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中国>活动>

震后十年,广元朝天区教育卫生事业涅槃重生

发布时间:2018-05-14 14:37:32 丨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祝红 丨 责任编辑:路遥


中国网5月14日讯 5月10日,小雨,朝天区笼罩在一片朦胧的雾色里。记者与地震幸存者马小蓉来到她的母校——广元市朝天区花石乡中心小学,校园内花木繁盛、综合楼雄伟矗立、教室里书声琅琅……这个震后原址重建的学校,与该区境内无数个灾后援建项目一样,在细雨中尽显生机。

“最安全的建筑是学校”

直至今日,提起“5.12”大地震,小学毕业十年之久的马小蓉还有后怕。那个中午,山摇地动、房屋倾塌,她和寝室的女生抱在宿舍的角落不敢动,直到老师冲进去把她们都背了出来。

汶川特大地震,导致21万朝天群众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23人、受伤2744人。境内所有学校皆受重创,3万名学生瞬间失去了学习和生活场所,教育设施设备毁坏5000余套,教育行业损失达3.06亿元。

“大地剧烈摇晃,我们当时都吓懵了,学校几乎变成一片废墟。”今年23岁的马小蓉,青春靓丽、活泼开朗,身影里很难再寻曾经瑟瑟发抖的模样。

十年淬炼,十年新生。

走进母校,马小蓉首先拜访了当天背她出来的王天明老师。王老师得知她市区某私立中学任英语教师,一直坚持做公益时,眼眶泛红,沉默了良久,他说,现在的花石小学是台湾同胞爱心援建的,投入731万元,新建了教学楼、食堂、综合楼,购置了教学设备500余套、图书1200册,于2010年5月投入使用;学校自开始使用以来,就一直将“感恩、自强”教育作为学校的重要教学内容。

2010年9月,在羊木中学读八年级的马小蓉,从简陋的板房搬进了崭新的教育园区;2013年9月,她考入了朝天中学,继续学业。这两所学校都是灾后援建项目。

地震后,全国人民、爱心企业千里驰援,朝天区心怀感恩、含泪拼搏,抓教学、抓重建、抓振兴……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先后投入资金55705万元,完成了该区37所学校重建任务,新建校舍建筑面积19.6万平方米、维修加固7.71万平方米,添置设备、设施、图书共24.65万台(套),一座座简洁、气派、结实的建筑取代了低矮简陋的教舍,全区所有中小学生进入永久性安全教室。

在教学硬件设施日益提升的同时,该区积极利用援建资源,不断优化教学环境。迁进援建的新校区以来,仅朝天中学就为本科院校就输送优秀学子近2000人。

“我爸爸说过,在朝天,无论走到哪里,最安全的房子一定是学校。”马小蓉笑意轻松。

“村民最信任的亲人是医生”

中午,雨停了。微风吹散了薄雾,阳光从云层里喷涌而出,朝天区境内中小学校、卫生院、福利院、文化活动中心……一个个灾后重建的民生基础设施项目缓缓地露出了本相,绽放华彩。

探访母校后,马小蓉回到金华村五组老家,带着风湿性关节炎复发的父亲马支富来朝天中医院就医。排队、挂号、候诊……

十分钟后,马支富来到了康复科,接受针灸治疗。走进康复治疗室,室内药香萦绕,中药题材的画屏、赭色的雕花窗棂、白色的磨砂玻璃,格外雅致。

“2009年,中医院从中子镇迁到城区,由香港同胞全额资助援建,总投资2750万元。”朝天区中医院副院长陈国荣介绍,重建的医院设置床位100张,配备了彩超、CT、数字化拍片机等先进医疗设备175台(套),完善了功能分区、科室设置,确保所有医疗设备良好运行、满足基本医疗所需。

等候马支富治疗的间隙,马小蓉告诉笔者,随着朝天区医疗条件日益改善,当地群众小病不用出村、大病住院有兜底,该区医院、乡(镇)卫生院会不定期开展“家庭医生服务”“送诊下乡”等活动,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乡亲们把医生当作最信任的异姓亲人!”陈国荣说,直至今日,震后所有援建的医疗项目运行依旧,深得群众口碑。该院的一台便携式彩超仪,十年来,医生提着它走遍了区内大小村庄,义诊村民10万余人次。

十年,弹指一挥间,朝天医疗卫生事业经历涅槃重生。“5.12”地震中,该区所有医疗卫生机构房屋普遍受损,大量医疗器械、药品失去使用功能;而现如今,总投资24068万元,重建的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区疾控中心、区妇幼保健院、卫生服务中心、25家乡镇卫生院、214个村卫生所等援建项目,正持续有力地发挥保障和改善民生功能,不断为群众带来获得感、幸福感。截至目前,该区基本药物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建档立卡贫困户医疗费报销比例达91%、群众“家庭医生”签达率90%。

(祝红)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中国网旅游官方微信

与主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