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中国>滚动新闻>

订机票没输密码就划款 "免密支付"是否存在风险

发布时间:2018-01-16 10:25:22 丨 来源:新华社 丨 作者:魏董华 吴帅帅 丨 责任编辑:路遥


春运大幕拉开,手机购票因便利快捷受到越来越多用户青睐。近日,有消费者发现,在一些APP上购买机票时,只填写一个手机短信验证码就可以完成交易。这种“无主动授权、无醒目提示、无支付密码”的“三无”购票支付方式,遭不少网友吐槽“缺乏安全感”。

近日,贺女士通过“去哪儿”APP购买一张从杭州飞往北京的机票。选定航班班次、填完个人信息后,她用一张储蓄卡付款。

由于此前该卡并未绑定“去哪儿”,她按照要求填写了姓名、身份证号、银行预留手机号码,之后收到一条6位验证码短信。贺女士认为这只是验证信息,但输入后惊讶地发现,竟在瞬间被动完成了交易,第三方平台从银行账户划走了1000多元机票钱。

“支付难道不需要支付密码吗?怎么能只凭一个短信验证码就直接划款?”贺女士说,整个过程平台从未提示这是在进行支付交易,也没有明显提示输入验证码即为确认支付。

罗先生一个月前在携程网订机票也遇到类似情况。没有要求输入支付密码,几千元就被划走了。“我当时就联系银行和携程。双方回复说有合作,不管金额大小,直接闪付不用输密码。”

记者致电“去哪儿”客服,对方称,这就是“去哪儿”网购票的一般流程。不需要支付密码这件事,属于用户和开户行之间的事,“我们平台再智能也不可能从银行直接把钱划走的”。

记者又联系了贺女士储蓄卡发卡行的客服。工作人员表示,经用户同意,工行网银等支付渠道是可以开通300元以下的小额免密支付的,其他都需要支付密码或者网银密码。“但是,和第三方平台签订相关协议后,是可以授权平台通过其他方式验证、完成支付的。”

这种支付方式的安全性如何?记者使用一部他人的手机,分别登入携程和“去哪儿”进行购票操作。由于该手机已分别在两个APP中绑定了银行卡,记者在根本不知道该卡密码的情况下,仅凭借一条验证码短信,就顺利购买了一张500多元的机票。

记者在“去哪儿”APP上发现,尽管其规则上说明“输入个人信息进行交易即视为向银行或第三方支付等金融机构发出指令扣款”,但并未明确告知消费者这个行为无需输入密码。而且,该授权协议已经被平台默认勾选。

记者还发现,平台还存在“霸王条款”嫌疑。“首次绑卡支付后,以后每次使用该卡支付,视同已经阅读并同意该规则。”这就意味着,消费者如果首次支付时没有点开该规则阅读,之后就再也没有机会看到该规则了。

虽然免密支付客观上方便了消费者,但也增加了被盗刷的风险。市民徐先生告诉记者,2017年12月,他的手机曾被同事马某盗走,马某利用小额免密支付功能盗刷了4000余元。

说法

相关专家表示,目前支付方式多样,必须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交易平台有义务引导消费者进行选择,告知消费者支付风险,在交易过程中对支付步骤作出明确提示,保障消费者的支付安全。

(魏董华 吴帅帅)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中国网旅游官方微信

与主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