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中国>滚动新闻>

“搭乘”高铁 贵州荔波迈入经济发展快车道

发布时间:2018-03-13 11:01:26 丨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黎以坚 丨 责任编辑:路遥


中国网3月13日讯 经济要发展,交通是关键。随着驾荔高速、贵广高铁的先后开通,荔波交通状况,群众出行条件得到了大大改善。而伴随高速、高铁时代的激越鼓点,荔波展现出了亮堂堂的新景。2017年,该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7.3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3亿元;增比进位综合测评连续4年在全省同类县市位列第一,获国务院通报表扬为“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县市”。

如今,贵南高铁已开工建设,将途经荔波并在此设站。荔波抓住高铁即将开通机遇,结合实际,提早做好配套高速公路和产业布局,主动融入高铁时代,以高铁经济圈的辐射作用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助推脱贫攻坚步伐,实现同步小康。

产业大升级——培育发展新动力

“打造县域经济发展升级版,重点是推动产业升级,培育发展新动力”。近年来,荔波借势高铁,以“326”工作举措为抓手,深化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资源优势,围绕“旅游+”理念,推动文旅、农旅、工旅、商旅等产业融合,带动一产、二产、三产全面发展,奋力谱写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篇章。

做强旅游产业。以五大“新标杆”为方向,坚持景区开发、业态培育、服务提升齐头并进,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升级。并深化旅游体制机制改革,以“三联三创”为抓手,打造荔波满意旅游品牌。

同时,以绿色生态为基础,以红色文化为引领,以全域旅游战略为抓手,积极探索乡村旅游扶贫,大力发展民宿旅游、农家乐等涉旅产业,让广大群众搭上“旅游台”、吃上“旅游饭”。目前,旅游已带动6.83万名群众脱贫致富。

2017年,荔波共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增长36%;旅游总收入108亿元,增长38%。荣获“中国西部全域旅游发展贡献奖”和“中国最具生态旅游魅力县”“中国候鸟旅居小城”称号。

做大特色农业。围绕园区农旅化、种养特色化、加工标准化、产品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出台“一县一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桑蚕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大力实施桑园、梅园、果园“3个10万亩”工程。深化校农结合、订单农业、农超对接、“互联网+农业”等模式,形成以桑蚕为主导、果菜畜禽齐头并进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全力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10月的拉岜遍山都是金黄的柚子,远远地就能看得见。”荔波县玉屏街道拉岜村支书覃树友高兴地说。从贫困村到果园村,如今的拉岜,已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小康村。现在村里的枇杷、蜜柚和板栗有1.5万余亩,每年产值1.2亿元,实现了家家有果园、季季产水果,日子红红火火。

目前,该县农业投资完成32亿元,增加值10.2亿元,荣列“全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

做深绿色工业。深入实施“一园一核四片区”工业发展规划,提升驾播、瑶庆、播尧、甲良4个园区软硬件配套建设,打造成为“孵化基地”“政策洼地”和“服务高地”,确保引进一批优质企业入驻、发展一批辐射带动强的产业。启动建设农耕文化园果品深加工和国家农业公园项目,建成运营青梅、蜜柚加工生产线,初步形成桑蚕、青梅、蜜柚三大特色产业链。

2017年,驾播、瑶庆、播尧、甲良4个园区累计建设项目23个,总产值达12亿元。成功研发旅游商品235种,销售收入1260万元,同时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

做优数据产业。依托智慧荔波,加快推进智慧谷、智慧旅游等项目建设,构建“智慧医疗”和“健康云”智能服务网络,目前,投入10亿元打造集“旅游体验中心+票务中心+团队旅游+同行地接+酒店景点预定”五大核心功能的荔波智慧旅游集散中心,总投资38亿元打造的智慧谷项目已正式启动一期项目建设。

