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中国>滚动新闻>

湖南邵阳洞口:瑶乡"棕包脑" 展演"孝"文化

发布时间:2018-06-26 11:07:23 丨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刘佑祥 谢定局 龙锦 丨 责任编辑:路遥


中国网6月26日讯 “我们将以‘棕包脑’舞展示馆的建成与开馆为契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瑶族的祭祀及‘孝道’文化,让‘棕包脑’舞走向更大的舞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棕包脑”舞第五代传承人戴昌路在日前“棕包脑”舞展示馆的开馆仪式上激动的表态。

“棕包脑”舞是湖南省洞口县域内目前唯一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料显示,其中心定义为一瑶家“孝子”不畏强暴英勇救母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化成瑶乡一种祭祀先祖的舞蹈表达,因舞者用棕片包住脑袋而得名。其主要发源于地处雪峰山腹地的洞口县长塘瑶族乡老艾坪村,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据《宝庆府志》记载,“宋熙宁五年﹤公元1074年﹥开梅山,瑶人以棕包脑装扮梅山鬼神袭官军”。

“棕包脑”舞具有人物、对白和简单的故事情节,并有固定的表演程式,展示了瑶族先民不畏强暴,与大自然顽强抗争的刚毅性格,既有舞蹈特征,又具戏剧色彩。

由湖南省平溪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具体打造的“棕包脑”舞展示馆位于洞口县长塘瑶族乡老艾坪村村级文化活动中心。馆内不仅用图文详细记录了“棕包脑”历史渊源和世系传承人的相关资料,还陈列了“棕包脑”舞的相关服饰、瑶族同胞刀耕火种时期的部分珍贵文物,以及“雪峰山会战”中瑶族人民抗击侵华日军的一些文物。

开馆仪式上,数十名瑶族同胞头包棕片、身缠青滕、手舞木棍,为近千名外地游客现场表演了粗犷豪放、原始古朴的“棕包脑”舞。据悉,“棕包脑”舞虽然历史悠久,诠释着独特的远古瑶民的祭祀及孝道文化,但由于深藏大山,于外界而言一直充满着神秘的色彩。

“‘棕包脑’舞展示馆的建成,将更好的向游客展示瑶族同胞独特的祭祀文化和孝道文化,也必将推动长塘瑶族乡乡村旅游的有序发展,吸引更多客人前来瑶乡旅游探秘,促推瑶乡脱贫攻坚。”湖南省平溪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保平表示。据了解,近年来,湖南省平溪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一直独家致力于“棕包脑”舞的开发与包装,曾先后数次开支组织带领演员们登上过广东卫视春晚及湖南本级春晚舞台,为外界接触、知晓及有效包装、推广“棕包脑”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也正在着力挖掘和整理当地的瑶歌,作为文艺工作者,希望洞口的‘棕包脑’舞能被更多的人知晓,让更多的人接受并喜欢,我更希望把原生态的、接地气的‘棕包脑’舞与现代艺术结合起来,让它走向更大的舞台。” “棕包脑”舞形象大使、央视《星光大道》冠军歌手谢艺对记者说。

(刘佑祥 谢定局 龙锦 )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中国网旅游官方微信

与主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