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8月25日讯 又是一年开学季,贵州独山又有一批学子将跨入大学校门,开启美好的人生旅程。做好贫困学子的资助工作,确保他们顺利入学,是当前学生资助工作的重中之重。独山县以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为重点,统筹做好各类学生资助工作,加大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力度,推进各项资助措施有效落地,让各类资助政策的阳光照亮了贫困家庭学子的入学之路,提升了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及其家庭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我感到心里暖暖的!”
巴台村拉江组,村民蒙秉清家里近日来十分喜庆。
原来,蒙秉清的小女儿蒙泽芝今年考上大学了。
蒙秉清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父母都八十多岁高龄了,膝下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平时就靠蒙秉清夫妻二人在外做泥水工挣钱养家,日子过得十分清苦。六年前,大女儿本来已经考上大学了,可是家里实在是太贫困,大女儿觉得弟弟妹妹的成绩一向比较好,应该能考取更好的大学,于是就放弃了入学,加入了打工行列,让弟弟蒙泽恩和妹妹蒙泽芝安心上学。
儿子蒙泽恩和小女儿蒙泽芝学习都很勤奋,让蒙秉清一家甚感欣慰。四年前,儿子蒙泽恩考取了江苏淮海工学院,已顺利毕业,并参加了工作,今年小女儿蒙泽芝也顺利考上了天津农学院。一门出了两个大学生,让乡亲们羡慕不已,也让蒙秉清夫妻觉得多年的辛劳没有白费。提起大女儿放弃上大学的事,蒙秉清至今十分揪心,他无比遗憾地说,要是当初家里不是太贫困,大女儿也能上学的话,那就是一门三个大学生了。
儿子蒙泽恩上学期间,办理了生源地助学贷款,同时还享受了精准扶贫专项助学金和学费补助,解决了上学困难。因为有了儿子的入学经历,蒙秉清在收到小女儿的入学通知后,并未感到多大压力,他相信,国家的很多助学政策完全可以为他家减轻负担,让小女儿完成学业。
笔者到家里采访的当天,蒙秉清已经和小女儿蒙泽芝到县里办好了生源地贷款,共计7200元,解决了当年的学费、书本费和住宿费。接着,又从县学生资助中心传来好消息,学校为她申请的“雨露计划”资助项目获得了批准,已经进入公示,将会获得一次性4000元的生活补助。
当了解到作为农村贫困学生,蒙泽芝入学后还可以在学校申请办理每年1000元的扶贫专项助学金和每年3830元的学费补助,蒙秉清一家十分感动。头发已经花白的爷爷久久地抚摸着孙女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想到国家的政策这么好,他情不自禁地说:“我感到心里暖暖的!”
蒙泽芝在家里忙前忙后,打理家务,照顾爷爷奶奶。还有一个月就要去学校了,她想利用假期为家里多做些事。提及未来,她信心满满地说:“我一定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才,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我相信明天会更好!”
百泉湖边的一个小寨子上,贫困学生韦济兰一家抑制不住的高兴。
韦济兰今年从独山县兴农中学毕业,考取了贵阳中医学院,即将成为该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一名大学生。
韦济兰说,当初在填报志愿时,她选择的几乎都是医学类院校。她解释说,选择医学方向的院校,与她家里的情况有很大关系。在她几岁时候,妈妈在打工途中遭遇了一场车祸,右腿骨折,伤好后留下了后遗症,遇天晴下雨会疼得很厉害,根本干不了什么力气活。从小目睹妈妈遭受伤痛的折磨,韦济兰暗暗下决心,一定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大学,成为一名医生,为人们减轻病痛。
由于妈妈身体不好,家里全靠爸爸一个人在外帮人开车跑运输挣钱养家,收入十分有限,一家四口人的日子过得很是不易。正是因为家里苦,韦济兰从小非常懂事,学习十分刻苦,学习成绩也比较优秀。
韦济兰的妈妈说,孩子就是家里的希望,看到娃娃这样争气她感到十分欣慰。爸爸也说,他每天在外面风里来雨里去,看到娃娃能有出息,他感到再苦再累也值得。即将上五年级的弟弟看到姐姐考上了大学,也受到了极大鼓舞,他表示一定努力学习,将来也要考上大学,让爸爸妈妈过上好日子。
作为贫困户,想到韦济兰入学后的各种费用,一家人曾经感到十分忧虑。在知悉学校为韦济兰申请的“雨露计划”助学项目已经获得批准,她将会获得一次性4000元的入学生活补助,爸爸妈妈紧锁的眉头舒开了。当听说还可以到县里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后,爸爸妈妈更是感到无比欣慰。特别是了解到韦济兰作为农村贫困学生,在入学后每年还可以申请扶贫专项助学金和学费补助,一家人更是无比感动。
韦济兰爸爸表示,将尽快到县里把韦济兰的生源地助学贷款给办了。再过几天,女儿就要入学了,他将和妻子一起,送送女儿,到女儿的学校看看。面对未来,一家人满怀希望,韦济兰爸爸表示,他今后就负责好好挣钱,娃儿就负责好好读书,加上有国家的好政策,他对脱贫充满了信心,他说:“我相信明天会更好!”
