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中国>滚动新闻>

四川汶川十年蝶变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超55%

发布时间:2018-05-22 11:34:24 丨 来源:四川新闻网 丨 作者:李丹 丨 责任编辑:路遥


10年沧桑巨变,印证中国力量。10年众志成城,回应世界难题。10年来,汶川特大地震灾区从悲壮走向豪迈,从恢复走向振兴,凝聚血泪辛酸,承载更多努力和展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凝聚奋斗力量,巴蜀大地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地震后,汶川按照“以人为本、趋利避害、优质高效、加快发展”的安排部署,紧盯灾后重建重点任务,全力推进灾区跨越式发展,201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57亿元,约为2008年的4倍,贫困发生率由震前的6.8%下降到0.65%。同时,汶川坚持以旅游为先导,统一规划、优先重建、优先发展、优先振兴,旅游产业发展取得骄人成绩。2017年,全县旅游接待600.15万人次,比2008年增长53.3倍,年均增长55.9%;实现旅游总收入27.03亿元,比2008年增长51.7倍,年均增长55.4%。

映秀东村非遗园区引进茶祥子文化

每年带动170余家农户增收近100万元

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赋予汶川新的文化内涵,以“治水文化、羌藏文化、熊猫文化、大爱文化”为代表的“文化四朵花”正延续传承,绽放出新的生命力。记者了解到,地震后,汶川文化建设创造性发展,积极申报非遗项目,建立了映秀“东村”非遗园区,引进藏族羌族刺绣、让炯文化、藏香制作、乌木、茶祥子文化、藏族版画制作、阿来工作室等文化企业,提升了羌绣内涵,增加了羌族妇女的收入途径。

2018年5月18日上午,当记者走进位于映秀东村的茶祥子时,这家早已出名的非遗茶店内正围坐着不少顾客。品完店家免费的赠茶后,不少顾客都会选择些喜爱的茶带回去赠送亲朋好友,店内的工作人员正忙着包装和收款。这家没有网店的传统的制茶坊,一年的销售额可以达到300至400万元。

“现在固定给我们店内供茶的农户,主要是映秀周边的村民,大概有170多户。”茶祥子销售负责人刘渠波告诉记者,2012年,政府打造映秀东村非遗园区时,从事藏茶研究生产的民间制茶艺人蒋维明就举家来到映秀,“我们的初衷就是对‘西路边茶’这个阿坝非遗项目进行恢复,由当地的茶农或者农户给我们供茶,我们再加工。”

刘渠波介绍,一开始给茶祥子供茶的农户很少,因为当时不少老百姓才开始回迁,“为了让老百姓增收,我们以高出市场价几元的每斤20元价格收购老百姓送来的野生金银花,现在供茶的农户越来越多,2012年刚来时只收了几百元的茶,2013年大概收了2000元的茶,现在大概有170多户,他们主要提供野生金银花、鲜花等用于制茶,采茶期一般是两至三个月,总的可以收入将近100万元,每户在5000元到15000元之间不等。”

让刘渠波没想到的是,制茶坊的茶不仅带动了当地群众靠采茶制茶脱贫致富,解决了部分当地群众的就业问题,还远销“一带一路”沿线,让民族地区的茶走上了国际舞台。2017年,“茶祥子”制茶坊参加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的“沿海上丝路,讲中国故事”活动,以“大土司”黑茶为主打的映秀茶随游轮出访多国;2018年,“2018欢乐春节•四川风采”活动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大土司”黑茶再度亮相异国他乡。

高山台地上的羌族群落 10年收入翻5倍

信誉好 重庆游客免息借款20万给村民重建

海拔1900多米的汶川县雁门乡萝卜寨,地处岷江大峡谷高山台地之上,这里是岷江大峡谷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居住房屋最为集中、人口最多,且是以黄土为建筑材料的羌族建筑群落。汶川县是全国唯一的羌绣之乡,而萝卜寨则是羌绣之村。5月18日下午,当记者乘车沿山而上,满山红彤彤的甜樱桃扑面而来,不少外地游客驱车沿路采买,寨民脸上洋溢着幸福而灿烂的笑容。

