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中国>滚动新闻>

高舜礼:建设国际化海洋名城 青岛旅游应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18-08-14 09:39:03 丨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高舜礼 丨 责任编辑:路遥


【点睛】发展全域旅游的本意,就是要从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来认识如何更好地挖掘和发挥旅游产业的优势,重点改革和突破制约旅游业发展的若干障碍,使旅游业在更大范围、更大力度上的获得发展。


建设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是很多地方的梦想,据有关机构统计,规划了类似发展目标的城市应超过50个。什么样的城市才算是国际化城市,旅游业在其中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都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青岛市在成功承办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以后,明确提出要加快海洋名城建设的步伐,也出台了一些推进与配套举措,现以青岛市为例,谈一下对国际海滨旅游城市建设的思考。

一、拥有的良好基础与优势

建设国际海洋旅游名城或类似的目标,离不开一些必要的基础和条件。青岛在以下方面具有很好的优势。

1、精致秀丽的城市面貌。人们所说的国际化,应该是中等发达国家以上水平的。城市的外表是国际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个建筑杂乱无章、规划形同虚设的城市,也可以进行国际化建设的努力,但达到目标的路子恐怕要走很长。青岛以“绿树红瓦、碧海蓝天”的形象,长期以来受到海内外的赞誉,这种与国际接轨的比较“洋气”的海滨形象,在沿海城市中是为数不多的,这是非常好的一个基础条件。

2、丰富独特的滨海资源。青岛的滨海资源与国内同类城市相比,除了有山有海、有港湾、有浴场,还有军港、有邮轮港口、有海洋大学,还有滨海的国家旅游度假区,举办过奥帆赛和上合峰会,还有“国际啤酒节”这样的与国际接轨的节庆活动。

3、奥运培育的体育业态。我国涉海旅游开发起步较晚,总体是以观海、浴海、食海为主,老百姓俗称“看日出、洗海澡、吃蛤蜊”,而玩海、嬉海、赛海、竞技、赛事等严重不足。奥帆赛在青岛的举办,在中国沿海开了一个高起点的头,对带动海洋运动和海上旅游的发展具开创性意义。

4、开放富裕的沿海城市群。青岛所在的胶州半岛这一沿海城市群落,既具有很强的经济实力,又拥有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还与韩国、朝鲜、日本隔海相望,这种区位优势在全国是唯一的,大连、秦皇岛、连云港、北海等城市的周边,无法与之相比拟。

5、便捷发达的高速交通网。青岛拥有繁忙而便捷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民航机场,其机场的繁忙程度超过中西部很多省会城市;在2020年以后,随着新机场、高铁站的启用,高速交通格局还会有更明显的提升。

6、上合峰会的国际性影响。青岛对上合峰会的筹办,不仅使城市公共环境与服务设施、旅游接待的硬件和软件得到全面提升,而且也使城市和旅游的国际美誉度得到了广泛传播。在此大的背景和形势下,青岛建设海洋旅游国际名城是大有希望的。

二、如何实现海洋旅游名城的提升

(一)明确海洋旅游名城的建设目标

目前,海滨城市提出类似奋斗目标的并不少,最具影响的当属海南省,先是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岛,又提出建设国际自由港、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也做了若干的规划和部署。对青岛来说,可以广泛借鉴各海滨城市的发展谋划,但最关键的应把握三条:

1、有标志性的建筑区块。即作为跻身世界名城的建筑区块、地标性建筑、代表性雕塑等。例如,上海陆家嘴、外滩;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湾;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悉尼港大桥等。青岛已有很好的城市规划与保护基础,胜于国内绝大多数沿海城市;这次迎接上合峰会的城市集中改造提升,又将城市面貌大大提升了一步;今后只需要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实行严格的规划控制,择定一些有条件的城市片区,陆续增加一些地标性建筑,就可以逐步达到这样的效果。

2、有占相当比重的入境客流量。入境旅游是一个地方国际旅游竞争力、城市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体现,没有接待国际游客的相当比重,就贸然宣称自己是“国际名城”,那是不具有说服力的。海南之所以出台了狠抓入境旅游的三年行动计划,就是因为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离不开入境游客相当分额的支撑。不管青岛眼前的入境游如何,都应该把入境旅游作为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来抓,除了拓展入境观光和休闲度假的客流,重点要大力拓展会议和商务入境客源。

3、有支柱性的涉海产业。这反映了城市对海洋的开发利用水平。它应包括但不限于旅游业,还有航运、邮轮、渔业、海产、科研等。

(二)优化海滨休闲环境

作为一个海洋旅游国际名城,应是具有国际水平的旅游目的地,不仅团队旅游者会得到很好的服务,更大比重的自助游、散客游也应该得到非常完善的服务与环境。抓好城市环境改善,抓好公共服务项目是非常必要的。

