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中国>滚动新闻>

峨眉圣水:与“第一泉”共溢的古风文脉(图)

发布时间:2018-04-13 09:33:11 丨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刘优良 丨 责任编辑:路遥


中国网4月13日讯 峨眉“高出五岳,秀甲九州”,有着天下“第一山”之美誉,然而,人们大多不知的是,名山深处,还藏有天下“第一泉”。从山脚的报国寺出发,布金林与古德林的大片桢楠撒落一地的浓荫,经伏虎寺拾级而上,循着袅袅梵音的朝山之路,我们到达皇帽峰下、龙门峡前,一个青松翠柏绿竹环绕的清凉所在,名圣水禅院。感恩禅院承妙法师的引领,于院内西侧一隅,见一汩汩泉水从石缝间淌出,泯一口,沁人心脾,神清气爽,仿佛所有的劳顿一扫而光。这就是有着“神水第一泉”之称的峨眉玉液泉。

祥云护禅院,圣水通玉泉

圣水禅院,原名圣水阁,又名神水阁,寺名因水而有,因泉而留。自隋唐始,前来进香、求水者络绎不绝,圣水之名流布四方,独领峨眉。漫步寺内外,依稀可辨古代寺庵遗迹,前人遗风。尤其是寺前有一细流,虽经千年泉声依旧。相传隋朝时,药王孙思邈在峨眉山采药,适逢佛教天台宗的创立者智者大师云游到附近中峰寺修持,两人非常投缘,引为知交,常在一起谈经论道。因大师倾心佛理,积劳成疾,孙思邈于是在泉水的周围,遍植各种名贵中药草,药入山泉,更加味甘可口。智者饮之以后,神清气爽,精力充沛。

后来,智者下山到湖北荆州当阳创建玉泉寺,他时常渴念峨眉清泉,感到口干舌燥,食不甘味,身体也日渐消瘦。一天,东海龙女到玉泉山游玩,见智者大师这般情景,便自报家门,表示愿出手相助。智者将信将疑,说:“峨眉山与玉泉山两地千里之遥,怎么能办得到?中峰寺尚有我的锡杖、钵盂,烦请将这两件东西也一并取来,我才相信。” 龙女应允,不久,果然从玉泉寺的洞口流出了智者的锡杖、钵盂,这就是“神水通楚”的传说。如今,禅院内有一楹联:“圣水暗通阿耨润,智者远入玉泉清”,说的就是这个典故。正门口,还有智者大师衣钵塔,挺拔伫立,见证着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人文多兴致,山水存风雅

山水虽美,而人文才是其灵魂。环观寺庙,乃依山就势的三合小院,面积不大,却是一个神仙和文人都喜欢驻足的地方。他们高兴之余,还常常喜欢留下自己“到此一游”的墨宝。泉上大石正面有“大峨”,“福寿”、“神水”三组巨幅刻字,每一组都有来头。据《峨眉山图说》等载,神仙吕洞宾在此山时,常日醉中峰寺,夜宿猪肝洞,畅饮此阁之甘泉,并在石上题写“大峨”二字。同为道家的陈抟老祖喜用此泉沏泡名茶,也在巨石上题写了“福寿”二字,以示此泉能增福添寿。明代洪武年间,四川峨眉山人御史张景贤在石上书“神水”二字。此外,还有“云外流春”四字清晰可辨,乃苏东坡手迹,当年他云游峨眉山,住中峰寺,常到此处饮用泉水。至于乐山的文人墨客近水楼台,自然更钟情这一方山水。《峨眉伽兰记》载:“明嘉靖中,嘉州七贤罢官回里,遨游山水,尝集饮寺中,有诗碑记其事。七贤者,皆名进士。”现存石刻“玉液泉”与“凤谷灵根”分别为乐山文化名人、“嘉州七贤”的徐文华、安磐所书。及至后世,抗战期间,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曾于大峨石题写:“拼命奋斗,还我河山”,并撰联:试思父母未生汝身体以前本来面目是怎样,为问寇仇正灭我国家之际列为师徒当如何?以此慷慨悲歌之气与将士共勉。

除了书法,泉边不乏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峨眉山志》载:“宗漏亭、玉液亭,俱在大峨石。”可惜现今不存,听闻当年“宗漏”为泉上一方亭,将大峨石完整罩住,左右各建有一六角小亭,名“竹月松风”和“一卷一勺”。泉右建有九曲流杯池,这是文人雅士参仿东晋王羲之在绍兴兰亭“九曲流觥”、挥毫泼墨之举,由此可见,峨眉虽然山高林密,但文化却与外界息息相通。禅院外,有桥两座,其一万福桥,或称万佛桥,因桥头有一佛像而名,相传,朝山者从不同角度,可见佛的不同姿态,可惜佛像也早已不存;另一座名百福桥,或歌风桥,俗称响水桥。往来行人到此处,可以听见四面水声,却不知水从何来,当地人称为“山潮”,并以此占卜晴雨、丰歉、祸福,据说极为灵验。

这些摩崖石刻、亭台楼阁与历史传说交相辉映,从古至今,延绵不绝,氲氤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玉液泉附近,有一鸟嘴形的巨石,上有 “歌凤台”三字,为明代名臣和学者周光镐题写。这块石头,也颇有来历,蕴藏着深厚的文化意涵。

春秋时,楚国有一位著名隐士名叫陆通,字接舆,今湖南省桃江县人,平时“躬耕以食”,因不满时政与权贵,剪发佯狂不仕,故称楚狂接舆。他携妻带子到峨眉山这块巨石后结庐隐居。因他曾写过名噪一时的《凤兮》,当地人于是将此石称为凤嘴石。《凤兮》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见《论语·微子》,《庄子》亦有类似记载。意思是:“凤呀,凤呀,为什么你的德行竟如此衰败?已往的事情不可挽回,未来的事物还来得及。算了吧,算了吧,眼下从政的人物都很危险”。他曾唱着这首歌从孔子的车旁经过,孔子下车,想和他谈谈,他却赶快避开。这就是“接舆歌凤”典故的由来。尤其是,“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两句,成为了后世的名言。诗人李白有“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之句。看似疯癫的接舆,唱的却是人间严肃而深刻的哲理,可是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够明白领会。

公元1100年,宋朝文学家黄庭坚在峨眉中峰寺习静参禅时,将这块石头命名为“歌凤台”。明代万历年间,兵部左给事张应登在石上题写“有凤西来”四字。普通的顽石,遂成为峨眉山一道著名的景观。

“龙吐玉泉出长相,月映圣水遍大千”。徜徉于深深禅院,饮一杯玉液泉泡就的峨眉雪芽,品赏亭台、碑刻、楹联,一时心静如水,恍然尘世之外。无疑,此处物华天宝,地灵人杰,甘甜的泉水润泽着千年深处的古风文脉,反之,厚重的人文又给这一泓甘冽,增添了无穷的禅味与雅趣,两者相得益彰,美美与共。或许,这就是峨眉圣水之所以受到人们推崇的缘由吧。

2018年4月4日,圣水禅院“神水通楚”石碑


2018年4月4日,圣水禅院玉液泉


2018年4月4日,圣水禅院“玉液泉”石刻


2018年4月4日,圣水禅院法师们在诵念经书


2018年4月4日,与圣水禅院承妙法师(左二)等品茗问禅


2018年4月4日,圣水禅院门前的智者大师衣钵塔

(刘优良)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中国网旅游官方微信

与主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