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中国>滚动新闻>

高舜礼:河北塞罕坝旅游资源开发之我思

发布时间:2018-01-20 10:52:17 丨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高舜礼 丨 责任编辑:路遥


中国网1月20日讯 日前,我应邀参与了塞罕坝旅游开发的研讨,对正在探讨中的旅游规划发表了看法。塞罕坝的旅游开发,若隔开政治因素、宣教因素,实际上是传统森工资源的再开发、再利用。若塞罕坝旅游开发成功,对大量森工单位的产业结构优化,对森林资源的再利用都将是有益的启示。

塞罕坝位于北京以北400多公里,以几十年森工人不懈的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改善生态,取得了荒山披绿的辉煌业绩,创造了令人景仰的“塞罕坝精神”,受到了中央领导和社会舆论的佳评。因此,在塞罕坝林场开发旅游,具有积极的政治意义、宣教意义、生态意义和社会意义。

一、塞罕坝旅游开发有啥难?

塞罕坝虽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名声也已蜚声中外,但从旅游资源开发的角度看,至少存在4大困难。

其一,旅游资源条件平平。没有奇山异水,没有名山大川,没有奇异民俗。干旱少雨,无霜期长,海拔较高,距大城市远。

其二,旅游开发的综合负载较重。塞罕坝的旅游开发,负载着较重的综合性要求,如精神的弘扬、传统的传承、自然科普教育、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示范基地等,若样样都予兼顾,旅游开发则很难轻装前行。

其三,森林保护与旅游开发矛盾。生态养护与森林防火是第一位的要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将旅游开发及游客到访控制在何等规模,是一个较难把握的问题。

其四,旅游魅力发掘与远距中心城市问题。2017年塞罕坝接待游客44万人次,每天只有1200人,现状属于旅游温冷地区,而距离京津中心城市都超过400公里,相当于北京到济南市的距离,为市场营销带来相当压力。

二、谋划塞罕坝旅游该先想到啥?

要把塞罕坝林区的旅游谋划好,在思想上先要考虑几个问题:

其一,开发旅游要达到什么效果。是为了增加人们参观学习塞罕坝的去处,进一步提升对塞罕坝的宣传;还是为了培育起一个旅游产业,逐步实现塞罕坝机械林场调整产业结构。对此,当地同志未必有统一的认识。

其二,旅游开发该保持多大规模。关系到森林防火和生态养护,应该放在第一位来考虑;但也要看到,目前国内一些山岳型旅游区,大多数都是处在林区,有的还保持了较大的客流量。以安徽黄山为例,既是高山、也是林区,还是知名的旅游区,年客流量超过300万人次,面临防火、防松毛线虫、防旅游安全事故等多重压力,但在当地严格精细而卓有成效的监管下,还是连续很多年实现了保护与利用的统一,获得了联合国、国家部委很多荣誉称号。可见,在林区开发旅游已有非常成功的先例,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关键是防护与监管制度是否到位。对此,塞罕坝的同志还需要再统一认识。

其三,怎样力度地去发展旅游。点缀性的发展、顺其自然的渐进式发展,还是要较大力度的发展,争取在周边城区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这需要在旅游开发起步之初,就应该做到心中有数。

其四,旅游开发投资从何而来。是政府财政投入,还是通过市场融资,还是对外招商引资。旅游开发的投入,如何确保在一定时间内加以回收?

三、规划塞罕坝旅游要做到啥?

旅游发展要规划先行;规划思维影响开发水平。对于塞罕坝来说,要做好一份旅游规划,为将来旅游发展绘好蓝图,应该考虑以下问题:

1、做好区域旅游的发展定位

这是旅游发展通盘布局的需要,也是与周边旅游发展对接的需要,应在做好森林旅游资源的普查和研究的基础上,规划好塞罕坝林区在河北省承德市旅游发展中的区域定位。从旅游开发的视角看,塞罕坝精神难能可贵,但森林资源并非旅游稀缺资源;塞罕坝距离京津四五百公里,在高铁、高速路四通八达的今天,其通达性并不便利。因此,塞罕坝很难成为一个独立的旅游目的地。讨论塞罕坝的旅游开发,不能就事论事,应该把它置于京津冀旅游市场之中,置于承德、张家口及周边城市的旅游发展格局中,置于2012北京(崇礼)冬奥会举办后的市场形势中,通盘考虑塞罕坝的旅游定位与市场分工。

