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中国>滚动新闻>

不忘初心 退伍老兵周晓东30年如一日助乡村掁兴

发布时间:2018-08-09 11:27:45 丨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默轩 沈天琦 丨 责任编辑:路遥


中国网8月9日讯 他将东北地区春小麦的亩产由400-500斤提高到现在的800-1200斤;他将再生水稻的种植区域极限北纬32℃推移到北纬42℃;他在沈阳地区种植的水稻亩产达2000斤。他将东北水稻北稻南移到三亚亩产突破1000斤,而且口味不变,使三亚能够生产东北大米,让来自海内外的游客吃上地道的东北大米,他的海南水稻基地也成了一个旅游景点。

现在的周晓东已经是功成名就,荣誉在身,但是他还是保持着一个军人的优良作风和刚刚退伍的时候一样认真,又开始在海南三亚种上了他选育的东北黑色水稻,这种黑色水稻若能推广成功,将成为海南的又一个特色食品。周晓东仍然每天都奔波在乡村振兴,扶贫攻坚的科研路上。

这个人就是咱们的退伍老兵周晓东。周晓东,辽宁沈阳人,1966年生。1987年11月应征入伍。1990年退伍,现为辽宁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高级职务任职条件评审委员会委员,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本地与外引种质资源高效结合与利用》课题的首席专家,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农艺师,一等功臣,八一农垦大学的客座教授。   

1987年11月征兵,周晓东如愿以偿地被分配到空军某部。然而,新兵连结束后,他被分配到农场当一名生产兵到北大荒去种地。刹那间,他傻眼了,他的心从美丽的云端直接被扎进了黑黑的垄沟里。

“水兵爱大海,骑兵爱草原,晓东要爱农田!”88年的春天,在麦苗刚刚破土的时候,《我爱祖国的蓝天》词作者阎肃去体验生活采风。北大荒的春天,乍暖还寒。农场领导怕阎肃同志着凉,特意让他拿着一件军大衣陪着阎老去采风。因为阎老和蔼可亲,没几天他们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说出了自己不愿意当生产兵的想法。

阎老乐呵呵地对他说,我还种过地呢。飞机要有人开,飞行员也要吃饭,种地和开飞机一样重要!几句话说他心里像打开了几扇窗,甭提有多敞亮。体检临走时,阎老给他留下了通信地址和家里的电话,让他休假时去北京玩。阎老的一席话,他的干劲来了,那一年,他被评为“生产能手”,并荣立了三等功。  

1991年3月,他退伍返乡时,坚持继续研究,暑去寒来,一年四季他都和小麦、水稻、玉米捆在一起。他用了10年的时间,在2004年底,他选育成功了我国第一个“铁秆小麦”抗倒伏小麦新品种,将黑龙江省的小麦产量由500斤提高到了1000斤。 

2005年夏天,黑龙江省克山县遭遇强降雨,全县小麦倒伏面积达90%以上,唯有他在克山县试验田里的150亩铁秆小麦是一株也不倒,平均亩产突破了800斤,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   

建国60周年前夕,他的“铁杆小麦”正式通过国家审定。为了庆祝建国60周年,他将其命名为“华建60-1”,这是他为祖国母亲的生日献上的第一个科研成果, 同年,“华建60-1”已经被国家列入重点保护资源。椐不完全统计,这些年,他选育的小麦新品种累计为国家增产优质小麦20亿斤。   

2008年7月中旬,他在辽宁一年小麦、水稻两熟试验获得成功。总亩产比当时当地单种一季的水稻多200公斤。而且节水30%.,每年还可提高土地绿色植物覆盖时间2个月,减少沙尘,降低了雾霾发生,净化了空气环境。   

2009年,辽宁省军区推荐他参加了全国一年一度的小麦新品种审定,全国12家农业科研单位有14个小麦新品系参加国审比赛,经过两年比赛,仅有2个品种通过审定,一个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选送的品种,另一个就是周晓东的华建60-1”。 

2012年,他又参加了全国12家农业科研单位12个小麦新品系参加国审比赛,结果是只有周晓东的《沈太2号》新品种通过了国审。农业部根据周晓东的成就和调查结论专门给中央领导同志写了专报,并提出给予周晓东在育种领域重点支持。  

2013年,农业部将周晓东提出的《本地与外引种子资源高效结合与利用》课题立项,他是品种资源的首席专家负责北稻南移的具体实施。     

2016年7月,《沈太2号》小麦在天津蓟县200亩地的示范田平均亩产突破了1000斤,最高点达到1200斤。当地品种最高历史亩产只有750斤左右。下茬种植早熟水稻,实现了亩产吨粮田的历史突破。    

2016年8月,他在沈阳实现了8月份收割超早熟的历史突破,亩产达到1500斤,比当地水稻提前了45天。2017年北稻南移在三亚试验成功 又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中央领导同志看了他的事迹后,批示中宣部将他作为全国优秀退伍军人的典型进行了集中宣传。2017年2月16日,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视察水稻国家公园时来到他的实验田,对周晓东多年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赞扬,为他题词:学雷锋不忘初心,谋创新硕果累累。

(默轩 沈天琦)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中国网旅游官方微信

与主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