同时,荔波借助“互联网+”平台,坚持发展农村电商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以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领略中国、蓝天电子商务等电商平台公司为载体,推进农村电商站点建设和农产品、旅游手工艺品等销售及品牌打造工作,让贫困群众叩开了电商销售门、走出了电商脱贫路。

目前,该县发展电商企业310家,村级服务站点69个,网上交易额4.8亿元,网络零售额突破亿元,位列全省同类县第一。

城乡大统筹——构建发展新格局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是关键。

荔波县坚持把城乡统筹发展作为区域联动、协调共享的战略载体,围绕“商养学闲情奇”新旅游六要素,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精致县城、特色乡镇和美丽乡村,坚定不移以特色城乡作为第一载体,推动三大区域新跨越。

做精县城。按照“改造升级老城片区、配套建设南门片区、联动开发环城片区、启动开发玉朝片区”的思路,打造以樟江风光带为主线、迎宾大道—玉朝大道和樟江大街—小七孔大道两轴辐射带动,县城、月亮湖、朝阳三级同步发力,新老城区联动开发的县城发展格局,重点实施一批景区景观、功能配套和品质提升工程。

目前,投入3亿元实施县城绿化亮化美化整体提升工程,成功打造大型实景灯光秀;全面建成人民广场、恩铭广场、樟江园广场和樟江景观带(二期),景城融合呈现崭新面貌,成为市民最喜爱的休闲乐园和滨水空间。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展至9平方公里,绿地覆盖率达36%;在全省县级城市中率先投放共享单车。

做特乡镇。按照“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旅游景观型示范小镇要求,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全面打造“七星抱玉”特色城镇,统筹推进城乡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协调发展。

目前已建成梦柳布依风情小镇,驾欧集镇和联山湾完成整体提质改造,王蒙集镇和新街村实现整体搬迁,城镇建设完成投资21.5亿元,城镇化率达43.3%。到2021年,将打造形成7个各具特色的旅游小镇,每个乡镇创建1个以上3A级景区。

做美乡村。以民宿发展为契机,加速旅游向文化延伸、向乡村发力,全力构建以“北斗七星”为核心的民宿旅游示范点,推进全县100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特色民族旅游村寨打造,形成樟江、淇江两大民宿集群产业带,乡村实现富美化提升。

目前,全县完成乡村建设规划和315个30户以上自然寨规划编制,完成樟江、淇江旅游观光带2296栋小康房改造。水葩、懂蒙古寨被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水浦村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

幸福大提速——共享发展新红利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荔波县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实施基础设施,就业创业、住房保障为民服务体系,切实办好民生,十件实事,形成了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务网络。

畅通交通“网”。驾荔高速建成通车,贵南高铁、三荔高速、机场改扩建、樟江航运开工建设,高速从无到有,高铁梦想成真。先后开辟广州、深圳、重庆、海南、天津等18条航线,“两高两航”综合立体交通体系逐步形成。建设完工134公里国省道、40公里县乡公路、593公里通村油路和8座县乡桥梁,全县旅游公路总里程达320公里,被列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做美水利“图”。荔波大力实施水利建设“三年大会战”,积极推进三荔、尧柳、大土水库等5个骨干水源工程,惠及2.59万人。建成水利项目和山洪灾害预警监测系统247个,农村饮水安全实现全覆盖,有效灌溉面积率达43.28%。成功列入贵州省第四批、第七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重点县,水利项目“建后资产管护移交制”和“建设申请承诺制”得到国家和省州水利部门充分肯定。小农水项目考核连续4年位列全省第一。

编织就业“网”。该县围绕“创造就业机会、提升就业能力、改善就业环境”三个重点环节,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实现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户子女就业全覆盖。充分发挥免费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孵化基地进驻等扶持政策作用,重点扶持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创业门槛低和劳动密集型项目。2017年,城镇新增就业2915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荣列“全国结合新型城镇化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县”。实现“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达100%,同时免费培训创业培训5000余人,多方位拓宽了农民就业增收渠道。