2、认清旅游的功能与特点

旅游具有宣传科普和教化国民的功能,但与思想政治宣传又有所不同,它是通过寓教于乐、寓教于游的方式,对广大游客进行润物无声的精神滋养与宣传教育,这正是它的独特与可贵之处。近些年,中央倡导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其深意也就在此。很多地方为了吸引旅游者到红色旅游景区,编选线路和宣传营销都采取了红绿结合、五彩缤纷的策略。对于塞罕坝来说,只要能够通过发展旅游,吸引大量的旅游者前来,就有利于“塞罕坝精神”的传播与弘扬。但是必须看到,旅游业是高度市场化、自发化的,仅靠有组织的参观学习接待,一是很难持久下去,二是不可能聚集太多客源;如要吸引更多游客前往,就必须开发经得起市场检验的旅游吸引物,开发出游客乐意选择的旅游产品。在旅游产品的销售上,政府部门是帮不了多大忙的,游客不认官方发文,也会辨别旅游景区等级。因此,不管塞罕坝承载了多少精神财富,要吸引更多游客自发前往,就要充分考虑游客出游选择的规律,据此确定旅游策划、旅游创意、旅游开发。否则,面面兼顾,处处体现,最终是不会有太多游客甘愿掏腰包的,若一大堆旅游建设项目赚不回投资,再去说实现几大发展目标、打造几大主题功能,也就只能是一种奢谈望和笑谈。

3、坚持全域旅游的发展观点

旅游业发展至今40年,历经了发展思想的三次跨越。第一阶段是观光旅游;第二阶段是从观光到休闲度假;第三阶段是全域旅游。这三次跨越的一个共同点,就是由以资源为开发导向,向以市场需求为开发导向转变,就是不能以资源定产品,而要以市场需求确定产品开发的样式。以传统的观光旅游思路看塞罕坝,它以森林为主的资源特色并无优势;以休闲度假旅游的标准来评价,塞罕坝只有6-9月中旬宜游,气候干旱、挥发量大、海拔较高、无霜期短、昼夜温差大,不适宜开展休闲度假。因此,塞罕坝旅游规划应以全域旅游观念为指导,统筹研究与当地森林资源、农业资源、历史人文的融合开发,既不宜搞所谓一、二、三梯队那种“复合型景区景点结构”,停留在开发建设各类大大小小的景区上,也不能简单地提出以旅游休闲度假为主,或以参观学习当代红色旅游“塞罕坝精神”为主上。

4、创出生态旅游的特色产品

按照传统观光旅游的眼光,塞罕坝属于北方山地森林生态,很难开发出有特点、有魅力的旅游产品。加之,我国生态旅游开发相对落后,不论是开发理念,还是产品设计,还是宣传营销,都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在旅游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都不够强。因此,塞罕坝森林旅游生态产品的开发,面临着比较艰巨的路径探索,需要专业性地花费较大气力。据专家介绍,森林康养是一种很有特色的休闲养生路径,但由于跨越森林与医疗康养两界,因此,构建完整的自然认知教育体系是必要的,如自然植物认知、科研踏查展示等,也可以策划开展专业化的森林体验活动,如生态露营地、森林自行车越野、森林马拉松、野外考察、天文观测等,更有必要以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下气力开发以医疗保健为主的生态康养产品,使其渗透到旅游各相关要素,吸引游客体验生态康养旅游产品。

5、策划开发拳头性旅游项目。一片新的区域开发旅游,不能单靠3个月承接周边旺季的客源溢出,还要下决心研究和挖掘特色资源,争取开发出具有核心魅力的拳头性旅游产品,以此对外宣传和招徕,对内拉动重点旅游产品和一般旅游产品。我认为,在目前盘点的诸多资源中,清朝鼎盛时期一直延续的木兰秋狝,是值得再做深入研究的一个开发题目,通过演员的排演与观众的参与体验,可以再现清代当年演兵、狩猎的场面,若再辅之以深入挖掘的历史人文内涵,增设各类博物馆、民俗体验项目等内容,全方位展示塞罕坝生态文化与历史人文特色。

塞罕坝作为一个富有生态与精神内涵的当代林区,其旅游开发具有明显的象征与标志意义。应该本着对塞罕坝森工人认真负责的精神,潜心研究塞罕坝的旅游资源禀赋与相关条件,充分借鉴国内外山地森林生态资源开发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切实下大功夫在策划与规划上,争取以此为旅游开发的实验样本,取得森林旅游开发的重要创新和突破,为全国同类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树立典范。

(高舜礼: 中国社科院旅研中心特约研究员,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政策法规司 原副司长,中国旅游报社前总编辑、社长)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中国网旅游官方微信

与主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