“新寨是按照统规统建原则建造的,老寨作为地震遗址保护起来了,是汶川县文物保护单位。”雁门乡萝卜寨组织委员胡静向记者介绍,萝卜寨有264户、1071人,地震前,主产是玉米和蔬菜,老百姓的收入很低。现在按照“南林北果•绿色工业+全域旅游(康养)”的总体思路,雁门乡主要发展特色水果产业和旅游业结合,来这里既可以体验羌族文化,感怀地震遗址,还可以采摘水果。旺季时,寨里每天游客能超过1万人。“老百姓的收入也大大提高了。”胡静说,2008年萝卜寨的人均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而2017年,人均收入达到了1.1万元,“现在寨民一家收入多的一年可以达到10多20万元。”

地震前就开始发展农家乐,地震时一无所有,因为人纯朴善良信誉好,地震后游客竟免息借款20万元给寨民恢复重建,这在当地传为佳话。19日下午,记者在萝卜寨见到了这位寨民,今年47岁的王保建。“地震来的时候,真的以为就死定了,没想到还会有今天。”王保建介绍,自己从2007年开始做农家乐,以前只有6间房,现在都有26间了,“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回想起游客借钱给自己重建农家乐的事情,王保建充满了感激,他说,“对方叫史俊,是重庆人,地震前到萝卜寨来旅游在我家住过两次,大家感情很好。”王保建说,地震后第一时间电话打不通,史俊就寄了一封信过来关心家里的情况,得知大家没事后非常高兴,“又过了一年,2009年,史俊说要带朋友过来看看,我惭愧的给他说,家里房子还没修,都住的板房,不好意思接待你,史俊就说不怕,我支持你,就借了20万给我们。”

“借了钱,我就想着要还。”王保建说,自己和家人打定决心一定要搞好重建,早日把钱还了,“第二年我就把借的钱还了,虽然那一年没赚到那么多,他也没催,我还是借了些来还给他。”王保建说,现在家里一年靠农家乐可以收入4万元左右,加上平常挖草药、淡季打工等,一年总收入在七八万元左右。

王保建感慨,这10年变化巨大,2007年全年收入只有2万元,“现在生意好了,旺季时26间房都住满了。”对于将来的生活,王保建全家充满了信心,要继续把农家乐的软硬件都搞好,“地震的时候,大家都没想到会有今天,有那么多的人帮助我们,那我们更要把自己的日子过好。”

十年蝶变 去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57亿元

约为2008年的4倍 贫困发生率由震前的6.8%下降到0.65%

记者了解到,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汶川按照“以人为本、趋利避害、优质高效、加快发展”的安排部署,紧盯灾后重建重点任务,全力推进灾区跨越式发展,201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57亿元,约为2008年的4倍,贫困发生率由震前的6.8%下降到0.65%。

同时,汶川紧抓灾后重建、对口援建等历史性机遇,把旅游产业作为加快转型发展的先导产业、重要支撑,围绕“运动康养•生态颐养•老年文养”主题,以“生态、业态、文态”融合、“微景观、微田园、微环境”联动为切入点,推进康养旅游标准化建设,全力打造川西北特色生态康养目的地,高水平、高起点、高标准、大气魄建设了一批旅游基础设施项目,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提升,旅游产业发展取得骄人成绩。2017年,全县旅游接待600.15万人次,比2008年增长53.3倍,年均增长55.9%;实现旅游总收入27.03亿元,比2008年增长51.7倍,年均增长55.4%。

5月19日,由四川省林业厅主办,中共汶川县委、汶川县人民政府承办的2018四川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分会场暨汶川甜樱桃采摘节在汶川县绵虒镇大禹广场开幕。汶川县委副书记、县长旺娜向记者介绍,2018年,汶川甜樱桃预计产量720万公斤,产值2.8亿元。

据悉,农业部于2009年11月27日准予对“汶川甜樱桃”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不仅受到地理标志保护,汶川的甜樱桃也越来越受到游客的认可。”旺娜介绍,汶川是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通过示范县的打造,汶川推动了包括甜樱桃、脆李子等水果的可追溯体系,“我们从源头的土地监管到农药监控,从招配人手到售卖的全程都进行了监管,同时还建立了县城、乡镇、村的三级市场体系,更加规范,让游客朋友可以买到更加安全放心的水果。”

农旅结合、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全域旅游,是现在汶川发展的几大关键词。旺娜表示,地震后,汶川的产业也进行了调整,从以前以工业为主转为以旅游业为主,按照“南林北果•绿色工业+全域旅游(康养)”的总体思路,推动三次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不断优化。据了解,汶川去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1.3万元左右。去年汶川县接待游客超过了600万,旺娜很有信心,“今年游客估计能达到800万人,也诚挚欢迎大家都到汶川来玩。”

(李丹)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中国网旅游官方微信

与主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