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十年变迁,援建项目持续发挥"造血"功能
发布时间:2018-05-11 17:16:4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张敏 马兴成  |  责任编辑:路遥

中国网5月11日讯 五月,是一个温暖的时节,也是一个特别容易让人察觉变迁的时节。



汶川特大地震波及广元市朝天区全境,造成该区20.7万人不同程度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17.48亿元。灾难发生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省内兄弟市县火速驰援,一个个重建项目迅速拔地而起。



十年来,这些援建项目持续发挥“造血”功能,源源不断地为广元市朝天区跨越发展输送着强大的动力,抒写了一曲以“变迁”为主题的“爱”的故事。



同胞爱 汇成一片“海”

宽敞明亮的教学楼群、标准化运动场地、成片的绿地绿植,以及闪现在其间的一张张灿烂笑脸……迁进澳门援建的新校区7年来,朝天中学单为本科院校就输送优秀学子近2000人。

“在这么漂亮的学校里读书,是啥感觉?”“当然是幸福呀,大大的幸福!”面对记者老生常谈的问题,该校高一学子文书桐(化名)双臂张开,做出一个“大大的”的姿势。和文书桐一样,朝天区数以万计的学子、许许多多的民众所能感受到的这种“大大的幸福”,都源自于骨肉相连的同胞们震后的无私援助。

“小女孩2岁被父母送到康复中心时,完全不能行走,经过两年的康复训练,如今已经能跑跑跳跳啦。”在香港援建的朝天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治疗师马良福正在耐心地为4岁脑瘫儿童王安苒(化名)进行认知训练。王安苒的父母感激地说,正是有了康复中心,孩子才能逐渐恢复健康,脸上重新有了活泼的笑容。

据统计,地震发生后,港澳同胞捐赠资金19148万元,实施恢复重建项目5个,涵盖学校、医院、文化中心等多个领域;台湾同胞捐赠6323万元,实施恢复重建项目20个;瑞士、荷兰、伊朗等海外侨胞捐赠帐篷、板房等物资价值792.4万元……一份份爱心迅速汇成了温暖的“海洋”。

兄弟情 凝成一座“城”

“地震造成4586户17454人受灾,其中,重灾户达2538户。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损毁特别严重,直接损失高达1.97亿元。”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经济繁荣……行走在美誉远播的“川北小江南”羊木镇,很难想象出它在汶川大地震中满目疮痍的景象。

怎样恢复重建,未来又怎样发展?对口援建羊木镇的宜宾市援建者与当地干部群众众志成“城”,精心绘就了壮美蓝图:按“两心、三轴线、四组团”空间布局,建成朝天城市西部中心、广元北部生态山水园林城镇、川陕甘结合部统筹城乡发展的现代产业城镇。

“短短三年,就帮助羊木镇实现了涅槃重生!”亲历巨变的原羊木镇党委书记郑刚介绍,宜宾市累计投入6000余万元,重建了羊木镇教育园区、中心卫生院、场镇基础设施、居民集中安置点等重点项目,并第一时间派出了支医、支教、支农等队伍,为灾后恢复提供人力智力援助。

在宜宾市的持续关注下,十年后的今天,蓝图成为现实。在震后废墟上“重生”的羊木镇,如今已然成为了国家级重点集镇、全国美丽宜居小镇、四川省首批“百镇建设行动”重点镇、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镇,一座“活力、秀美、生态、宜居”之城正熠熠生辉。

(张敏 马兴成)

分享到: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中国网旅游官方微信

与主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