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中国>滚动新闻>

贵州独山:巧用"四则混合运算"助力脱贫攻坚

发布时间:2018-05-10 11:15:52 丨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张仁东 丨 责任编辑:路遥


中国网5月10日讯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在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中,贵州省独山县紧紧抓住产业发展这个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瞄准产业扶贫的这个关键,巧用“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法,下好产业发展先手棋,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解产业扶贫方程式,推动产业集群健康发展,全面助力脱贫攻坚。

巧用加法 :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扩大要素供给,培育农业产业增长的新动力、新能量、新极点,拓展农业产业发展的新视野、新空间、新途径,全面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利用“加法”运算努力强要素、补短板、增效益,推动产业体系有效建立,是独山县2018年的创新实践。

招引龙头企业,在龙头引领上做“加法”。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思路,做强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重点的乡村经营实体,推广“镇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大力支持李记集团、新贵茶业、济生石斛、绿健神农、颖梵茶业、恒盛丝绸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培育新型生产主体,加大引领力度,推进示范辐射。

增加示范基地,在示范带动上做“加法”。按照独山县“六园六场”不断点、不断线、不断面的建设要求,认真选择产业、培育产业、经营产业,从种养技术、合作模式、利益联结、产销对接、连片规模等方面,推动各村打造至少3个以上产业示范基地,确保农业产业点特、线精、面强,着力推进产业覆盖。

延伸技术服务,在技术支撑上做“加法”。在全县建立起了农业技术服务网络,组织广大农技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上门为群众提供种养技术、疫病防治等“零距离”服务,实现技术服务对每个产业、每个合作社全覆盖,在各个产业链上强化技术力量支撑,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发展二三产业,在优化产业链上做“加法”。大力引进一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绿色食品加工企业,逐步延长和完善农业产业链条,推动农产品深加工转型升级,促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使农民在全产业链中获得更多收益。

这一连串的“加法”,使产业体系内的各种积极要素充分涌流,新动能有效迸发。三棒村“第一书记”陆绍勇说:“现在,我们村里有龙头企业,有支部带动,有合作社引领,有示范基地,有完备的技术服务,产业结构调整也十分有效,我们对全村的产业发展充满了信心!”

据初步统计,年初以来,独山县利用“春风行动”契机,推进构建5万亩桑园、3万亩药园、2.6万亩茶园、10万亩菜园、2.5万亩辣椒园、1.9万亩果(柑)园和规模75万头猪场、0.45万头牛场、1.4万头羊场、100万羽禽场、1.4万亩花木场及50万只肉兔和8500箱蜜蜂特养场“六园六场”的农业产业体系。产业规模上的“加法”,推进了产业覆盖,为实现“村村有致富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巧用减法:破除发展障碍增效益

做好“减法”,破解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消极因素,也是独山县为优化产业发展而采取的有效方法之一。独山县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导向,顺应消费升级趋势,使产业结构与市场需求相匹配。消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减少了产业发展上的“无用功”;减少低端供给,拓展中高端供给,降低了产业发展上的“低效能”。推动传统、单一的农业产业向中高端、复合型迈进,激发产业活力,提高发展效益。

传统种植的“减法”。从低效向高效调,从种粮向无粮调,在调结构和增效益之间找到平衡点,以减少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农产品的生产,实施产销对接策略。一是以“五个重点区域”为重点,最大限度调减玉米。二是高度重视经济作物种植,精准选择,调整结构,改换品种,替代种植,在“精、调、改、替”上下功夫,试点推行无粮村,全面优化种植结构,大力改种经济作物。三是实施一村一品发展战略,有效增加单产价值,让好田种上好项目,让好项目产出好产品,好产品卖出好价格,产生好效益。

“减即是增。我们“减”的是成本和风险,“增”的是效益和信心”独山县扶贫局工作人员说,2018年春,麻尾镇三棒村的玉米调减十分成功,2000多亩田土改种菜苔,覆盖贫困户245户742人,向南宁蔬菜市场供应鲜菜苔200余万斤,仅此一项就为民增收80余万元。

据了解,依托“减法”,全县农业产业走到了产量、效益并重和规模、质量并进的发展轨道上来,着力打造集生产、管理、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巧用乘法:推动产业升级创品牌

为了实现产业的升级发展,独山县还着眼于做好“乘法”。即依托科技创新、方式创新和质量提升,培育农业产业增长的“乘数因子”,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效益几何级增长。

强化农业技术支撑,实现“乘法提升”。在全县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快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开发、推广步伐,加大培训、指导力度,组织更多的农技人员到一线去,让技术“端口”全面下移,推进农业技术创新,促进农产品由数量增长转变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由依靠要素投入转变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并重,通过提升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含量”来提高农产品的“含金量”。

推进生产方式转变,实现“倍数增长”。以项目化思维谋划农业布局,以产业化思路经营农业发展,通过构建“六园六场”农业体系,促进独山县农业产业由普通低产向优质高产转变,由传统种植向科技兴农转变,由小片杂耕向规模定向转变,由散户经营向订单销售转变,促进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确保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切实重视质量兴农,实现“连乘效应”。以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抓手,加快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加快“三品一标”认证,加强农村知识产权保护,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制定品牌发展规划,建立农产品品牌目录,逐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质量求发展,以品牌立市场。

影山镇返乡创业人员肖后勇创办的蛋鸡养殖场,正是凭借着项目化的发展方式,依托有效的技术指导服务,紧盯质量品牌打造,很快进入了十分规范的发展轨道,仅在短短的两年里,就实现了每年700万元的产值,成为了影山镇乃至整个独山地区的养殖大户。肖后勇深有感触地说:“讲技术、讲质量、实施项目化发展,是我取得成功的关键!”

巧用除法:盯紧脱贫目标抓产业

利用“除法”算好“收入”和“时间”两本账,让独山的产业发展之路走得更稳健。

为贫困人员算好收入账。一方面是立足产业扶贫全覆盖,以贫困人口为“分母”,以农业产业产值为“分子”,分子除以分母要确保人均收益这个“商”值大于“一达标”标准。全县紧紧盯住这个除法算式中的“分子”,努力将“分子”做大,使“商”变得更强。另一方面,在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时,努力做好“投入”与“产出”两篇文章,做优“产出率”,确保群众有收入,实现产业效益最优化。

为脱贫目标算好时间账。独山县将于2019年实现全县减贫摘帽,其中农业产业是最重要的支撑之一。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独山县目前已经强化了计划落实,优化了步骤设计,细化了工作措施,并以乡村振兴启动实施为载体,积极加大上跑力度,最大限度争取各项政策支持,力争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把各项政策落地实施;另外,当前正是实施产业种植的黄金季节,独山县组织各镇各村认真算好时间账,积极抢抓季节、政策大好机遇,推动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张仁东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中国网旅游官方微信

与主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