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中国>滚动新闻>

四川广元昭化:易地扶贫搬迁为乡村振兴夯基

发布时间:2018-07-11 14:50:23 丨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李长洪 吴纹锋 李建生 丨 责任编辑:路遥


中国网7月11日讯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战重要战场,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是帮助“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贫困地区群众“挪穷窝、改穷貌、拔穷根”的重要手段。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昭化区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建设做到了生态化、景观化、田园化,并与产业园区相配套,实现了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挪穷窝 环境美了

一幢幢新房,依山傍水;一个个笑脸,幸福洋溢;一片片果园,硕果累累。

嘉陵江边的射箭乡晒金村距广元主城区35公里,距昭化新城区38公里,有易地搬迁户20户63人。该村的许家院易地搬迁安置点和晒金石易地搬迁聚居点,共拆除危旧房28户、新建19户、危旧房改造25户。其中,晒金石聚居点有易地搬迁户10户、一般贫困户1户、一般户6户。

该乡按照“建好新村聚居点,圆了百姓安居梦;产业扶贫强推进,“四金”模式促增收;搬迁再创新佳绩,打开幸福奔康门”的做法,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让这个贫困山村焕然一新,顺利迈入幸福美丽新村。

“过去的房子脏乱差,现在完全变了样。”晒金村村民徐明海介绍,由于子女在城里有房,每月他只有10来天住村里,便一直在老房子里将就住着,也不爱打扫。如今住在美观大方的新房里,徐明海越看心里越欢喜,不想去城里住了。

今年以来,昭化区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紧扣脱贫攻坚“县摘帽”总目标,扭住“严控时间节点、创新安置方式、强化资金监管”三个关键,狠抓项目推进。全区2867户9279人易地扶贫搬迁人口住房全部建成,累计建成集中安置点218个,发放易地扶贫搬迁资金2.6亿元,贫困户危旧房改造资金2亿余元。

换穷业 腰包鼓了

青山与房屋相映衬,产业与聚居点相结合。

位于紫云乡云雾村一组的李家院子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按照“宜散则散,宜聚则聚,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的原则规划布局,坚持“搬得出,精准规划提升群众积极性;稳得住,开启幸福生活新模式;能致富,拓宽脱贫奔康新路子。”的做法,共搬迁安置易地扶贫搬迁13户42人。

该安置点把拓展增收途径、创新增收方式作为重点,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致富能人+贫困户”等模式,发展椴木耳5万棒,新栽植猕猴桃260亩,搭建土鸡养殖大棚6个,改造下湿田3万立方养鱼,种植药材42亩,栽植小水果树1800余株,把当地群众吸纳到产业链条上,通过就近务工、产业增收等形式,人均年纯收入增加2500元,实现了稳定脱贫。

“住上了好房子,发展起了猕猴桃产业,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赶上了好时代。”云雾村贫困户李长洲感慨,如今道路广、新居靓、产业兴、民风淳,“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

据了解,昭化区聚焦“产业增收‘四个结合’、岗位增收‘三元同聚’、创业增收‘一企一策’”三个增收,助力脱贫致富。截至目前,全区引导各类经济组织就近吸纳贫困群众就业1000余人,安置建卡贫困户就业732人,易地扶贫搬迁户通过发展产业、岗位补助、自主创业等多种途径实现人均增收2090元以上。

拔穷根 幸福指数高了

一幢幢风貌统一的小楼房,美观漂亮;一个个规范的微田园,瓜果飘香;一处处雏形初现的产业园,增收致富……清水乡清凉村清泉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在一场淅淅沥沥夏雨的浇灌下,显得更加清新。

去年以来,清水乡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产村一体的总体思路,通过“‘三坚持’建好安置点、‘三结合’抓好后续脱贫、‘三促进’实现搬迁目标”的工作举措,在清凉村4组清泉湾高标准打造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安置易地搬迁户17户55人。同时,按照“集体统建,打造标准循环产业园;双包经营,把贫困户带入产业链;三次分红,完善利益联结稳增收”的后续脱贫发展模式,在安置区周围配套了田园综合体、集体经济示范园,并实行“集体资产公司+业主+群众”利益联结机制,群众通过“股金+薪金+租金”年增加收入近100万元,村集体资产公司通过出租资产合作经营年预计盈利近4万元,不仅让群众搬得出,还搬出了希望和盼头。

近年来,昭化区始终坚持“编制好一个规则,做到安居与乐业同步;把握两个重点,实现规范化管理;做到三个同步,确保标准化建设;立足四个创新,破解易地搬迁难题”的“1234”工作举措,创新“多点开花,精准搬迁‘挪穷窝’;多业支撑,聚焦增收‘换穷业’;多元帮扶,激活内力‘拔穷根’”的“三多”搬迁安置模式,确保易地扶贫搬迁贫困农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李长洪 吴纹锋 李建生)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中国网旅游官方微信

与主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