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6月5日讯 一栋栋靓丽的农家住宅,一条条宽阔的通村道路,一片片整齐的特色园区,掩映在漫山葱茏中。山欢水笑,一步一景,绘成幸福美丽的山乡画卷……
新时代,乡村振兴号角已吹响。截止2017年,广元市朝天区累计完成163个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惠及30500余户;2018年,计划实施新村户办工程14092户,将64个贫困村全部建成幸福美丽新村。12项户办工程,4.5米通村公路,近300个产业特色园,一村一文化主题……从量变到质变,该区在推进全域新村建设的同时,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标准,倾力打造新村升级版,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018年5月下旬,记者走进该区幸福美丽新村,揭开她的神秘面纱。
两轮同转,环境更舒适
走进朝天区蒲家乡罗圈岩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排排依山而建、青瓦白墙的小洋楼呈现在眼前,1人户到6人户户型齐全,40户村民悠然自得地生活其中。
该乡党委书记董清梅介绍,罗圈岩村位置偏远,基础设施落后,村民居住分散,住房大多为破旧的土坯房,怎样让群众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同时享受与城里人一样的居住条件,这个安置点便是样本。
“政府补助给我们每人2万元,自己凑了不到1万元。这房子住着敞亮舒服,下雨天再也不用担心水进屋子了。一家挨着一家,串串门、摆摆龙门阵方便多了。再说了,这儿离老家也不远,庄稼一样能种上……”杨洪顺一家是去年搬进入住的,家里已置办了沙发、新床、彩电等家具家电,厨房里的柴火升得正旺,提起住在这里的好,欢喜的话儿说不完。
离安置点不远处的小山坳里(小地名罗圈岩),稠密的人户家子错落有致,小青瓦、穿斗架、木板墙这些古老的建筑元素依然存在,同时融入了更多现代建筑元素,笔直的屋脊,雪白的墙面,坚实的栏杆,平整的院坝,宽阔的入户路,家家户户新添了瓷砖灶台,经过“厕所革命”,原来的敞篷厕所变成独立卫生厕所。通过实施危旧房改造和新村户办工程,让这个小寨子焕然一新。“房子是祖辈留下来的,冬暖夏凉,毁了可惜,这不,一翻新一打造,不仅恢复了原貌,环境也好多了。”村民严福理开心地说。
“居住环境改善是新村建设中的重头戏,过去侧重于风貌塑造,现在是以艺术的视角,更注重‘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坚持新建和改造‘两个轮子’同时运转,因地制宜、因户施策。”该区农工委主任吴卿介绍,近年来,全区新建了蒲家乡罗圈岩村安置点、大滩镇自然村安置点、转斗镇何家坝安置点等大小几十个安置点,解决了近2000人居住问题;按照“一消除两统一三硬化”和“一建三改两打造”要求,全区累计完成危房改造近7600户,实施新村户办工程近45000户,旧村落焕发了勃勃生机。
五网齐建,设施更完善
雨后的朝天区沙河镇白虎村,白云漂浮在山间,大山幻若仙景。群山之间,村组路、入户路、生产道联通着家家户户和山地田野;水渠四通八达,飞流湍瀑更增添了几分灵气;仰望空中,一根根架空电缆飞跃苍穹……
“下雨走路不湿鞋,煮饭炒菜不用柴,龙头一拧水自来,购物销售联wifi”。”来到村民王志奎家里转了一圈,眼前的情景,让这句流传在乡间的歌谣得到印证——自来水管布到了瓷砖水缸里,宽带连到电视电脑上,上网冲浪一家老小得心应手,门前宽敞的道路两车并行也不成问题。“跟过去相比,现在的日子好比在天上,我在城里住了一阵子,觉得还是农村好。城里有的,农村都有;城里没有的,农村也有。”简单的话语道出了王志奎心中的甘甜。
吴卿介绍,路网、渠网、水网、电网、通讯网“五网”建设是新村建设的基础,目前全区通村公路硬化率达100%,通组公路硬化率达60%以上,安全人饮率达98%以上,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率达100%,有线(无线)电视入户率100%。今年计划实施村道改善工程800公里,路面由3.5米加宽到4.5米,数量大幅增加,标准上档升级,更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走进白虎村村委会,这里绿树成荫,樱桃挂满枝头。装饰一新的村级阵地中,图书阅览室、卫生保健室、远教播放室、便民服务中心配套齐全。叠水瀑布下,村民正在驻足赏景;文化院坝中,群众欢快地跳着坝坝舞;文化活动室里,几个老人正在开心地博弈……
村支部书记王金德说:“这些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体育、医疗等服务,农村的吸引力是越来越强了。”
