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伪满博物院:探寻深宫秘史 见证历史兴衰
发布时间:2018-01-07 19:20:2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马慧新 黄甘甜  |  责任编辑:古剑

 【点睛】伪满皇宫旧址,对于长春而言,就是这记忆中的精彩,是长春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枝“兰花”。这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担任伪满洲国傀儡皇帝时的宫廷遗址,是国内现存比较完整的宫廷遗址之一,也是日本武力侵占中国东北、推行法西斯殖民统治的最典型的历史见证。



一座城市的记忆,每天都在生长。建筑,是城市凝固的记忆;树木,是城市成长的记忆;历史,是城市沉淀的记忆。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光复北路5号的伪满皇宫旧址,对于长春而言,就是这记忆中的精彩,是长春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枝“兰花”。




这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担任伪满洲国傀儡皇帝时的宫廷遗址,是国内现存比较完整的宫廷遗址之一,也是日本武力侵占中国东北、推行法西斯殖民统治的最典型的历史见证。



伪满皇宫遗址核心保护区现存文物建筑多处,以中和门为界分为内廷和外廷。内廷主要有缉熙楼、东御花园、西御花园、同德殿、书画楼等,是溥仪及其眷属的生活区。外廷区主要有勤民楼、怀远楼、嘉乐殿、宫内府等,是溥仪的政务活动区。此外,还有建国神庙、植秀轩、畅春轩、中和门、洋膳房、中膳房、御用汽车库、马厩、跑马场、花窖、禁卫军营房、近卫军营房等附属设施。



据介绍,伪满皇宫前身是民国时期管理吉林、黑龙江两省盐务的吉黑榷运局官署。1932年3月9日,在日本侵略者扶持下,溥仪出任“满洲国执政”,4月3日,溥仪迁居于此,这里便成为“满洲国执政府”。1934年,伪满推行帝制,“满洲国”改为“满洲帝国”,3月1日,溥仪在勤民楼举行登极大典,由“执政”改头换面为“皇帝”,“执政府”随之改为“帝宫”,俗称“皇宫”。此后,伪满帝宫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扩建。1934年到1940年这7年间,先后修建了怀远楼、同德殿、东御花园、防空地下室、假山、嘉乐殿、建国神庙等建筑。伪满皇宫建筑风格古今并陈、中外杂揉,具有典型的殖民性特点,在建筑风格上真实地反映出当时中国东北的特殊社会状况。

作为日本侵略中国的产物,伪满皇宫是中国封建末代皇帝在垂死挣扎中充当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傀儡的见证地。以其多重内涵、独特价值,真实地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末代皇帝的垂死挣扎,更见证了日本侵略东北,实行殖民统治的血腥与残暴,是中国近现代殖民文化的典型警示性纪念地之一。

伪满皇宫博物院是一部能触摸到的历史教科书,展出的藏品和历史,和长春这座城市一样,都将不朽。

(马慧新 黄甘甜)

分享到: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中国网旅游官方微信

与主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