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作家学者仙居行 建言当地旅游发展与古建保护
发布时间:2018-05-02 17:00:5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尤紫璇  |  责任编辑:路遥

中国网5月2日讯 4月27日至28日,由中国旅游报社主办、浙江省仙居县政府协办、浙江神仙居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神仙居“梦游天姥”文化研讨会暨2018中国名作家名学者“诗意仙居”品鉴行活动在仙居县举办。



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毕淑敏,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导、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毛佩琦等知名作家、学者以及全国主流媒体记者20余人探访皤滩古镇、高迁古村,体验神仙居绿道,品味神仙居景区,感受仙居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浓厚的休闲文化氛围。



仙居县位于浙江东南、台州市西部,境内山水相依、百涧成川,被历朝诗人称为“神山秀水”之地。浙江神仙居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子干表示,近年来,仙居致力于打造绿色经济发展高地,重点培育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化三大产业。

5A级景区神仙居是仙居山水的典型代表,神仙居韦羌山据考证就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绘的天姥山。神仙居深度挖掘天姥山文化,打造《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文化地标,着力打造国际一流山地型景区。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浙江省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积极打造浙江唐诗之路,助推“文化浙江”建设。位于“浙东唐诗之路”的神仙居将抓住机遇,整合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诗意仙居”品牌,为游客提供富含文化内涵的休闲旅游体验。

知名作家、学者一行在神仙居景区参观考察后表示,景区营造的文化氛围非常突出,景区环境干净整洁,有更多可挖掘的文化内涵,品牌建设方面应围绕关键词“李白”、“天姥山”去塑造。

在走访皤滩古镇和高迁古村落之后,作家学者及媒体记者们,无不惊叹古建筑的精美,特别是高迁古民居的建筑之美,如被历史尘封了的绝世容颜,终是穿越时空的相见,毛佩琦教授对其提出了“修旧如初”的概念,他表示:“之前人们对于古建总是会提出修旧如旧的理论,实际上这是错误的,修旧如旧难道就是让它保持破损的就是破损吗?那是不对的,应该是修旧如初。”毛教授还认为,旅游发展是改善当地民众生活最直接的方式,因此,在旅游开发与保护古镇古建的同时,应让古村落居民们生活得到提升,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毕淑敏表示,除了游山玩水的参观外,可以让游客体验传统无骨花灯或是当地美食的制作,让游客留下来,慢品仙居生活的不同。

神仙居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子干表示,在古镇和古村落的保护上,走的是“活着的古镇”“活着的古村落”,并不会将村民迁出,而恰是因为当地居民们居住在老宅,让这些历史的遗迹有着生活气息和生命力,更是展示了历史中当地传统、地方文化的重要性。



神仙居

神仙居,古代名山,古名天姥山,又名韦羌山。因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闻名于世,现为国家5A级景区。山上留有清朝乾隆年间县令何树萼题“烟霞第一城”,意云蒸霞蔚之仙居,景色秀美,天下第一。

神仙居地质构造独特,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流纹岩地貌集群,一山一水、 一崖一洞、一石一峰,都能自成一格,形成“观音、如来、天姥峰、云海、飞瀑、蝌蚪文”六大奇观。神仙居景区分南海、北海两块,”西罨慈帆”、”画屏烟云”、“佛海梵音”、”千崖滴翠”、”犁冲夕照”、”风摇春浪”、“天书蝌蚪”、“淡竹听泉”被称为神仙居新八大景。

景区南北两侧,为江南峡谷风光,林泉相依,以岩奇、瀑雄、谷幽、洞密、水清、雾美取胜,千峰林立,气象恢弘。自北海索道上至南海索道下,数公里的旅程均在数百米的高空栈道上行进。其间依次行走在菩提道、般若道、因缘道、观音道、飞鹰道与无为道这六条道上。

景区内负氧离子含量奇高,平均达2.1万个/每立方厘米,最高处达8.8万个/每立方厘米,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皤滩古镇

皤滩古镇和高迁古村落,是镶嵌在仙居山水田园间的两颗传世遗珠,岁月的尘埃也无法掩藏其绝世的容颜,终归是再现曾有的光芒。

皤滩镇是永安溪独一无二的五溪汇合点,故皤滩有夜观五月(指五个月亮倒影)之景。也是水陆交汇之地,沿灵江、永安溪的水路在皤滩拢岸,通往浙西的苍岭古道也在皤滩起步, 这种连接东南沿海与浙西内陆的优越地理位置, 便使得她成为古代浙东南山乡的一个著名商埠和古代食盐之路的一个重要中转码头。

鼎盛的清朝中期,皤滩古镇颇具规模,主街道呈“龙”形,鹅卵石铺嵌,弯曲有致,长达2公里,街面石板柜台比比皆是,古镇区集中大量明清古建筑群,丰富多样,有商家老店、民居古宅、妓院赌场、书院义垫、祠堂庙宇林立。

自民国初期起,由于交通条件的变异及天灾人祸,皤滩古街逐渐萧条,特别是铁路通车,使皤滩盐路失去了原有的功能,皤滩市面也风光不再,但主体建筑与结构却保持完。




高迁古村落

高迁古民居始建于元代,几经变迁,现存建筑保留了明末清初的风貌,依照太和殿模式,相继建成六叶高迁古民居马头四开檐"三透九门堂"楼房13座,除烧毁2座外,仍有11座宅院,完整的格局一如往昔。每一座宅院各具风格,外形优美,宅院装饰十分讲究,木雕、石雕、砖雕、悬雕、浮雕,巧夺天工。

高迁古民居是吴氏一族集居地,保存有十三座明清年间仿照太和殿建成的古宅院,是典型的江南望族居住地。吴氏一族始于五代(梁)光禄大夫银青,史上曾涌现出北宋龙图阁直学士吴芾、南宋左丞相吴坚、明代左都御史吴时来等杰出人才,至十七世浙东副元帅、怀远将军兼仙居县尹熟公来高迁居之。

(尤紫璇)

分享到: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中国网旅游官方微信

与主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