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中国>滚动新闻>

“唯吾知足” 一枚铜钱背后的大秘密(图)

发布时间:2018-05-09 12:20:12 丨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徐铭强 张红霞 丨 责任编辑:古剑


点睛】“唯吾知足”铜钱的制式并非起源于周村,它最早见于汉代,作玩赏、装饰、节庆、馈赠、纪念、劝诫、压邪、祈福之用,不能作为货币流通,俗称“花钱”。“唯吾知足”制钱的创意不但构思巧妙有趣,而且寓意深刻。



从沉甸甸的金银到孔方兄,再到轻若鸿毛的人民币,钱攥在手里的质感越来越不实在;从汇兑、刷卡、网银到手机微信支付,犯不着大包小兜装钱,钱流通得越来越不显山露水,未来的“钱景”堪忧呀!可是,人们对钱的占有欲、控制欲却空前强大了,掌中手机几分钱的红包不分昼夜地抢发,寺庙再小财神爷跟前的香火不寂寞,家境宽裕的多似貔貅般吝啬,以往是读书高,如今好象钱上位了。

周村自古商业繁盛,百货云集,清末民初跃为“驾乎省垣之上”的商业重镇。那时候,周村有钱人遍地都是,衣必文绣,食必燕翅,住则深宅大院。大街银子市大德通票号的旧址里,屏风、账房、正房、厢房、后院,诸建俱全,直通后院的甬道上镶嵌的一枚铜钱颇引人注目,这枚铜钱由“唯吾知足”四个大字组成,上下左右合成一围,共用一个“口”字,不分先后,不争高低。每每从上面走过,都令我这个喜欢在历史与现实的夹缝间发些感想的小市民,唏嘘感叹,浮想联翩。我以为,不加节制的进取,与知足中的进取,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所幸,知足中的进取,成为了周村发祥中国民族工商业“八大祥”商号的命窍灵魂。贫者知足亦富,富者不知足亦贫,故周村商帮得以在商海竞流中左右逢源,独树一帜,缔造了近代鲁商概念。身处其境,我那颗浮躁的心往往也归于平静,那些不切实际的金钱欲就此偃旗息鼓了。



“唯吾知足”铜钱的制式并非起源于周村,它最早见于汉代,作玩赏、装饰、节庆、馈赠、纪念、劝诫、压邪、祈福之用,不能作为货币流通,俗称“花钱”。“唯吾知足”制钱的创意不但构思巧妙有趣,而且寓意深刻。正面四字为“隹五矢止”,中间借用一个“口”字,从右向下旋读是“唯吾知足”,从上向右旋读是“吾唯知足”,字面上反映出了古人面对金钱的达观心态,睿智的寄托;“口”字的方孔位于正中,方孔是空的,暗示人心本为空,人却自己不断将它填满欲望,然后把它掏空,反反复复无休无止,身心皆累。故常以此钱来劝诫世人,摒弃贪欲,完善自我。

明末清初,天地会组织活跃于各地,宗旨是“反清复明”,天地会成员均佩戴“唯吾知足”花钱通联接头。因组织的隐密性,此钱被作了另一番解读:利用“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典故,“唯吾知”,隐藏了“天地会”会名。万一此钱落入当政者手里,亦难解其中奥秘,从而保全了会员。

大德通票号,是山西乔家自清代以来在周村开办的民间钱庄。在繁华的周村大街,算盘与金钱交响碰撞的场所,能正视贪欲,矗立“唯吾知足”的金钱标杆,不啻是一种理念的坚持,一种襟怀的释放。钱多钱少都要知足,看来这道理一直在传承。

钱乃贪欲之根源,没钱无法生活,钱多是非不少,满眼里都是钱就缺了人情味。故贾平凹先生在《佛像》中自示:以修炼大胸襟为目标,爱个小零钱就停止。我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命中亦不担大财,当下还是愿学贾先生,知足常乐吧。

(徐铭强 张红霞)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中国网旅游官方微信

与主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