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中国>滚动新闻>

休闲对国人生活质量影响显著已然成为衡量关键

发布时间:2018-07-14 11:48:58 丨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伍策 林溪 丨 责任编辑:路遥


中国网7月14日讯 昨天,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休闲与美好生活: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休闲绿皮书:2017~2018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暨研讨会”在京举办。《报告》指出,随着中国社会经济迈入新时代,提升幸福感已成为政府决策关注的焦点。居民休闲意识的提升,休闲愈来愈成为衡量生活质量高低的关键因子。

中央电视台、国家统计局等联合发起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结果显示,除去工作和睡觉,2017年中国人每天平均休闲时间为2.27小时,较三年前(2.55小时)有所减少;其中,深圳、广州、上海、北京居民每天休闲时间更少,分别是1.94、2.04、2.14和2.25小时。相比而言,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国民每天平均休闲时间约为5小时,为中国人的两倍。

除了休闲时间不充分之外,由于带薪休假制度尚未全面落实,我国居民休闲时间也不均衡、不自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对全国2552名在业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0.1%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带薪年休假”,4.1%“有带薪年休假,但不能休”,18.8%“有带薪年休假,可以休,但不能自己安排”,而“有带薪年休假,可以休,且可自主安排”的仅占31.3%。由于带薪年休假制度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人们休假和出游的时间高度集中于法定节假日,尤其是“十一”等长假期。以2016年为例,29天的节假日中,全国接待游客量约占全年国内旅游接待人次的32%,旅游收入约占全年旅游收入的40%。根据王琪延等人的调查研究,北京市居民有业群体周休制度、法定节假日制度、带薪休假制度完全落实率分别为79.2%、59.2%、62.9%,三类休假制度均能完全享受的群体仅占34.2%。

同时,《报告》也指出,我国休闲公共设施和服务的不平衡不充分还体现在面向不同群体的设施和服务存在差距,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面向老人、残疾人和留守儿童的休闲设施和服务不足。

首先,面向老人的休闲公共设施不足。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5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4亿人,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17.2%。老年人有充足的自由时间和旺盛的休闲需求,然而,相应的休闲活动场所和设施却不足。近年来,不少城市频繁出现因老人跳广场舞而引发纠纷的现象。一方面,公园、广场、绿地少,特别是县市一级更少,小区内的公共休闲娱乐设施不足或失于维护,农村就更为缺乏;另一方面,适合老年人需要或为老人所专用的公共休闲娱乐设施稀缺。人数不断增加、休闲需求高涨的老年群体,却没有适合的休闲空间,已成为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

其次,残疾人的休闲需求尚未得到重视。尽管2008年颁布的《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参与文化生活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鼓励、帮助残疾人参加各种文化、体育、娱乐活动,积极创造条件,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但是现实中,残疾人在出行以及参与各种文化、体育、娱乐、旅游活动中仍然普遍存在各种不便。即使是在城市,很多城市道路的盲道、人行道交通信号、公共建筑的升降梯以及残疾人厕位等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维护情况都欠佳,可供残疾人使用的体育、文化和旅游公共设施很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7~15岁残疾青少年发展状况与需求研究报告》显示,残疾青少年的休闲娱乐多局限于家中,以看电影电视(64.9%)、一个人发呆(38.9%)和上网(20.6%)为主,体育运动(6.9%)、看演出(2.4%)、旅游(2.3%)、参观展览和博物馆(1.3%)等户外活动参与率低。另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城镇残疾人社区文化、体育休闲活动的参与率不足11%。

最后,留守儿童的休闲、文化生活尚未受到重视。伴随快速的城市化发展进程,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形成了特定时代下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他们由爷爷奶奶或者其他的亲戚抚养长大,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由于农村文化和体育等基础设施缺乏,课余生活单调,尤其是暑假期间,留守儿童有大量的空闲时间,却缺乏相应的文化、娱乐和休闲设施和服务来满足其需求。很多地方没有图书馆和体育设施,却有不少电子游戏室、录像厅、网吧等,加之缺少监管,导致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单调甚至低俗,不仅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也会形成一定的社会隐患。

《报告》强调,城镇公共休闲服务水平明显偏低,供给水平和均等化程度亟待提高。基本表现为基本公共休闲服务供给水平低、均等化程度整体低水平的现象,如果长期不能得到有效化解,个人休闲权利将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全面发展将受到制约,进而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城镇居民公共休闲服务需求与公共休闲服务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2017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8836美元,中国在居民生活方式、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相继形成休闲化的特点。财政的支持力度约束着公共休闲服务的发展,但各级政府对公共休闲服务的投入与快速增长的公共休闲需求不匹配;公共休闲服务供给明显不足,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服务水平差异较大。