韦济兰表示,入学后她将会好好学习,将来做一名有仁爱之心的好医生,报效国家,回馈社会。
“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尧梭村的一个小山村里,乡亲们这些天都在不住地啧啧称赞:“这两姐妹真是出息啦,双双考上了大学!”
乡亲们口中的两姐妹,就是今年刚刚从独山兴农中学毕业并考上大学的黄苹和黄璇。这是一对双胞胎,黄苹是姐姐,黄璇是妹妹,都活泼大方,阳光靓丽。
笔者见到这对姐妹花的时候,她们正在爷爷的病床前忙碌,为爷爷擦脸,洗脚,剪指甲。爷爷80多岁,已经瘫痪在床8年多了,姐妹俩只有一有空,就帮着奶奶照顾爷爷,喂饭,擦洗,换衣服,天气好的时候,还常常会搀扶着爷爷到屋子外面活动活动身子,透透气。
奶奶也80岁了,满头银发,看到姐妹俩这样懂事,老人家既十分欣慰,又无比心疼。
邻居们介绍说,姐妹俩真的很可怜,在她们刚刚上小学时候,父母就离婚了,之后,父亲母亲各自外出,长年在外打工,一年都难得回家一次,全靠着奶奶把姐妹俩抚养长大,日子过得特别苦。
奶奶说,虽然家境很不好,但姐妹俩从小特别喜欢读书,成绩很好,也乖巧懂事,手脚勤快,是人见人夸的好娃娃。
姐姐黄苹考取的是洛阳理学院,妹妹黄璇考取的是沈阳理工大学。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奶奶又喜又忧,喜的是两姐妹终于长大成人了,还双双考上了大学,忧的是两姐妹的学费问题,怕影响到她们的入学。
据了解,学校为姐妹俩申请的“泛海计划”资助项目已经获得了批准,目前已经进入公示阶段,每人将获得5000元的资助。她们父亲和母亲在得知两姐妹双考上大学后,十分高兴,也表示一定努力挣钱,为她们负担一定的费用。帮扶责任人也多次向她们宣传,说是根据国家政策,作为建档立卡的精准扶贫户,姐妹俩入学后每年还可以申请扶贫专项助学金和学费补助,也还可以根据需要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奶奶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俩姐妹也十分开心,她们不用再担心上不起学了,大学殿堂的门已经为她们打开。
还有几天,俩姐妹就要入学了,可她们最放心不下的是爷爷和奶奶。奶奶拍拍腰板,十分自信地说:“我身体还好得很,再说了,有寨子上的乡亲们,有村里的干部,有政府的关心,你们放心上学就是!”
这对青春美丽的双胞胎姐妹花,十分自信地说:“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后记:
近年来,独山县把助学工作当成一项“爱心工程”“民心工程”来抓,通过不断完善资助机构,健全资助体系,严把资助政策,创新工作方法,按照“精准资助、应助尽助”原则,优先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实施普通高中、中职学校“两助三免(补)”和普通高校“一助一免(补)”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2015年以来,全县共发放国家助学金及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资金5172.876万元,惠及学生43948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3105人次,发放资助资金2974.616万元;为高中、中职学生免学费1176.2万元,惠及学生12767人次,其中建档立卡学生5589人次,减免学费482.3万元;积极倡导社会捐资助学,接收各类捐赠398万元,惠及学生1563人。这些实实在在的政策和措施惠及了一个个贫困家庭,真正照亮了农村贫困学子的前进道路,为他们创造了更加美好的明天。(原标题《一个都不能少——独山县学生资助工作侧记》)
(李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