1、优化城市外观

城市的外在形象是给游客的第一印象,是整齐、还是杂乱,是洋气、还是土气,是老牌、还是时尚,游客在初步接触后便会一目了然,给出对这个城市档次的内心评价。

--环境。要整治脏乱、杂乱、无序,保持视觉整洁、卫生,保证交通有序。

--建筑。要拆除违建、围墙和防盗网,通过穿靴戴帽,使外观与彩色总体和谐。

--美化。要从绿化向美化转变,不仅要植树,提高森林覆盖率,更重要的是美化,新加坡樟宜机场公路沿线的绿化、日本沿海一些山林的树种选配,就达到了美观的效果;除了搞好公园和公共空间的绿化美化,还应倡导市民做好各自阳台的绿化美化;要提出专业性的美化要求,突出某一种韵味与格调;有的地段应控制树高,确保凸现山形地貌、天际线、“绿树红瓦”;有的地段要留白,以免妨碍对海湾的观瞻;夜间亮化工程,也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亮度和色彩要有区别、要搭配适当。

--设施。应该大量增设游客所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例如,休闲座椅、洁净厕所、停车场地、公共饮水、标识标志等。

2、提升大众休闲街区

这是游客与市民共享的生活空间,反映了一个城市的休闲基础水平。如古老街区、特色街区、步行街区、餐饮街区、娱乐街区等,都应达到相当的数量、特色、档次。

3、改善海滨休闲项目

如海滨公园、大众浴场、海洋科普、海滨游乐、沙滩运动、餐馆茶楼、集市夜市等。既要有丰富的供给,更应有上档次的较大提升;还应针对实际中的一些缺项,参考其它海滨城市的做法,适度地增加一些大众休闲项目。

4、建设中央休闲商务区

这是反映一个城市繁华程度与休闲特色的集中区域,可选择有基础和条件的区域,进行针对性地提升与功能补充。

5、发展房车露营地

这既有利于营造海滨城市的旅游休闲氛围,也有利于延伸城市对周边旅游发展的辐射带动,也是自驾游、散客游蓬勃发展的现实需要。澳大利亚和欧美一些海滨城市周边,都有大量的房车露营地、俱乐部,公路上奔跑了很多房车、拖挂车。青岛也应将此列入发展规划,争取实现租车、行车、停车的便利。

(三)提升涉海休闲度假核心项目

目前全国滨海旅游都是以浅表性观光为多,参与和体验性项目较少。青岛应该狠抓旅游产品结构升级,重点聚焦开发或提升一些具有标志性的涉海旅游项目。

1、海上观光。应从目前的看日出、游景点、洗海澡等传统旅游方式,向观光车、观光船、游艇、摩托艇等方向转变,形成具有代表性的观光游览线(滨海与城市的、白天与夜间的)。

2、海上运动。争取多举办一些国际、国家和区域性的海上赛事,充分发挥奥帆基地的作用;积极培育群众性的海上运动项目,如帆船、赛艇、舢板、冲浪等。

3、海滨度假。西海岸的凤凰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是一个新亮点,应该汲取石老人度假区建设的教训,借鉴国际海洋名城的经验,把凤凰岛度假区建设成国内一流水平。

4、海军旅游。很多国际海洋名城都有海军旅游,美国圣迭戈海港就长期停靠航母,任由游人在旁边拍照;我国南海舰队停泊的湛江港,也已对游人实行了开放。因此,争取北海舰队和航母辽宁舰对游客开放,应该作为青岛市努力争取的目标,既有利于提高青岛的国际开放度,也有利于青岛海洋旅游发展。

5、海岛旅游。国家已出台了推动无人岛开发的有关政策,青岛今后应加大海岛旅游开发力度,通过专业而周密的论证和规划,提炼出海岛旅游的特色吸引物或个性化产品,以增强青岛滨海旅游发展的后劲。例如,澳大利亚利用一些海岛可以观赏珊瑚、企鹅、袋鼠、海豚等,推出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产品,受到了广大游客的欢迎。

6、渔村小镇。或是海滨田园综合体项目。若具备相应的条件,应该进行成系列的特色小镇建设。这既是承接海洋名城建设的辐射和带动要求,也有利于丰富和积淀海洋名城的内涵。这类项目应该是与滨海或渔村、渔业相关的,重点是选配好所依托的相关业态,使之成为“+旅游”的一类代表,成为全域旅游发展的一类范例。