托起安居“梦”。近年来,荔波县针对深山区居住条件恶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情况,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要是还住在深山里,我儿子就读不上书,考不上大学了。”荔波县瑶山瑶族乡拉片移民新村老书记谢永元说。2003年,33岁的谢永元响应政府号召,带着一家人从瑶山乡偏远贫瘠的深山区搬到通水、通电、通油路的拉片移民新村,做起了农家乐生意,不但改善了生活质量,家庭收入也大幅提高。

该县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与民宿旅游相结合,与精品旅游民族特色村寨打造相结合,围绕旅游抓移民,围绕移民促旅游,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

目前,共建设生态移民安置点10个,累计投入资金6.75亿元,搬迁2815户12134人。同时,完成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6764套、农村危房改造12675户。

脱贫大会战——开启发展新征程

荔波县紧紧围绕中央、省、州脱贫攻坚工作决策部署,以脱贫攻坚“六个一”工作机制为抓手,采取产业带动、移民搬迁、环境改善、兜底保障、思想发动等措施,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成功列入全省脱贫攻坚整县推进示范县。2017年减贫8016人,8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3.4%。新增12个小康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6.7%,荣获“2017年度中国全面小康扶贫十佳县市”称号。

为确保扶贫工作扎实有效推进,该县成立县级脱贫攻坚指挥部、乡(镇、街道)脱贫攻坚工作站、村社区脱贫攻坚作战室的县、乡、村三级协同指挥的战役指挥体系,建立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脱贫攻坚工作机制,将县扶贫攻坚队员、同步小康驻村干部、村干部等攻坚力量汇聚于村脱贫攻坚作战室,近距离服务贫困群众,引导党员群众主动参与到脱贫攻坚战中。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实现2019年贫困县出列“摘帽”目标,荔波县以不破贫困终不还的决心,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在原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基础上,从全县各县直部门抽调605名干部(其中39名为单位主要领导),以全脱产形式下沉到一线战场,助力脱贫攻坚。

同时,大力支持鼓励贫困群众采取“先建后补”或“以奖代补”的方式,着力解决发展“短、平、快”种植养殖类项目申报、采购程序繁琐、时间冗长的问题,提升群众带头创业、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和自信心。2017年,共整合涉农资金3.48亿元,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7亿元,发放“特惠贷”“惠农脱贫贷”3.8亿元,大力发展桑蚕、青梅、精品水果、瑶山鸡、佳荣生态牛为重点的扶贫产业,全年产业总产值达8.5亿元,受益群众7.3万人次,桑蚕全产业链成为贵州省试点示范项目。

为确保扶贫变“漫灌”为“滴灌”,变“输血”为“造血”。荔波县建立精准识别、精准扶持、社会帮扶、教育培训等机制,把贫困户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建立口袋书、明白卡,将扶贫措施与建档立卡结果衔接,因地制宜、因村因户施策,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共争取到社会扶贫开发项目126个,涉及财政扶贫资金1.8亿元,拉动扶贫开发资金3亿元;广州市、省教育厅对口帮扶及社会帮扶资金达8000余万元;开展水族马尾绣、月嫂、SYB创业技能、导游等实用技能培训1000余次,培训人员4万余人次,实现就近就业2万余人。

2017年,荔波以春季攻势、“大比武”行动、秋季攻势为抓手实施精准脱贫“绣花功夫”,探索形成“六个一”(即:一户一策、一户一卡、一周一话、一月一访、一季一清、一月一查)精准扶贫工作法,提高了扶贫效率、增强了干部信心、赢得了群众认可,激发贫困群众主体作用和内生动力,破解了工作不务实、帮扶不扎实、脱贫不真实、发动群众不充分的问题。全县通过亲情联络向2578户9702人宣传脱贫攻坚政策,提供就业岗位15000余个,引导4000余人就近就业。

(黎以坚)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中国网旅游官方微信

与主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