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7月24日讯 7月24日,在湖南省绥宁县鹅公岭侗族苗族乡白土村的田地间、山坳里,成片的绞股蓝绿油油,娇嫩翠滴。到处可见,三五成群的村民顶着烈日,埋头采摘绞股蓝。该村68岁的杨盛柏也是这批“采摘大军”中一员。
绞股蓝从5月开始采摘,直到10月底,共可采摘6批。杨盛柏一家系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种的2亩绞股蓝喜获丰收。两个月以来,杨盛柏靠摘绞股蓝鲜叶卖就收入了4000多元。谈到当前生活的改变,他由衷地感慨:“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干工地上的活吃不消了。如今,我们全家都在地里采摘绞股蓝,家里又多了一笔收入,今年脱贫有希望。这草就是我们村民脱贫致富的宝!”
在绥宁,像杨盛柏这样的贫困户因种植绞股蓝增收的事例并不鲜少。绥宁县把绞股蓝产业纳入全县农业扶贫产业范畴,强化政策引导,完善产业链条,激发了贫困户内生动力,带动了众多贫困户脱贫摘帽。
合作社带动,田间山坳遍种“致富草”
5月份以来,绥宁县鹅公岭乡太平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代胜就忙得不得了。他开着车天天奔波在白土、鹅公、金坎、太平4个收购点,收购种植户送来的绞股蓝鲜叶。
“在赶集日,我一天最多收了4000多公斤鲜叶。今年以来,我们合作社已收购鲜叶15万公斤,平均每天达到3000公斤。”陈代胜介绍说,预计今年合作社收购量达50万公斤,保底价每斤3元,但我们按每斤3.5元收购,可为种植户增收350万元。
2013年,在县乡两级政府的引导下,鹅公岭乡太平村村民陈代胜等人发起成立了以绞股蓝种植、加工为主的“太平种植专业合作社”。该社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统一种植项目、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提供青苗、统一保底价收购。
现在,入社社员已达220多人,遍布鹅公岭乡所有村。鹅公岭乡绞股蓝种植面积1000多亩,300多贫困户参与种植、采摘。陈代胜说,合作社成立后,农民种植绞股蓝有了底气。许多老年人、残疾人都参与进来,许多旱田、荒地都利用起来。
“贫困村民可以到村种植基地里摘鲜叶出售,除了上交每斤1元给村里,剩下的就是自己的。”白土村妇女主任杨伍妹介绍,为促进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脱贫,该村成立了永鑫种养扶贫专业合作社,发展绞股蓝120亩,其中村集体在山坳里发展了20余亩。贫困户种植绞股蓝不仅可获得保底价收购、产业扶贫奖补等支持,还可以在村集体种植基地务工获得劳务收入。
合作社的示范带动,让绞股蓝遍种全县田间山坳。今年,该县已有10个乡镇50个村种植绞股蓝,总面积达6154亩,预计产值6200万元;组建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50个,种植农户达6800户,其中贫困户2100户。2015年,绥宁绞股蓝获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企业领头,“扶贫车间”开到家门口
7月12日,湖南省绥宁县神农金康药用植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扶贫车间”正式落户鹅公岭侗族苗族乡老塘村。这是该县第一家以产业扶贫为主、主动接纳贫困户就业,帮助贫困户发展绞股蓝脱贫致富的扶贫车间。
今年初,神农金康在绥宁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的倡导和鼓励下,积极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在54个村帮助贫困户发展绞股蓝种植4512亩,并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合同。该公司在鹅公、乐安设立了两个“扶贫车间”,每天可加工绞股蓝鲜叶5000公斤以上,旺季时还可以安排20多名贫困户到车间就业。
老塘村农户龙新发在神农金康的带动下种了6分地的绞股蓝,摘了5次鲜叶卖到“扶贫车间”累计收入500多元钱,预计6分地的毛收入将超过5000元。她兴奋地说,只摘了几次叶子卖,没想到种稻谷的钱就出来了。
目前,神农金康在京东、天猫、一号店等第三方电商平台建立了自己的旗舰店,还建立了自己的垂直商城,通过互联网将绞股蓝茶销售到全国各地,年销售绞股蓝茶200吨,销售额达4000万元。公司负责人何丹丹表示,公司正抓紧实施“互联网+健康+农业”示范产业园项目建设,推动绞股蓝精深加工,扩大种植面积,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让更多的贫困户从中受益。
绥宁县鹅公岭乡太平种植专业合作社也在自己的基地建起了“扶贫车间”,先后引进4套加工设备,建起了绞股蓝干茶初加工生产线,初步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条。2015年7月,陈代胜的女儿陈丽平在阿里巴巴注册网店,批发合作社出产的绞股蓝茶等特色农产品。当年,她凭借一台手机一个网店的简单操作,便实现了年销额近200万元的业绩,带领贫困社员人均增收2000元。2016年,陈丽平网店的绞股蓝茶在阿里巴巴销量排名全国第二。2017年,陈丽平被县政府评为“绥宁县最美扶贫姑娘”。今年以来,该合作社已产绞股蓝干茶20吨,全部通过互联网销往全国各地。
以企业为龙头、以合作社为纽带、以基地建设为抓手,绥宁县绞股蓝产业借助“互联网+农业”做大做强,托起贫困群众致富梦。
(向云峰 苏柯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