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2017年以来,荔波县围绕省、州关于农村后进基层党组织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问效的工作要求,针对基层工作不平衡、存在明显短板问题,采取“5个1”的工作法(挂一张作战图、制一张明白卡、签一张责任书、填一张进度表、写一张评估表),强力抓好整顿提升工作。通过一年的努力,全县8个“后进村”均实现出列目标,一起来看看这8个村如何“自我改造”,由“后进”变“后劲”。
玉屏街道水丰村:针对“村级党组织服务意识差、能力弱、群众意见较大,党员干部工作缺乏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村集体经济项目少、增收渠道少,经济薄弱”的问题,通过开展“党群齐心种桑蚕”、“我劳动我光荣”、“传承恩铭精神·争做合格党员”等主题活动,强化党员理想信念,激发广大党员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热情。采取“村党支部+合作社+群众”的模式,充分发挥地域、人文、环境等优势,大力发展种养殖、旅游观光等产业项目,实现贫困户抱团发展,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村党组织服务群众意识得到增强,服务群众水平和能力得到了提高。
朝阳镇山江村:针对“村班子不团结、村财账目混乱、村两委与群众矛盾纠纷突出”等问题,探索跨县引能人治村,创新提出常议事、常学习、常交心、常公开的“四常工作法”,成立村级理财小组,加强对“两金”和涉农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拉近群众干部的距离,赢得群众信任。以村党支部为引领,组建了村级公司—荔波县绿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支部+公司+农户”的模式租下老百姓土地,发展蔬菜种植500亩,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贫困户利益有效捆绑,实现村集体经济壮大,群众增收致富。
甲良镇甲新村:针对“村党组织书记不胜任现职;村级党组织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服务意识差、服务能力弱、群众意见大”的问题,通过采取书记定期述职、党员交心谈心、党员设岗定责、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丰富村党组织生活,不断增强村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村“两委”坚持“强人带队伍、强村带思路、强业带民富”的工作思路,认真谋划产业发展,在持续巩固种桑养蚕产业项目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绿壳鸡蛋和蔬菜种植项目的落实,积极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小七孔镇新街村:针对“矛盾纠纷突出,党组织服务意识差、服务能力弱、群众意见大”的问题。村委会每月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活动,定期研究制定调解措施。建立“先带后”联系帮扶机制,学习借鉴先进村成功经验,强化支部之间联系,形成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良好党组织工作氛围。成立村党员志愿者队伍,引导无职党员积极参与新街景区提质扩容项目建设,党员搬家志愿者、矛盾纠纷调处志愿者、工程施工监督志愿者等积极发挥作用,党员对村级事务的参与度和监督度进一步提升。
茂兰镇瑶麓村:针对“党组织服务意识差、服务能力弱、群众意见大””等突出问题,村党支部围绕“班子凝聚力得到加强,党员素质得到提高,突出问题得到解决,农村不稳定隐患基本排除,基层党建工作长效机制得到加强,村容村貌明显转变”的整顿目标,创新提出“一队三法”工作模式,即:组建1个党员义务服务队,制定五户一代表、党员示范牌、遍访群众日3个制度,通过支部带动、党员发力、群众参与,积极引导村“两委”和党员在推动青瑶古风园3A创建、瑶麓小花生等项目中主动作为、发挥作用。
佳荣镇拉滩村:针对“党务村务财务公开不定期不及时,党员先锋意识模范意识不够强”等问题,通过规范建立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开展财务清理,充分发挥民生监督员作用,对村财务收支情况、公开公示内容等全程参与监督。持续深化开展“三亮一创”活动、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全体党员统一张贴“共产党员户”门牌,通过党员示范承诺、示范带动,推动拉滩村寨建设、种桑养蚕、生态畜牧养羊等产业项目发展,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彰显。
黎明关乡白岩村:针对“党组织制度不健全,党组织活动少;党组织服务意识差、服务能力弱、群众意见大”的问题,细化完善“两委”班子成员工作职责,实行村常务干部分片包组制、轮流坐班制度。
不断丰富支部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将“室内学户外做”与“我们在行动”等活动有机结合,进一步激发村党组织和党员活力。采取“产业拉动、组织联动、企业带动”的方式,积极引进企业入驻,通过“比率先脱贫、比带富成效、比先锋模范、看工作业绩”的方式充分发挥党员“传、帮、带”作用,引导群众参与板蓝根种植、生态养殖等产业,助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瑶山乡红光村:针对“村务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混乱;党组织服务意识差、服务能力弱、群众意见大”的问题,采取交心谈心、诫勉谈话、民主座谈会、写学习心得等形式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
严格落实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注重把村级财务、农村低保、救灾款物发放等群众反映突出的内容纳入村务公开范围,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利用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等培训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发展壮大肉牛养殖、铁皮石斛种植等实体产业,辐射带动贫困户就业创收。
(柯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