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8月14日讯 北京时间今天上午,在加拿大举行的第69届国际灌排执行委员会议及国际会议上,都江堰水利工程成功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一同获此殊荣的还有中国的灵渠、姜席堰以及长渠。截止目前,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项目已达17处,是拥有遗产工程类型最丰富、灌溉效益最突出、分布范围最广泛的国家。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更成为中国水利文化走出去的主要载体。
都江堰宣传部供图
都江堰手握“三大”世界遗产
分析人士表示,此次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成功申报,让都江堰一跃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三大”世界遗产集中的城市,为都江堰增添了更多更深厚的城市底蕴,其意义显而易见。
都江堰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是中国古代无坝引水的代表性工程,以“乘势利导、因时制宜”和“深淘滩、低作堰”等技术特点而著称,引长江支流岷江之水灌溉成都平原,造就“天府之国”的美誉。
都江堰这项全世界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不仅改变了“蜀人几为鱼”这样严重的水涝灾害局面,而且在2274年后的今天,仍旧发挥着巨大作用。截至2018年,都江堰水利工程灌溉总面积1076万亩,受益人口高达2300万。
业内人士表示,都江堰水利工程采用的原理和建造技艺,一直被视作水利工程建设的样板,至今仍为世人称道和学习,被国内学者描写为“比长城更伟大的工程”,也被全球水利专家一致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在都江堰水利工程流经的每一寸土地上,我们都能感受到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这项水利工程是蜀中人民的命脉担当,却更像是活着的智慧,在历史长河中愈发熠熠生辉。
今天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已然根植人心,它集经济、社会、文化多元价值于一身,是都江堰、成都乃至中国的历史人文地标。申遗的成功,在都江堰的历史中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必然也会对其保护开发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今年,都江堰启动了精华灌区修复工程,希望通过“理水、护林、亮田、彰文、兴业”等方式,传承天府农耕文明历史文脉,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再现水旱从人、美田弥望、产业兴盛的灌区盛景。
向力民 摄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充分肯定都江堰水利工程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农业文化遗产等都称为世界遗产,是国际灌排委员会为保护、挖掘和推广具有历史价值的可持续灌溉工程及其科学经验而设立,自2014年开始在全球范围评选,目的为保护、挖掘和推广具有历史价值的可持续灌溉工程及其科学经验,每年申报评选公布一批。
据了解,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遴选标准较为严格,必须满足建设年代在100年以上的灌排工程,在工程设计、建设技术等方面领先于其时代等。
中国是灌溉大国,也是灌溉古国,灌溉历史与中华文明的历史同样悠久。特有的自然气候条件,使灌溉成为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历史上产生了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区域特色鲜明的灌溉工程。近年来,灌溉工程遗产的影响力逐步扩大,已经成为水利文化面向社会传播的主要载体。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出要加强“灌溉工程遗产保护”。
对于中国来说,延续至今的灌溉工程遗产都是生态水利工程的经典范例,研究挖掘其科学技术价值和历史经验,对当前水利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入选,正是对其水利工程建造水平、社会功效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充分肯定。
国际灌排委员会(ICID)成立于1950年,是以国际灌溉、排水及防洪前沿科技交流及应用推广为宗旨的的专业类国际组织,成员包括74个国家和地区委员会,覆盖了全球95%的灌溉面积。
此前,中国前四批申报成功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还有四川夹江东风堰、浙江丽水通济堰、福建莆田木兰陂、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浙江宁波它山堰、安徽寿县芍陂、浙江诸暨桔槔井灌、陕西郑国渠、江西泰和槎滩陂、浙江湖州太湖溇港、宁夏引黄古灌区、陕西汉中三堰和福建宁德黄鞠灌溉工程等13个项目,加上本次的四个,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项目已达17处。
(伍策 元月 供图:都江堰宣传部)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