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6月7日讯 6月6日一大早, 73岁的吴绍英就担着秧苗,来到自家的水田边,将秧苗一把一把抛到水田里,看到帮忙插秧的村民有序的忙碌,她也挽起裤脚,赤脚走进水田,开始跟大家开始了“插秧比赛”……
当日,剑阁县东宝镇西阳村第二届插秧节拉开帷幕,剑阁县人大、宣传部、组织部负责人与巾帼服务队、志愿者服务队队员们走进东宝镇,帮助贫困户插秧。
吴绍英的儿女都在外务工,仅两老口在家务农,因年老多病,成为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都要种5亩水稻,忙不过来,要请7、8个人帮忙,一天工钱都要7、800。今年好了,有这么多人来帮忙,可以节约好多钱呢!而且,今年的稻谷,公司都签了收购合同了,最少2元钱一斤了!”
新稻谷可以卖到2元一斤?“就是,我们种的是‘东宝大米’,唐朝就是贡米了!现在市场上想买都要提前预定!”
剑阁县东宝镇位于剑阁县西部,与江油县接壤。自古土地肥沃、植被茂盛、物产丰富,其舌尖之物,尤以稻米为贵,史上素有“贡米之乡”之称。据《重修梓潼县志》及《云栈纪程》、《蜀水经》、《碧鸡漫志》等书记载,东宝大米自唐朝成岁贡,至清康乾盛世,其岁贡已达千斗之多。
“‘东宝大米’色香味美、光滑透明、糯性强、口感好、营养丰富,2000年8月,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通过对东宝镇产出的香米与蜀稻米测试,认定其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去年,依法注册的“东宝贡米”以生产环境无污染,品质纯正而正式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认证。” 据东宝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登科介绍,但原产地仅为东宝镇西阳村部分水田生产。经农业专家现场认定,东宝大米生产与当地特殊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西阳村土质为白鳝泥,而光照充足、水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其它地方同品种、同种植方式,但产出的大米却口感迥异。
传统生态化种植稻米,产量极低,影响了村民种稻的积极性。“种得好的,亩产也只是1000斤左右。”长期以来,仅有西阳村农户每年种植200多亩,年产量不足100吨。“东宝大米”也从一度在市场上“销声匿迹”。
千年桑田沧海,世事历久弥新。近年来,剑阁县紧紧围绕“生态剑阁、有机农业”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东宝镇瞄准市场,突出特色,以自己独特的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形成了“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思路和以新、特、优农产品拓宽市场的新格局。特别是2015年,大学生邓小燕返乡创业,成立广元耕鑫农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社员(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以统一生产计划、生产资料、技术培训、技术规程、品牌包装和保护价回收的“五统一保”方式运作,实行网上网下两线线互动的方式不断拓展销售市场,以网上32元/公斤的卓越绩效而成为川北米业一枝独秀,让隐身多年的“东宝大米”华美蝶变,以诱人的魅力再度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
“东宝大米以其历史悠久,品质超群而逐渐成为市场新宠。”广元市农科所农科人员现场检测,西阳村及相邻双华村、西林村、长梁村部分水田具备“东宝大米”种植的四个条件,核定为优质大米生产基地。“今年,‘东宝大米’种植将近1000亩,其中西阳村种植超过450亩,占一半。” 张登科介绍,全部按照有机农产品标准种植,不适用化肥、农药,采用有机肥、物理治虫,“仅种植‘东宝大米’,种植户户均增收就在4000元以上。”
“明天就该我家插秧了!现在谷子价格高,确实有赚头!”西阳村4组村民易广华边犁田边介绍,一斤稻谷2元钱,他家6亩多田,就是一万多元,加上种植玉米、菜籽、喂猪,一年也有5、6万元的毛收入!“反正,今年脱贫是肯定的!”
据悉,今年,东宝镇以“东宝大米”为品牌为核心,在适宜区大力发展“东宝贡米”种植,在非适宜区大力发展“女皇李”、“剑柑”高端特色水果种植,生态猪养殖,通过项目带动、政策扶持,全镇形成了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为辅、生态养殖助力的种养结合的有机循环立体农业体系,农业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逐步形成。
(郭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