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游戏、基地 体验不同的"红高梁"文化

发布时间:2018-07-19 17:10:30 丨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东子 丨 责任编辑:路遥


【点睛】以莫言文学和红高粱文化为核心的红高梁影视基地,具有浓厚的中国乡村文学风情。大多数人对那部讲述“高密东北乡”的电影《红高梁》并不陌生。



以莫言文学和红高粱文化为核心的红高梁影视基地,具有浓厚的中国乡村文学风情。大多数人对那部讲述“高密东北乡”的电影《红高梁》并不陌生。时隔二十多年,同名电视剧的热播使取景地——红高粱影视基地进入人们视野,人们纷至沓来,竞相感受质朴的“红高梁”乡村文化。这里有多种项目可以体验,不仅适合成人,孩子也会喜欢。



据说“春看油菜花似海、秋看高粱红满天”是这里的独特景观,时值冬季,虽然没有了高粱的红火,但这里依然有观赏性高的景点,具备较高的游览价值。看路边的指示牌就知道了,根据牌子上指示的游览方向,沿单家大院的方向走。



单家大院首先,单家大院是必看的景点,是影视剧《红高粱》中九儿嫁到单家后居住的院子。这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四合院,结构紧凑,陈设和院落具有传统气息和特色,走入其中,感受这里的一桌一椅都体现出了大户人家的风范。里面可看的内容挺多,像民俗馆、酒坊、单氏宗祠、九儿房等。



民俗馆里,大都是古人用过的传统的生产工具和用品,是古人勤劳智慧的结晶。每一件老物件都会唤起对逝去生活的记忆,也是历史长河中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看下面那个时期的门牌代表,“戴宅”和“韩宅”色调稳重、低调内敛,在漫漫的岁月长河中,牌子虽陈旧斑驳,但风格依然独特。右面是当时出行的交通工具——轿子,里面好像缺少坐的椅子!



还有这两块白底黑字的牌子,是城市历史变迁的见证。




来到酒坊,发现酒坊里的大小型器具真不少,有缸、壶、碗、碟。拿起来端详,仿佛闻到了阵阵酒香。大的酒缸快跟我一样高了,小的酒盅又如此小巧。酒器具上的图案和花纹,每一个都有不同,型状也各具代表,有葫芦形、桶形、双耳形......相信喜爱仿古物品的游客一定会喜欢。





进入单式宗祠,看单姓家族的荣与繁,没想到,仅在清朝时期,单姓举人就达近三十位,还有翰墨四杰。




电视剧《红高粱》中九儿用房。




泥塑坊里展出的泥塑很有看头,这里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泥塑场景,好不热闹,看爷爷嘴里剩下的唯一一颗牙。相信生活在城市里的小孩子,会对这里的泥塑感兴趣,说不定还会想带走几个呢!




说到高密的民间泥塑,就不得不提泥老虎,原以为制作泥老虎会很简单,没想到这里的工作人员说,看似简单的泥老虎一点儿也不简单,从最初的挖土到成品的完成需要好几十道工序,不仅如此,对土的选择、坯的制成也有严格要求。当然,最后的上色也马虎不得,泥塑上色也有相当严格的规定。看下图,泥老虎的制作过程。看重点,断接处是怎么连接的?





花脖子山寨影视基地里比较喜欢的景点还有花脖子山寨,离大门比较近。拍摄时剧组斥巨资打造实景的“土匪窝”,打眼望去,简直“匪气”外漏。山寨仿造废弃砖窑,是剧中土匪花脖子的大本营。砖窑中道路四通八达,如同迷宫一样,进去容易迷路。这里还保留着当时拍摄的场景,砖窑的墙壁上贴着电视剧剧照。当然这里还是个适合拍照的地方,现代与古朴的强烈对比,是不错的摄影地。



电视剧《红高粱》中部分抬轿、颠轿的镜头




小小动物园没想到,影视基地里还能看到动物们的身影,以为马和驴是这里的当家花旦,当碰到乖顺的骆驼时,瞬间被萌化。沿途还会经过孔雀、骆驼园、百鸟园和喂养区,小朋友们看到,自然会乐此不疲。



在乡村游乐场,坐一坐适合男女老少的秋千,感觉飞起来的感觉,看看到底能荡多高。



再体验一次儿时的跷跷板。这些都不感兴趣的话,还可以活动一下筋骨,攀爬网、滚桶、荡麻绳等都可以好好体验。



除此之外,如果想体验更刺激一些的项目,可以去跑马场骑马,射箭场射箭。



游览指南:莫言旧居+红高梁影视基地一日游红高梁影视基地位于莫言旧居2公里左右的地方,两个地方离得不算远,可以选择一天游览两个地方,先游览哪边,根据自己游览计划而定。这两个地方都还在不断开发中,设施服务还不算完善。

地址:潍坊高密市沙口子村(高密市东北乡文化发展区红高粱大街中段)

参观时间:约2~3小时 门票价格:50元/人,大众点评上订的票45元

关于交通:基地位置比较偏,最好选择自驾。如果选择公共交通,可参考如下。 1、火车。潍坊—高密火车站,往南走到维客购物中心,在人民大街等公交到大栏。

2、汽车。在汽车站直接坐到大栏的公交。

Tips: 1、景区内很大,一圈下来会比较累,建议先步行,累了再乘景区里的公交车,车费2元。

2、时间紧张的话,可选择标志性景点参观。

3、如果带小朋友,可以体验骑马、坐驴车项目。这些需要另外收费。4、吃饭可选择到十八里坡民俗村酒楼、高粱地民俗小吃村。可以尝尝炉包,高密炉包,用料讲究,味道鲜美,是历史传统名吃,但要记住得是,一定要趁热吃!

(东子)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中国网旅游官方微信

与主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