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中国>滚动新闻>

四川4A景区明月峡"明月"新 助推扶贫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8-05-11 16:34:44 丨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赵冬花 丨 责任编辑:路遥


中国网5月11日讯 明月峡作为国家AAAA级景区,是剑门蜀道风景旅游线一颗璀璨的明珠,石崖壁立、绝壁如削、地势险要、闻名中外。明月村位于峡顶南麓,紧邻景区。作为朝天区贫困村之一,地理优势不足,产业发展无门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是典型的旱山村、贫困村。到如今全区精准脱贫精准扶贫的排头兵,“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新村,短短两三年内,它有怎样的蝶变之路?它是怎样的华丽转身?

筑堡垒抓队伍凝心聚力

“脱贫摘帽,唯此为大,是今年全区的头等大事,是上级交给我们的重大政治任务,是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也是我们履职为民的最大担当。”广元市委常委、朝天区委书记蔡邦银向广大党员干部发起号召。

今年1月,朝天区启动脱贫攻坚作战指挥体系,全面压实区、乡、村三级工作责任,层层立下“军令状”、人人签订责任书,明确职能职责。

人心齐泰山移。朝天区委组织部作为明月村帮扶单位,在帮扶之初就明确“第一书记”杨见脱产驻村,全身心下沉到村,全力推动脱贫工作。与此同时,部机关30名干部按照“1+N+N”模式锁定帮扶贫困户、联系户,拉网式、链条式、立体式开展结对帮扶。

“探民心、解民情、收民意、集民智”。农村基层党组织普遍存在组织涣散、党员作风疲软等情况,干部才是明月村脱贫奔康的关键。

朝天区委组织部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牢牢抓在手上、放在心上。以建强村“两委”班子队伍和基层组织为发力点,坚持回引创业成功人士、致富能人,内选优秀后备干部、致富带头人等方式,选优配强村班子。在2016年,利用村“两委”换届选举的契机,成功回引在外创业成功人士方德彪担任村支部书记。在现有的村“两委”班子6人中,有5人均在村带头创业,充分发挥了村“两委”的带头引领作用。

强基础惠民生焕然一新

“天梯石栈相钩连,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是明月村的血脉。多少年来,因为地理条件限制,一条行车的土路,一条宽阔的水泥路成了明月村的大难事。

要想富,先修路。作为土生土长的明月村人,70岁的老人吴仕珍最有发言权。“之前的那个路啊,全是泥巴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莫法走。现在走哪儿都方便,全是水泥路,走哪儿都粘不到泥巴。”

2017年,该村实现村组公路硬化20余公里、硬化率达100%,入户路硬化200余公路、硬化率达98%。实施人畜安全饮水工程9处,维修灌溉渠4.5公里,维修整治山坪塘3口,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29户,易地扶贫搬迁11户,修建群众文化广场3个,全覆盖实施了新村建设、农村电网改造和通信网络建设。

面对设施建设滞后、人居环境差,生产生活质量低的情况,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张开翅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思路。亲自出面,累计为明月村争取新农村建设、土地整理、公路硬化、村活动阵地等项目30余个,争取资金300余万元。围绕强村惠民,配套完善村级活动室、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和医疗服务站(点),打造全新明月村党群服务中心。并配套篮球、羽毛球等文化服务设备、器材,建设200平方米的群众文化活动及体育健身广场。建设5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化卫生室1间,配备医疗卫生床位4张,全天候开展医疗卫生服务。

明月村的村民每次谈到自己村的基础设施,都无不自豪地说:“多亏党的政策好,帮扶部门卖力,我们村的马路估计有些乡镇的路都没法比,5米宽,还有栏杆,家家户户都通水泥路,走哪儿都方便。”

兴产业抓特色乘势而上

“正阳农场”远近闻名,名字响当当。它是明月村首个渔业水产养殖基地,山水相依,鱼塘罗布。共计投放50余万尾黑鱼、草鱼、鲢鱼、鲤鱼等数十种淡水鱼。

吴家沟的村民做梦都没想到那一沟水还能养鱼,土地流转年年有钱赚,自己入股还能分红。

今年以来,该村累计接待其他省市县参观、调研、考察已达3000余人次。本区域各部门、乡镇、村组“取经”800余人次。

农旅融合是明月村一张靓丽的名片,既是优势产业点,又是旅游观光点。连点成线,连线成面、连面成片。“正阳农场—观景台—藤椒园—核桃园-樱桃、水蜜桃、李子园—党群服务中心—枇杷园……”一个个特色产业观光点环绕明月村12个组铺开,明月村形成了自己的旅游环线。

过去,明月村是一个以传统种养殖为主的贫困村,底子薄,既无资源优势,又无支柱产业支撑。

朝天区委组织部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科学规划,立足明月村的实际,树立“项目”农业、“基地”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观念,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导,以藤椒、小水果、猕猴桃、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为主的“造血”产业,培育和扶植农业产业发展大户和致富带头人。

如今的明月村,已初步形成了“一线五园一基地”的产业发展格局,实现了每个村民小组均有一个特色增收产业,通过“配置股权兜底、入园务工工资兜底、技术指导服务兜底”的方式,带动群众实现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在全村培育产业大户及致富带头人36人,贫困群众创业8人,有效激发和带动了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积极破解集体经济发展难题。

树新风感党恩鱼水情深

扶贫先扶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我们要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感党恩,就是要不等、不靠、不要、不懒,自力更生,才能实现真正的脱贫。……”

朝天区委组织部与明月村自开展结对共建以来,依托“农民夜校”常态化开展宣讲培训,持续深化“共学政策”、“共解难题”、“共谋发展”、“共树新风”、“共庆佳节”、“共庆佳节”“六共”行动,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

为推动实现“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同步推进、同步完成的目标,在文明新风培育、志愿服务帮扶、环境卫生整治、先进典型选树、技能培训提升等方面着力,加强对贫困户思想上、精神上的帮扶,帮助他们摆脱思想观念上的“贫困”。常态化开展“感恩”教育,通过逐户走访,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让广大群众树立感恩意识,激发自主脱贫的动力,移风易俗,改变生活陋习,形成良好社会风气,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共建美好家园的愿望。近年来,开展“最美明月人”、“脱贫示范户”、“五好家庭”、“好婆媳”等评选活动4场次,评选各类家庭20户,开展送文化下乡10余次。

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2017年,明月村顺利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2018年,明月村向着更高的目标进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面脱贫,人均纯收入达5万元以上,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号角响、战鼓擂,明月村正以善做善成、不胜不休的精气神,在建成“ 四好”新村的征途上高歌迈进、再创佳绩。

(赵冬花)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中国网旅游官方微信

与主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