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国家公园 :如诗如画 水秀山明(组图)
发布时间:2018-01-08 13:43:5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刘佑祥 肖燕 彭贤良 饶兴军  |  责任编辑:路遥

【点睛】冬日的阳光下,沿溪水而上,越过古村落,穿过大峡谷,在崭新的盘山公路上一路蜿蜒,直挺南山之巅,两江峡谷、金童山、八十里大南山等风景,如诗、如画、如歌。无论你是初来乍到,还是故地重游,此情此景,总会让你的心灵激荡。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地处湘西南边陲的湖南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作为全国首批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之一,也是湖南唯一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凭什么能与北京八达岭、吉林长白山、湖北神农架等同批开展国家公园建设?近期,中国网将推出系列报道,解读魅力南山……






聚焦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系列报道(之一)



极完整的生态系统

作为湖南唯一申报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的主体,南山国家公园拥有极为完整的生态系统。放眼望去,试点区域内森林、湖泊、生物、文化资源颇为丰富,而这也是其顺利获得国务院批复通过的根本原因。

南山国家公园是南岭山地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的典型代表。公园有我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低海拔常绿阔叶天然次生林,是我国南岭与雪峰山脉交汇部低海拔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此外,国家公园十万古田山地沼泽湿地,是具有低等苔藓、草本、木本植物沼泽的完整演替系列的湿地,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保护价值。

南山国家公园内森林覆盖面积为5627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6.51%;公益林面积为35880公顷,公益林覆盖率达55.17%。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特征明显,已查明的生物物种3593种,生物生态类型极其丰富,其中天然植被可分为6种类型,46个群系,动物分为46种生态类型。我国中南部的山体生态类型,这里都有分布。

国家公园内珍稀物种保护价值高。现有国家级保护生物6种,A级保护生物43种;有37种动物系《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提及的保护物种;有30种动物是《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提及的保护物种;有178种动物是“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有中国特有植物属33个和中国特有脊椎动物43种;有湖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67种、国际候鸟保护物种46种、中国新记录物种2种、湖南省新记录物种48种、兰科植物39种。








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国家公园内山地占总面积的90%以上,约四分之一的面积在海拔1500米以上,主要峰岭有二宝顶、南山顶、枫门岭、黔峰山、金紫山等,最高峰为二宝顶,海拔2021米;最低海拔位于城步县城西部的巫水河谷,海拔426米,落差达1600米,山地特征明显。

国家公园二宝顶、金紫山所在的山脉位于南岭山系越城岭的组成部分,是华中华南自然界线的组成部分;大南山是雪峰山脉的南支。因此,公园所属区域是南岭山系和雪峰山脉的过渡地带。

国家公园所在区域是长江流域沅江水系巫水河和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浔江的源头,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水系的分水岭和重要水源涵养地。








国际候鸟迁徙通道

国家公园内主要有两条候鸟迁徙线路。第一条是城步县城—两江峡谷—铺路水村—南山牧场—广西龙胜线路,第二条是城步县城—白云湖—白毛坪乡—十万古田—广西资源线路。候鸟秋季由北往南迁徙,途经湖南的时间段集中在9月初至11月底;春季由南往北迁徙,主要集中在3月中旬至5月中旬。

国家公园内发现的鸟类中有不少属于中日、中澳的候鸟。其中,中日保护候鸟有39种(占当地鸟类总数的26.8%),中澳保护的候鸟有8种(占当地鸟类总数的56%)。为了更好地保护候鸟的迁徙,城步于2013年建立了候鸟保护站。站长曾石永说,站里有4个人,实行24小时网上管控,密切注视着来往的人员和车辆。通过几年来的努力,人们的保护意识增强,打鸟的人也少了。








稀有的高山湿地与最大的南方山地草场

国家公园内的“十万古田”为森林沼泽湿地,位于城步与广西交界的群山之上,海拔1200-1800米,属亚热带山地凉湿气候,冬暖夏凉,总面积41.2公顷,拥有苔藓、草本、木本植物等完整演替系列,生物多样性丰富,初步调查植物达300多种。其中,特色物种有五加科新属湖南参、红花木莲等。

“十万古田”不仅生态价值高,还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十万古田”是明代瑶民耕作与聚落遗址,内有圆形古城址、护城河、湖广古驿道,古墓群等灾难性历史文化透存。据湖南省考古研究所考古发现,十万古田南面的山坡上散落着乾隆至咸丰年间官员墓葬,有部分清代青花瓷残片和明代青花瓷残片。

南山本为南方天然的山地草原,经过几十年的培育改良,已发展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人工草场。南山顶部现有人工草场面积28平方公里,周边自然草甸约2386平方公里,被誉为“南方呼伦贝尔”。野生牧草种类达63科262种,以绒毛草、剑茅草、丝茅草、狼尾草等为主。

可以说,南山国家公园试点区的核心价值,包括稀有的低海拔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少有的以高海拔草甸峰林地貌为代表的草原生态系统、罕见的山顶湿地生态系统、珍稀动植物保护地和重要种群的繁殖地、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以及独特的文化景观。









试点区的探索意义

根据南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17-2025)显示,试点区的建设意义是:探索我国江南丘陵地区珍稀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模式,通过试点区建设,探索保护该区域珍稀生态系统的技术方法和管理模式;探索我国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地社区发展与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模式,通过试点区建设,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平衡点,为类似地区探索出发展路径;探索南方景观碎化山地中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原生残余斑块进行保育修复的重要模式,通过试点区严格保护,控制建设,合理引导原住民生产生活,以生态系统自然修复为主,辅以人工管护,使原生残余斑块得以修复,形成景观的完整性,找到保育修复模式;探索生态系统由交叉管理到集中管理的重要模式,通过试点区建设,将四大生态区块及其相连的区域全部形成国家公园一个整体,同时将管理与建设集中,系统解决跨界、交叉发展管理等问题;探索全民共享国家公园资源价值的利用模式,通过试点区建设,探索国家公园特许经营方式,规范引导生态资源的游憩利用,形成以科研监测、科普教育、游憩展示和社区绿色发展为主体的全民共享模式。

(刘佑祥 肖燕 彭贤良 饶兴军)

分享到: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中国网旅游官方微信

与主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