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2月24日讯 整齐美丽的校园,宽敞明亮的教室,柔软舒适的操场,红润健康的脸庞……在广元市昭化区这样的校园,不论在城镇,还是在农村,这样的情景随处可见。
2017年以来,昭化区教育系统在昭化区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中心任务,不断创新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全区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谱写出一曲绚丽的乐章。
教育扶贫精准发力
2017年以来,昭化区教育系统始终坚持服务中心,持续放大投入,不断提高就学保障和驻村扶贫工作水平。全面落实省教育专项扶贫四项举措,持续深化全区贫困户学生资助和“1+N”教师结对贫困户学生计划,巩固提升教育扶贫实效。认真落实“区长—乡(镇)长—村长—社长”和“教育局长—校长—班主任”双向控辍保学制度,全区义务教育学生入学率100%,辍学率0%。开展宣讲120余场次,基本做到了资助政策、办理事宜群众知晓全覆盖。贫困学生生活补助“倍增计划”626.6万元,惠及学生3984人。义务教育区内就读学生“0费用计划”31.65万余元,惠及学生2117人次。务实开展“1+N”教师结对贫困家庭学生活动,全区1400余名教师结对学生4800余个,物资资助、学业指导、身心健康监测、家校沟通四本台账提实效做法受市委市政府肯定。吸纳社会捐资150万元,建立救助基金,救助贫困学生1530人。办理贫困家庭大学生生源地贷款276人。
德育工作创新推进
2017年间,昭化教育系统积极组织各校学生开展爱国主义、理想信念、道德法制等教育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市级依法治校示范2所、禁毒教育示范校3所、文明校园4所、留守儿童之家3个,省级文明校园1个,乡村学校少年宫4所。昭化区政府将“留守儿童团聚工程”写入年度工作报告,100名留守儿童代表参加了留守儿童共享中国影视音乐盛典公益活动。
昭化区教育系统还与川北幼专联合举办了“校地共建促教育,社会大爱暖留守”大型公益文艺会演,征集留守儿童心愿980余个。暑期,组织800余名儿童赴父母务工地与父母团聚。活动受到国内多家媒体关注,报道《四川广元昭化区政府买单,助留守儿童探望父母》在《中国妇女报》头版头条刊载、四川新闻联播播报。因此,昭化区教育局也被评为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
办学条件提档升级
2017年昭化教育系统始终坚持项目驱动,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促进办学条件达标升级,推进学校标准化。投资916万元,实施“中小学生热水澡计划”并全面投入使用。投资120万元,新建青牛乡幼儿园1所;投资378万元,建设并竣工晋贤乡小学、清水乡小学教师周转宿舍54套。投资1263万元,实施2016年中央预算元坝中学食堂与运动场项目和观音小学、元坝一小教师周转房项目。投资1526万元,启动了2017年改薄项目。推进教育信息化。编制了“智慧广元”信息化建设二期规划,建成“智慧教室”3间、“创客教室”1间。完成了以民盟烛光初级中学、区实验小学为主播端,清水乡小学、长坝村小、磨滩村小为接收端的同步课堂建设。推进装备规范化。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867.43万元设施设备采购和薄改项目202万元设施设备采购任务,严格省定标准配齐配足仪器设备,全区所有学校图书回溯建库,功能室建设全部达标。投入800余万元进行全区中小学校园风貌改造。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创建以高分数一举通过国家督导评估。
教育是一座城市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幸福指数的民生面孔。新的一年里,昭化区教育系统将以开拓创新的精神、蓬勃向上的姿态、清廉务实的作风,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征途上创造新的辉煌,描绘昭化区教育系统的五彩新画卷。
(鄢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