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中国>滚动新闻>

潘志立:"六个一"推动贵州独山"三大"专项行动

发布时间:2018-08-07 17:38:07 丨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袁燕 丨 责任编辑:路遥


中国网8月7日讯 贵州黔南州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在全州开展“问题大排查、提出新课题,解题大竞赛、形成新方案,破题大落实、见诸新行动”的“三大三新”专项行动,独山是如何贯彻落实,将挑战和困难转变为推动工作发展的机遇?目前又取得了哪些成效?记者就此采访了独山县委书记潘志立。

“六个一”周密部署 “三大”工作有序开展

潘志立说,从州委提出‘三大’专项行动以来,独山严格按照州委部署,迅速启动实施,以“六个一”工作思路为核心,切实推动“三大”工作有序开展。

一是做好一项部署,明确将“三大”专项行动作为“作风建设年”重要内容,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实现“三大”全覆盖;二是设立一个专班,成立“三大”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协调统筹各项工作开展;三是开展一次培训,组织全县科级干部开展“三大”专题辅导培训,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形成全县合力推动“三大”专项行动的良好氛围;四是建好一个机制,建立联络联系、督查管理等跟踪问效制度,进一步完善“三大”专项行动过程痕迹管理;五是梳理一份清单,深入分析查找各园区(镇)、县直各部门和各行业各领域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问题,梳理党的建设、脱贫攻坚、经济建设、民主法治、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方面问题,拉条挂账,逐个销号管理;六是取得一个成效,将破解发展难题作为总结新特点、把握新规律、形成新思路、制定新举措的重要契机,积极参与、主动谋划,不断解决独山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瞄靶心 谋核心 攻重心 三大领域发展齐头并进

开展“三大”专项行动,找准问题是核心,解决问题是根本。潘志立说,独山始终把此次行动作为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契机,在瞄准问题“靶心”、谋准解题“核心”、攻克破题“重心”上狠下功夫,共查找了在党的建设、脱贫攻坚、经济建设、民主法治、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6大类34个问题,经过深入研究分析和研判,形成了“43216”扶贫工作模式和基层党建“125”等经验模式,使独山在脱贫攻坚、基层党建、新型城镇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工作实效。

在脱贫攻坚方面,独山查找出制约工作推进的机制性突出问题,对症下药,借鉴军队作战理念和战术战法,迅速建立了“前指管总、兵团主战、专班主抓、连排主攻”的兵团化作战体系,抽调586名优秀年轻干部全脱产驻村,明确6379名在职干部帮扶责任,紧扣“四四工作制”扶贫模式,真正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同时,牢牢抓住产业发展这个脱贫“法宝”,通过“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模式,在全县各镇、村开展“六园六场”产业扶贫攻坚战,实现产业覆盖所有贫困村、贫困户,切实解决村级集体经济不强、群众不富的问题。

在基层党建方面,在全县各基层、村(社区)党组织全面实施以“一个核心、两个支撑、五邻家园”为总目标的村(社区)基层党建“125工程”:“1”是强化一个领导核心,围绕建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两委”班子,大力实施村干部职业化管理。“2”是抓好产业发展和载体建设两个支撑,围绕规模经济、特色经济、能人经济,着力培育“一村一特一品”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以“县、镇、村”三级为主体,在全县64个村(社区)建设“邻里中心”,实现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综合功能需求。“5”是围绕“邻里富、邻里学、邻里乐、邻里美、邻里安”五个目标打造“富、学、乐、美、安”特色村寨和村级社区党支部。

在新型城镇化方面,深入实施工业化、城镇化两轮驱动战略,构建“一体五翼”空间布局,按照“721”县域空间规划,初步建成了“112城镇体系”;推进“山青、水碧、天蓝、地净”四大工程,以“三创、五化”为抓手,组建“景区、交通、酒店、环境提升”四大工程指挥部,城市“气质、“颜值”实现双提升;全面实施镇区风貌改造工程,按照各有区分各有特色原则,形成新西兰、岭南、明清、布依水族等8个不同风格的特色小城镇品牌,麻尾镇列入全国重点建设镇、基长镇列入省级示范小城镇、影山镇列入州级示范小城镇。

潘志立表示,在今后工作中,独山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充分运用好“三大”专项行动这一重要契机,再次认真剖析、查找独山在脱贫攻坚、区域发展、城乡发展、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基层组织、公共服务等领域存在的问题和难题,切实把问题找准、找实、抓到位,一项一项梳理、一条一条解决,全面破解各领域、各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实现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发现问题、梳理问题、破解难题的“一盘棋”良好格局,切实为黔南打造民族地区创新发展先行示范区和推动独山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努力奋斗。

(袁燕)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中国网旅游官方微信

与主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