三园联动,产业更兴旺
“镇上正在构建以明月村为核心的一线(金堆-明月-吴坝乡村旅游大环线)五园(水产养殖园、小水果种植园、红心猕猴桃产业园、藤椒产业示范园、露天椴木木耳种植园)一基地(核桃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已基本成型。”在朝天区朝天镇明月村,支部书记方德彪热情地介绍该村产业发展的前世今生。
走进藤椒园,1米左右的藤椒树丛上挂满了一簇簇芝麻般大小的青色小果子,微风拂过,园里散发出阵阵清香。“这个园有300亩,今年已盛挂果了,藤椒产业链已建立,不愁销路。”
猕猴桃园另有一番景象,100多亩沙土地里,数万棵猕猴桃树枝条藤蔓顺着支架缠绕攀爬。“这里配套建设了自动喷灌系统,品种是用当地的野生苗嫁接的红心猕猴桃,市场前景不错。”
来到方德彪自己经营的小水果园,这是一个原来土地大部分撂荒的小山头,46亩地里分成两大块,其中16亩为枇杷园,另外30亩按2亩一品布局,车李子、红樱桃、猕猴桃等小水果苗均已栽上。
“现在是试栽阶段,主要是看哪些水果适合这里生长,有成熟的经验后,就向村民推广,带动大家种植。”方德彪边说边指着山头下方正在施工的坝子和水池,介绍下一步农旅文融合发展思路,“那里计划搞一个垂钓池,建个酒店,开一个农业博物馆。明月村曾经是红军驻地,红色文化要好好挖掘和发扬。”
下山后,来到正阳农场。蓝天下,大大小小的17个鱼塘映着白云,鱼儿欢快地在水中游动。鱼塘周边,蔷薇、玫瑰、茶花等正迎春吐绿。农场主谢军介绍,这里原是一湾草地和藏水田,他共流转了60多亩。鱼塘里已投放了鲤鱼、鲫鱼及塘鲺、脆皮草鱼两批鱼苗,明年将全部投满。鱼塘周边附带发展小水果、蔬菜种植以及观赏动物养殖。“预计年产值上百万,纯收入二三十万不成问题。”
明月村道路两侧,家家户户都建有小庭园,竹篱笆、木篱笆围成的小果园、小菜园、小养殖园、小加工园大小不等、形态各异。
“按照“5+N”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格局,“三园联动”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目前已建成万亩现代农业园区9个,特色产业园近300个,户办小庭园新村户户都有。”吴卿说,近几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农业产业体量大幅增加,单一的传统产业向多元化特色产业方向发展,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较过去更为宽广。
七进八树,乡风更文明
新村不仅要有美丽的外表,更要文明的内涵。
今年以来,朝天区广泛开展了文艺演出进村社、文明新风进村社、脱贫政策进村社、法治宣传进村社、科普宣传进村社、卫生健康进村社、良好氛围进村社“七进”活动,大力开展最美村庄、最美朝天人、最美扶贫人、最美家庭、脱贫示范户、好媳妇、好公婆、星级文明户“八项选树”及“文明村”“四好村”创建,引领团结友爱、崇德向善、自立自强的文明新风加快形成。
各村纷纷酿制文明新风“催化剂”。宣河镇竹坝村试点探索 “村民积分制+集体经济收益激励”机制,实现“自治+法治+德治”、“治理+服务+激励”、“扶贫+扶志+扶智”三个结合,以量化考评教育引导村民除陋习、建家园、拔穷根。村支部书记王兴乾介绍,去年年底,按考评细则,村民文军(化名)在学习培训、团结和睦、参与公益等几项都扣了分。他多次到村上找说法,村干部不厌其烦帮他查找问题,并用先进典型给他引路。功夫不负有心人,文军思想发生转变,慢慢地变成一个勤学习、讲团结、爱公益的先进个人。
文化是魂,以“孝廉文化”为主题的白虎村,以“感恩文化”为主题的罗圈岩村,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明月村……一村一主题,文化成为幸福美丽新村核心元素。在白虎村,融入“慈孝文化”的文化墙、匾牌、雕塑等设施齐全,嵌在绿丛中的24孝图构成一道靓丽风景线,“孝慈白虎”已成为该村一张文化名片。该村76岁的张金华一生侍奉了4位老人,现在儿女也非常孝顺她,一家人其乐融融,厚厚一叠“文明家庭”荣誉证书在她眼里视若至宝。
脱贫摘帽之年,文明乡风如和煦春风,吹醒“沉睡”的大地,让人们变得更加自立自强。在沙河镇新塘村,55岁的贫困户熊德友妻子患上了白血病,家里早已债台高筑,他不等不靠,主动寻找合作伙伴,流转土地150亩,种植了红茅竹笋,目前长势良好,预计两年后进入采摘期;贫困户熊克春,因患滑膜炎和血友病导致腿部残疾,身残志坚的小伙子在场镇上开起了童装店,家里种起了白芨等中药材,今年脱贫在望。
……
展望未来,随着乡镇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美好愿景离我们越来约近。
(马兴成 王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