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中国>滚动新闻>

山东周村古商城惊现“三转一响”博物馆(图)

发布时间:2018-05-09 12:13:00 丨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梦中五岳 张红霞 袁遵宸 丨 责任编辑:古剑


中国网5月9日讯 2018年周村古商城景区的重点项目建设里有一个名字比较奇特的博物馆——“三转一响”博物馆。究竟一个什么样的博物馆能够写进古商城的工作报告?带着这个疑问,笔者采访了该馆的创始人张维杰先生。




张维杰其人


张维杰,男,出生于1957年,周村区北郊镇人,早年毕业于淄博师范学校,2017年从山东理工大学退休。日前,在淄博盛康“三转一响”博物馆筹备处,笔者有缘拜会了张维杰先生。

这是一位儒雅的长者,中等身材,西装革履,胡子刮得很干净,举手投足都带着一种书卷气,给人的感觉温暖而亲切。对于一般性的寒暄,他话语简洁,惜字如金,甚至于略显木讷,但如谈起他的“三转一响”,则立刻判若两人。这时的他,神采飞扬,满面红光,不但妙语连珠,而且对多年前的往事表现了惊人的记忆力。你提的和“三转一响”有关的任何一个问题,他给你的不仅是一个答案,还有围绕这个答案产生的背景、经历、文化内涵以及他的个人看法。这样的谈话,结合他的数千件藏品,没有一年半载是结束不了的。这就是张维杰,一个不抽烟、不喝酒,不挑饮食、不重穿衣,也没有其他爱好,只生活在“三转一响”的世界里,潜心追逐自己梦想的人。



何谓“三转一响”


“三转一响”是指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半导体(收音机),这些物件都是当时普通老百姓所希望拥有,也比较稀有的家庭物品,一般都需要凭票购买。而缝纫机、自行车和手表都是会转的,收音机是会响的,故称“三转一响”,也叫“四大件”。20世纪60至70年代的“四大件”,明显贴着计划经济的标签。这“四大件”会让上了年岁的人如数家珍。是它们伴随着百姓走过了一段能让人开怀大笑,也能使人潸然泪下的历史,而他们一生中的某段经历已经和这“四大件”产生了难以割舍的联系,在其头脑中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因为一块手表曾经就是她的嫁妆,而一辆崭新的“飞鸽”或“永久”自行车也许使他当上了新郎。那时的“四大件”无疑是财富的象征,以至于成了人们争相炫耀的资本。那时,骑着一辆自行车在街上闲逛,其得意的劲头和现在开辆“大奔”的心情,估计是一样的。



筹建博物馆


上个世纪90年代,在张店区马尚大集,张维杰看到了一架座钟,就是自己儿时梦寐以求的样式,经过一番讨价还价,这架座钟被他以40元的价格买回了家。从此一发不可收,20多年来,张维杰的足迹遍布山东和几个临近省份,他的“三转一响”藏品也呈爆炸式增长。2016年,他便有了将藏品向社会展出的意愿。在筹办博物馆的过程中,张维杰发现“三转一响”和淄博建国以来工业发展的轨迹竟然不谋而合,于是在他已经布置好的展室里,我们便看到了按照当时工作人员回忆复原的“周村区广播站”,看到了淄博几个无线电厂的生产样品,看到了淄博人生产的收音机、自行车,看到了淄博无线电五厂当年仿制的“北京”牌电视机。而一张收音机登记证,更是瞬间将我们的记忆拉回到1950年代……

张维杰有很多珍贵的藏品,如一百多年前瑞士专门为中国皇室生产的钟表、欧美国家最早在中国设立领事馆所使用的使用的留声机、二战后德国生产的自带发电机、打气筒和维修工具的自行车等等,这些和其他藏品仿佛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透过张维杰精心布置,向人们讲述着社会的变迁,人们生活的改变……(文/梦中五岳 张红霞 图/袁遵宸)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中国网旅游官方微信

与主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