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首届神仙居"梦游天姥"文化研讨会举办
发布时间:2018-04-29 15:38:1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尤紫璇  |  责任编辑:路遥

中国网4月29日讯 4月27日至28日,首届神仙居“梦游天姥”文化研讨会暨2018中国名作家名学者“诗意仙居”品鉴行活动在浙江省仙居县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旅游报社主办、浙江省仙居县人民政府协办、浙江神仙居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承办。



全国知名作家、学者以及来自中国网等全国主流媒体记者共2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参加活动的名作家名学者有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导、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毛佩琦,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毕淑敏,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评委王剑冰,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国家一级作家马力,中国煤矿文联副主席徐迅,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散文报》编辑部主任张立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编审、《环球企业家》杂志原总编辑李林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国家一级作家张庆和,中国侨联《海内与海外》杂志社主编朱小平,中国作协会员、浙江省作协主席团委员、台州市作协主席、一级作家金岳清,《小说选刊》杂志社编辑部主任顾建平,中国建材报副刊主编、北京作协会员郭宗忠,《当代》杂志社主编助理石一枫,台州著名作家傅亚文等。



通过两天的时间大家探访皤滩古镇、高迁古村,体验神仙居绿道,品味神仙居景区,亲身感受了仙居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浓厚的休闲文化氛围。在本次活动的沙龙对话环节,围绕“梦游天姥”“诗意仙居”“文化+旅游”主题,嘉宾们深入探讨天姥文化,为神仙居休闲旅游发展建言献策。活动期间,还举行了神仙居景区“中国休闲30人活动基地”的揭牌仪式。



去年,中国旅游报社策划组织了“梦游天姥在何处”主题征文活动,征集并发表了近百篇来自全国的优秀文章,引发了业界和公众对“《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天姥山是否是神仙居”的热烈讨论。



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浙江省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打造浙江唐诗之路,助推“文化浙江”建设。唐诗之路是指唐朝一条诗人来往比较频繁,对唐诗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古代的旅游风景线,它是有形的路,更是思想的路。浙江有两条唐诗之路:“浙东唐诗之路”和“钱塘江唐诗之路”。唐朝曾有400多位诗人在浙东一带登览怀古,留下1500多首唐诗流传至今。据不完全统计,唐代仅以天姥山为题材的诗歌就多达400余篇,《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其中最瑰丽的篇章。台州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节点,神仙居的韦羌山据考证就是《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天姥山,仙居将进一步抓住机遇,整合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诗意仙居”品牌,为游客提供富含文化内涵的休闲旅游体验。



神仙居浓厚的休闲文化氛围非常适合开展休闲旅游调研和研讨活动,因此,中国旅游报社和中国休闲30人秘书处决定将神仙居景区纳入“中国休闲30人”活动基地。2014年7月,中国旅游报社联合有关人士发起成立了“中国休闲30人”。“中国休闲30人”集合了休闲产业的领军者和推动者,通过他们的发声和表达,预测发展、剖析热点、建言献策、反映意见,以更好地推动我国休闲产业发展。“中国休闲30人”自成立以来,先后在山东养马岛、青岛,浙江横店,内蒙古赤峰、鄂尔多斯,江苏盐城,以及北京、山西等地,开展了大讲坛、品鉴行、沙龙、论坛等近20场活动,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有力推动了中国休闲旅游的理论研究和行业发展。



据浙江神仙居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子干介绍,仙居县位于浙江东南、台州市西部,原名乐安、永安,宋真宗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卫,而多神仙之宅”,下诏赐县名“仙居”,意为仙人居住的地方。仙居境内山水相依、百涧成川,被历朝诗人称为“神山秀水”之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神仙居是仙居山水的典型代表,李白描绘浙东山水的不朽之作《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等大量神幻景象,都可以在神仙居景区一一找到对应,令人惊叹不已。近年来,神仙居深度挖掘天姥山文化,打造《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文化地标,着力打造国际一流山地型景区。



千峰林立的神仙居地质构造独特,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火山流纹岩地貌集群。特殊的岩石质地非常适合开展攀爬运动,大片险峻的森林是徒步越野的天堂,众多激流和瀑布峡谷非常适合开展溪降活动,依托绝妙的美景可以开发跳伞、滑翔等运动。景区在规划初期,即充分考虑到体验式体育活动的发展,适时引入体育项目,不断丰富景区内的旅游业态,将更多的运动元素融入到景区当中,夯实景区“文体旅”实力基础。2017年1月,神仙居景区入选第三届中国诗歌春晚诗意地标,成为“中国十大诗意地标”之一。同年9月,神仙居景区获得“2017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称号,10月,神仙居飞拉达成为浙江省运动休闲优秀项目。



国家4A级旅游景区神仙居绿道是融大美山水、人文情怀、户外运动于一体的风景长廊,是仙居践行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近年来,仙居致力于打造绿色经济发展高地,重点培育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化三大产业。仙居境内历史文化古迹众多,有距今10000多年新石器时期的下汤文化遗址,是浙东南人类文明发源地;有中国道教第十大洞天括苍洞和江南最古老的寺院石头禅院;有保存完好的龙型古街——皤滩古街、高迁古民居等特色民居建筑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针刺无骨花灯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仙居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在绿色化发展路径和模式上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探索,如,在全国县级率先构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建设全域绿道网,仙居国家公园成为全国首批国家公园试点,为全国绿色发展提供了仙居素材。绿色化发展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生态县、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慈孝文化之乡,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的称号。



(尤紫璇)

分享到: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中国网旅游官方微信

与主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