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中国>滚动新闻>

戴斌:新时代乡村旅游必须借力资本依靠农民

发布时间:2018-05-25 17:57:47 丨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伍策 一丁 丨 责任编辑:古剑


中国网5月25日讯 今年3月,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表示, 新时代的乡村旅游必须立足本乡土,面向当代,依靠农民。无论城市近郊,知名景区的周边,还是中国老少边穷地区的旅游资源富集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固然需要来自城镇的游客带动,或者说以本地的资源、产品和服务实现国民大众的旅游权利,都必须坚持旅游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根本方向。

戴斌认为,这是国家政策和旅游伦理的目标,也是旅游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没有世居于此的村民的认同、参与和分享,乡村旅游解决不了项目运营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和政策支持,从长期来看可能会导致生活方式失真和本土文化的断裂。

“现在不少地方发展乡村旅游单纯依靠政府和外来资本的力量,本地人在项目公司的股权结构和经营管理体系被边缘化了。”戴斌说,“一个外来商家占约大多数,原住民只剩下老人与狗的乡村空间,已经不是本原意义上的乡村了,游客也是无法获得深度体验感的。”

戴斌建议,新时代的乡村旅游应当以开放的心态,不断提升规范、引导、分配、协调等现代社区治理水平,积极引进外部资本、技术、文创、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

“只有从产权、项目开发和利益分配各个方面调动本地居民特别是精英阶层的积极性。”戴斌表示,“主流客源既要享受原生态的田园风光和纯朴自然的生活方式,也对高速移动互联网、干净卫生的客房与厕所、高效快捷的服务保障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

戴斌说,必须承认,在城乡差距仍然很大的今天,增量资本和新要素、新动能多数情况下是不可能由本乡土内生的。过于强调本土化和原生态,有意无意地排斥外部力量特别是以资本为代表的外部资源的介入,乡村旅游只能是低水平的规模扩张,而非高水平的质量效益型发展。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全面谋划乡村振兴,多次提及乡村旅游,为新时代乡村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画出了重点、优化了政策环境。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要求,“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脱贫”,表明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新风口。随着新农村建设和精准扶贫的成效显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起乡愁”的美丽乡村梦想开始成为现实,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愿意选择乡村作为周末和节假日旅游目的地。

数据显示,2017年,乡村旅游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5亿人次和1.4万亿元。从国庆中秋八天长假的专项数据来看,全国乡村旅游共接待了2.16亿人次,平均出游时间为55.8小时,平均出游半径147公里,其中过夜游客比例为63.46%,跨市和跨省出游比重为45.32%。(伍策 一丁)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中国网旅游官方微信

与主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