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中国>滚动新闻>

《经典咏流传》:颂中华之文化 树文化之自信

发布时间:2018-03-21 14:18:00 丨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邱东阳 丨 责任编辑:路遥


中国网3月21日讯 春节期间,央视播出的一档中国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让曾经流行于古代的诗词歌赋在现代又“火”了一把。节目以“和诗以歌”的形式,把古诗词原创改编成歌曲,并根据意境选定合适的传唱人共同传唱,星素结合、老少同台、中外交融,将文学与音乐、经典与流行、历史与现实有机融合,为观众们奉上了一桌桌文化的饕餮盛宴。

文以载道,歌以咏志。节目之所以火,一方面,在于其挖掘、呈现出的古诗词的“美”,惜时、励志、亲情、友情、爱情、家国等主题,充满了正能量。另一方面,在于其对潮流的把握,流行音乐、娱乐综艺、当红明星、有故事的素人,等等,流行要素的恰当编排组合,为古诗词赋予了新时代的生命力。好风凭借力,送“诗”上青云。《经典咏流传》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经典为船、以流行为帆,借助流行的文化形式,把经典的诗歌内容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古人的思想、智慧和情怀与今人产生强烈的文化共鸣。推动文化繁荣,增强文化自信,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市场化运作的文化产品,正是这样能让大众了解传统文化、认同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的媒介桥梁。

曾几何时,我们的文化自信也并不是那么强。在弘扬中华文化的道路上,我们也经历过诸多坎坷,发出过千百次无奈的叹息。当一个又一个中国企业进入世界五百强,一个又一个华人面孔登上福布斯富豪排行榜时,我们的文化产业却拿不出一个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代表。当美国利用功夫、熊猫、五行等中国符号拍成电影成功占领世界市场时,我们却还在“东施效颦”,拍着一些东方外衣、西方内核的流水线产品。当邻国日韩争先恐后的将雅乐、端午等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申遗时,我们的很多优秀传统文化还面临着传承人断代、艺术形式消亡、文化产品遇冷的困境。时至今日,我们也未能完全摆脱“文化不自信”的危机。

“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永远成不了真正的世界大国。”实际上,我们并不缺乏讲述“中国故事”的丰富题材。五千年文明的薪火相传,为我们留下了灿如星河的宝贵文化财富。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厚植文化沃土,坚定全民文化自信,我们就必须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改革完善文化发展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在打造优秀文化产品上下一番苦功夫,努力制造出更多《经典咏流传》这样的文化“爆款”。首先,要选准发力点。宣传弘扬不同于抢救保护,中华文化浩瀚如海,发展资源相对有限,必须选取能够融入时代、融入大众的文化内容。比如诗词,大家从小学习有基础、好接受,内容丰富、易于挖掘改造。《经典咏流传》,包括《诗词大会》的成功,即是基于此。其次,要紧跟时代潮流。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要想真正成为世界的,就必须先拥抱世界、拥抱现实、拥抱流行。《经典咏流传》让诗词“拥抱”当下最流行的音乐综艺,小鲜肉、老戏骨齐上阵,迎合了潮流,做到了少长咸宜。最后,要坚持精益求精。文化产品,内容为王。《经典咏流传》的火爆,根本就在于拥有《苔》这样打动人心、催人泪下的作品,在于节目组持续不断的高质量创作。这需要的不仅是孜孜不倦的敬业精神,更是对于文化事业止于至善的不懈追求。

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提升全民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信底气,首要的就是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将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提升文化自信,任重而道远,但我相信,我们已经飞驰在成为世界文化高地的康庄大道上。

(邱东阳)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中国网旅游官方微信

与主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