城镇公共休闲服务均等化程度不一。从整体来看,中国城镇基本公共休闲服务综合评价的基尼系数接近0.2,处于绝对均等水平。但是从地区公共休闲服务综合评价、供给实力、基础服务功能、资源配置等各个方面看,整体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中国东北、东、中、西部四大经济区域的对比发现,在公共休闲服务的综合评价、供给实力、基础设施以及资源配置等方面差异化程度明显,东部地区各项指标均值远高于其他地区。各项指标基尼系数的观察,发现中国东部地区各项指标的基尼系数值普遍较大,内部的均等化水平最低;中国东北部及中部地区各项指标的内部均等化水平较高。

《报告》研究认为,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均衡、地区间人口规模和结构不同、政府间财政关系不协调、制约中国城镇公共休闲服务是出现非均等化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

中国城镇公共休闲服务均等化发展趋势。公共休闲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导向更加明显;休闲时间的增多将成为均等化水平提升的重要保障;私家车的日益普及为城镇居民带来更多休闲机会;公共休闲标准化建设逐渐完善。

另一方面,《报告》举例,北京市居民能全部享受休假天数的群体仅占34.2%,“工作太忙,没有时间休”成主要原因。

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于2017年进行的国家休假制度改革调查数据发现,北京市居民休闲需求越发旺盛,但能全部享受休假天数的群体仅占34.2%,带薪休假落实率也仅达62.9%,居民迫切需要更多的休闲时间。

从日常周休情况看,75.2%的有业群体可以享受周末双休,这一比例高于2011年的72.5%;16.1%的群体只能享受周休一天,其余8.8%的群体日常周休天数则更少。周休状况与有业者所属的行业有关。

2013年《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国民享有11天法定节假日。数据显示,仅有59.2%的有业群体能完全享受11天法定节假日。黄金周的休假执行力度较其他传统节日的执行力度要大,说明相较于其他法定节假日,国家对黄金周休假更重视,监管执行相对到位。

在带薪休假方面,北京市2016年有业群体中能完全享受带薪休假的比例达到62.9%,高于2015年人社部调查的全国带薪休假落实率(50%),且平均带薪休假7.2天。其中,累计工龄不足一年的群体中有62.7%的群体不能享受带薪休假;累计工龄在1~10年的群体中,有64.5%的群体能享受5天以上的带薪休假,14.0%的群体能享受少于5天的带薪休假,21.5%的群体无法享受带薪休假;累计工龄在10~20年的群体中,有68.3%的群体能享受到10天以上的年假,而9.4%的群体可以享受少于10天的年假,22.3%的群体还不能享受带薪休假;累计工龄在20年以上的群体,在过去一年里有37.8%的群体能享受15天以上的假期,32.1%的群体可以享受少于15天的假期,另外有30.1%的群体没有享受过带薪休假。

调查显示,有业群体没有带薪休假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休,这一比例达到45.6%。其次是单位无带薪休假制度,比例为20.0%。竞争压力太大,担心失业也是另一个原因,占到12.8%。其他的原因还有担心上司批评(2.6%),加班费丰厚,主动放弃休假(4.2%)。在回答有无带薪休假单位所给的补偿时,36.2%的群体表示没有补偿,59.5%的群体表示单位会补偿工资,29.3%的群体表示会更换休假时间,12.7%的群体表示会有其他补偿措施。

综上,北京市居民有业群体周休制度、法定节假日制度、带薪休假制度完全落实率分别达到79.2%、59.2%、62.9%,三类休假制度能完全享受的群体仅占34.2%。

《报告》指出,休闲影响居民生活质量,提高休闲质量尚需时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迈入新时代,提升幸福感已成为政府决策关注的焦点。居民休闲意识的提升,休闲愈来愈成为衡量生活质量高低的关键因子。

生活质量逐步上升,休闲时间反被压缩。以居民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两个指标衡量居民生活质量,根据调查数据的研究:“十二五”以来,居民生活质量逐年提升。但是国民收入提升的同时,工作时间的相应延长压缩了休闲时间。休闲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显著,且休闲因素的影响程度高于收入因素。中国显著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均存在较大差距,从而导致中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休闲和幸福感也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

(伍策 林溪)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中国网旅游官方微信

与主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