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中国>滚动新闻>

湖南绥宁"巧"创百合种植产业 拓宽脱贫致富路

发布时间:2018-08-14 11:46:19 丨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向云峰 沈丽琴 丨 责任编辑:路遥


中国网8月14日讯 眼下,正是百合采挖的时节。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长铺子苗族侗族乡印坪村六组村民洪清这几天都在地里忙着采挖百合。“产量不错,按现在的市场价格来算,每亩百合有4万多的毛收入。”

去年,洪清联合3名村民在本乡新水冲村租赁田地30多亩,开始种植龙牙百合。在洪清等人的精心管理下,30多亩龙牙百合喜获丰收。这几日,他们请了10多个村民采挖百合。看着一袋袋收获的百合,洪清乐算起了收入账:“平均亩产2250公斤,种子收购价每公斤24元,食用百合收购价每公斤16元。除去成本1.5万元,每亩纯收入超过2万元。”

和洪清一样,印坪村有20余户群众都种起了百合。小小百合成了印坪群众脱贫致富的“金疙瘩”。

印坪村是县级贫困村,有320户108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2户200人。印坪地处山区,这里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百合生长。早在2008年,印坪村就有村民试种百合,但由于规模不大、技术欠缺,效益不明显,带动力不强。后来,随着种植户不断的摸索、实践,百合产业给村民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现任村秘书的洪尚龙是种植百合富起来的农户之一,也是当地百合产业带头人。2012年,洪尚龙联合其他5户村民种植百合10多亩,喜获丰收。洪尚龙回忆说,这一年是价钱最好的一年,种子收购价达每公斤72元,食用百合收购价每公斤25元,一亩毛收入达8万元。

随着百合的经济效益显现,越来越多的村民纷纷加入种植队伍,催生了一个个种植大户,诞生了一个个致富能手。三组村民欧享杰2013年开始种植5亩发展到今年的18亩,年收入从15万元增加到54万元,成为该村百合种植大户。

“印坪老百姓种百合,像种红薯一样。”乡政府驻村干部黄仁勇笑着说。从门外汉到种植能手,洪尚龙、欧享杰靠得是不断实践、查找资料学、请教外地种植大户。在他们手把手地指导下,该村种植户也迅速掌握了百合管理技术。

“百合产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产业。如果种植技术跟不上,就会造成亏损。”洪尚龙介绍说,百合属于不耐连作的作物,在水田一般三年轮换种植,旱地是五年。从2016年开始,印坪村百合种植开始向外村拓展。2017年,该村村民在外村种植百合50亩;2018年达100多亩,发展到3个乡镇。

逐渐增加的百合产量怎样才能变成实实在在的收入?为此,该村成立了绿山扶贫专业合作社,通过技术培训、收集市场信息、联系客商统一订购等方式,为农户销售百合产品提供服务。

“搭帮政府扶持,今年脱贫没问题。”六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洪清堂去年申请了5万元政府贴息贷款,在合作社的支持下发展百合4亩,今年纯收入可达4万元。

“丈夫在外地打工,我在村里干活,一天能挣到100元钱。”连续采挖了3天百合的留守妇女小萍乐滋滋地说。百合种植、除草、采挖的季节里,不少贫困户、留守妇女在家门口挣起了“零花钱”。目前,该村参与百合种植、务工的贫困户达20多户100余人。

“我们种的百合品质优良,一直供不应求。在种植中期,外地客商就主动到种植户家签订收购协议。”洪尚龙说,今年到他家联系收购百合的老板就有4家。为扩大规模,洪尚龙联合村民在附近的拓丘田村租赁了30多亩田地,目前已播种6亩。

如今,印坪百合产业走上了规模化、科学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百合种植面积由2012年的1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400多亩,产值超过1200万元,小小百合成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向云峰 沈丽琴)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中国网旅游官方微信

与主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