7、海洋科普。在海洋旅游中属于较大的一个类别,既反映了海洋旅游文化与专业内涵,也代表着所在城市的海洋科技发展水平。历史悠久的中国海洋大学座落在青岛,有实力推动相关项目的开发建设。除了海洋馆、海洋博物馆、科技馆以外,应该选择代表性的海洋生态与地质景观区域,建设实地性的海洋公园,以介绍珊瑚、礁石、崖岸、海洋生物等。澳洲西海岸中部有一个叫登纳姆的地方,有一处鲨鱼湾海洋公园、哈林浦自然保护区,展示仍在生长的海中礁石、贝壳海滩、海豚、鲨鱼、海龟、海牛等海洋动物,一个突出的印象就是解说牌、标识牌、指示牌很多,介绍的都是海洋科普知识。

8、港口旅游。国际化的滨海城市必定都有繁荣的港口码头,既是海上旅游必不可少的公共设施,也是深受游客欢迎的海滨景观。这些港口应包括:邮轮港口,有的城市甚至是邮轮母港;游艇码头,应该是当地市民的,也有供游客租赁的,一个海滨城市应该有多处;渔人码头,供出海捕鱼的进出港口,也有一些发展成为海鱼的交易市场;还有集装箱货运码头。应该本着“+旅游”的思路,通过增加必要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条件,将这些港口建设成为游客向往的旅游产品。

9、涉海+旅游。在全域旅游的理念下,应以新的旅游资源观为指引,善于发现和评估富有开发潜力的涉海旅游资源,凡是游客感兴趣的东西,不管属于一二三产业的哪一种,都应该设法加以开发。如海洋工业、海水养殖、渔民生活、海岛风情等。可以通过增加旅游服务设施、提升观赏性、提高通达便利性等,使之成为新兴的旅游项目。

10、会展奖赛。既是一种旅游形态,也是一类旅游产品,所开发的都是优质客源市场。青岛已有承办国际顶级会议和赛事的经验,应该积极开发会议旅游、展览旅游、奖励旅游、赛事旅游、研学旅游等产品。

三、转变旅游发展方式

大凡提出建设国际名城目标的地方,都是城市与旅游业发展达到了相当基础和水平的,在未来的发展冲刺阶段,应该着力做好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优质发展,而不应仍处于大拆大建、大干快上、狠抓“大项目”的状态。

(一)以客源增长主导旅游接待项目落地

我国旅游已进入了客源主导型的发展阶段,接待设施与接待能力的增长必须对应客源增幅。目前,官方统计和媒体报道都显示,很大数量的景区和酒店处于亏损状态,旅行社的价格厮杀战,也反映了旅游产能的明显过剩。那种不管接待能力和客源增幅,而盲目进行旅游项目投资建设的做法,是一种十分落后的愚蠢行为。

(二)以改造提升盘活作为旅游发展主基调

我国旅游业发展总体水平不是太高,多元化、多层次消费是客观现实,大众消费群体占据市场大多数。因此,做好对既有旅游项目和接待设施的改造提升、扩充盘活,应该是一个时期的重点,主要是贯彻标准、提升档次、更加人性、方便实用。这个方面的问题不解决,挤压的产能就释放不出,旅游产业就无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也是一句空话。

(三)以补缺和提高来优选旅游新项目

任何旅游新项目的落地,应立足于完善和提升当地产品结构,凡是属于海滨休闲度假的核心性项目、支撑性项目、开拓性项目,都应该主动招商和接纳,以尽快弥补产业的短板、弱项和不足。对于当地已有、雷同、过剩的项目,以及旅游地产项目,不论投资规模有多大,都应该从严进行把握。

(四)以专业的态度审视涉旅“大项目”

近些年各地所热衷的所谓旅游“大项目”,已造成对旅游用地的挤占和旅游地产项目的过剩。海南实施的新一轮扩大开放战略,严控房地产项目就是一个明证。现在不少大项目打着旅游休闲度假康养的招牌,目的只是为了便于“拿地”,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项目,不论投资规模有多大,对旅游业健康发展都没有明显好处。过分吹捧、信奉大项目的做法,是存在巨大隐患的,应该保持必要的警惕性。

(五)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挖掘旅游发展潜力

全域旅游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绩,但也有一些望文生义的不当之处。发展全域旅游的本意,就是要从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来认识如何更好地挖掘和发挥旅游产业的优势,重点改革和突破制约旅游业发展的若干障碍,使旅游业在更大范围、更大力度上的获得发展。例如,旅游规划与其它规划的合一、旅游用地难题的破解、房车拖挂车上路政策、民宿的消防安全问题等,都应该是全域旅游发展中着力予以解决的。只有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大胆地进行探索和尝试,才能打破桎梏旅游业发展的各种障碍,将旅游业发展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把实现海滨国际名城建设的目标再向前推进一步!

(高舜礼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旅游报社前总编辑、社长)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中国网旅游官方微信

与主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