反响。这也是何代英之前并没有预料到的。

田野作业 求民间第一手资料

在撰写《红岭村百年史》这部书的大部分时间里,何代英和妻子不断地辗转成都、广元、剑阁,陪护脑瘫的孙女。四年多的创作中,孙女或在医院内、残联做治疗,而何代英则在外边的楼道内,双膝当桌子,写着南部一个小山村的历史。不仅如此,何代英左眼失明,双耳听 力下降明显,身体还伴有其他疾病。但这都不影响何代英创作,不论何时,他的口袋内都装着小本子和笔,随时记录写作的思路。针缝插隙地写书,除了重病卧床,何代英的笔都没有停止过。

今年,何代英撰写的33万字的《川北村社教育简史》,已完成修订工作,书稿的清样已经送有关部门审核,正在有序安排出版。《川北村社教育简史》这本书内容包括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角度,揭示几种教育各自的发展脉络、特点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全面展示了原始社会至2014年川北地区村社教育的发展历程。在这两部书的撰写中,何代英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他的创作依据,主要方式是田野作业,以求从民间得到第一手资料。

退而不休 心系教育

“我们不仅要爱父母、爱同学,老师,还要爱祖国、爱人民。”时值隆冬,剑阁县开封中学报告厅内,何代英正为该校学生讲孝道文化。何代英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株小草,在春天的阳光下生长,但我们用尽一生都无法汇报太阳的恩德。”

该校师生专注地听着何代英的讲座,不时雷鸣般的掌声,不时热泪盈眶,不时举手提问。“受益匪浅,我们要做一个知恩感恩、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有益于社会人。”讲座结束后,学生们说出了听完讲座后的感想。

虽然退休十余年了,何代英仍心系教育,常利用空余时间给学校学生讲讲座,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现如今,何代英脑瘫的幺孙女已11岁,能短暂的站立了。何代英一边在家中照料孙女,一边为自己后面的两本书继续努力着。(王娟)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中国网旅游官方微信

与主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