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中国>滚动新闻>

四川阆中明代"鱼翅"现真容 专家称全国实属罕见

发布时间:2018-08-28 11:43:45 丨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张晓东 丨 责任编辑:路遥


中国网8月28日讯 8月26日,笔者在四川省阆中市滨江路西段的城市停车场(鱼翅广场片区)建设项目工地施工现场看到:经过近两个月的挖掘作业,隐藏在地下的明代鱼翅河堤终于破土而出,重见天日。石梯、石锁如同坚固的地下长城再现真容,历史沧桑厚重扑面而来。

挖掘:小心翼翼 人工加机械

“我们前期采用机械作业,发现鱼翅位置后立即采用人工作业,清理淤泥弃土,使河堤和鱼翅的整体建筑风貌得以完整保存!”天都建设公司施工现场负责人郑伟介绍道。

笔者从阆中住建部门获悉:由于本建设工程地下有古防洪堤工程“鱼翅遗迹”,现阶段根据相关资料、现场调査走访及经过当地群众口述了解到古防洪堤大致位于呈长条形南北走向,长度约300米,朝嘉陵江一侧大致呈阶梯状,其厚度及基础边界等资料不详,连续性不详,完整性不详,平面布置复杂,现被场地内上石方堆填掩埋。按照目前的技术和勘察设备无法勘测出古防洪堤(鱼翅)的具体区域、范围及深度,所以施工难度较大。

为贯彻落实国家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及关于文物保护的有关规定,促进建设施工过程中依法加强对文物保护的管理, 防止文物流失和文物损坏的发生,考虑到机械开挖会造成对古遗迹的破坏,所以将采用人工开挖土方的方式开挖古防洪堤工程-“鱼翅遗迹”,并将它的文化价值和历史遗存展现给世人,阆中市制定了详尽上午建筑施工文物保护开挖专项方案。

据《四川通志》、《保宁府志》和《阆中县志》记载,阆中北郊的兰家吧至王家嘴一带,曾今是新石器时代遗址(1981年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巴国都城遗址和汉城遗址所在地,环绕汉城遗址、遗存有1000多米用大石条垒成古代河堤及4处鱼翅码头。笔者在现场看到,河堤和鱼翅清理已经全面结束,目前的河堤和鱼翅有100多米长,与地面的深度大概是5米左右,施工队伍揭开土层2米左右出现鱼翅和石梯。河堤的石梯一般为 18 级,每级高度在40厘米左右。

价值:文物价值 水利活化石

“ 鱼翅沿嘉陵江水流向与河堤呈约40度的夹角并向江心延伸,洪水来袭时,大部分冲击到“鱼翅” 上,“鱼翅”把洪水导流到江中心,从而减少洪水对河堤的冲刷,保护河堤。在设计的科学性和保存的完整性上,全国少见,是见证和研究古代防洪水利设施的重要 实物资料!“阆中市文物局考古专家刘富力介绍说。

据《四川通志》、《保宁府志》、《阆中县志》记载,古河堤是明代万历13年,保宁知府周道直,组织民众筑堤数百丈,以捍城北郊,清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又几经加固,形成以石梯导鱼翅的护堤岸,由此该河堤距今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据了解,阆中西北一带为汉城遗址,后因洪水啮城,城廓渐移东南 。上了年纪的阆中人都知道,上个世纪末,西门这一带都是蔬菜社的菜地和河坝,大部分的鱼翅河堤一直裸露在地面以及江面。随着当时阆中城市发展进程的推进,地面部分逐渐在城市开发中被掩埋于地下,后来为了保护嘉陵江的生态环境,大力兴建水利防洪工程,垒起来的河堤也将鱼翅掩埋在地下。数十年过去了,多少人都已经遗忘了它的模样,年轻一代更是无缘一见。 经过数百年的洪水浸蚀冲刷,其中大部分河堤已经损毁,而今仅余存千米。本次掘土而出的鱼翅河堤共有一百余米,整体保存较完好,就连数百年前明代工匠所篆刻在石条上的名字都清晰可见。在古代的施工中,为了明确施工部位的施工人员,以及施工责任和质量,每位工匠都会在自己施工的部位留下自己的姓氏或者名字以保证工程质量。石条上清晰可见刻下的“中”字,此字虽然寥寥数笔,却书写出了古人的智慧与辛勤。

让时光倒回到2005年,曾任阆中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王明奎老先生,首先意识到鱼翅河堤的历史价值与科学价值,向市委市政府建言保护并得到回应。经他多方奔走,在社会各界引起了积极响应。阆中市文物管理所(今文物局)先后邀请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李昭和,社科院中国考古研究所考古专家王仁湘等考古专家对河堤进行了实地考察,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著名的水利考古专家王仁湘在2005年11月12日到实地考察后,十分惊艳的赞叹道:“像这种石梯套鱼翅的多功能防护堤,有保存这么多,这么完好,在全国实属罕见。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一是采用叠涩工艺,即用石灰、糯米和桐油粘合的一环扣一环的锁扣石砌成的护堤相当牢固,防洪、抗洪能力很强:二是弧形鱼翅与防护堤唇齿相依具有相当强的泄洪能力;三是石梯还可以代替码头,既能停靠船舶,又能方便上下人员及其货物集散。同时这样的水利文物在全国仅此一处。”

四川省考古院专家李昭和也认为,像阆中这种多功能的古代河堤,在省内还未发现,很珍贵,很罕见,它是研究古代城池变迁的“活化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遗产,它完全符合省级文物的标准,如果修复后,还可以申报成为国家级文物。

保护:鱼翅公园 呼之欲出

经过老干部和文史爱好者的奔走呼吁,阆中市于2011年对裸露较多部分长约400多米的“鱼翅”进行有效保护,并对当时的滨江路向内改道,建设为现在的鱼翅广场,成为人们游玩休闲的好地方。其余的“鱼翅”河堤因为修建滨江路暂时性保留掩埋在土地下。

“当得知市委、市政府要用此地修建地下停车场解决城市停车难时,我们再次并建议对遗存的古河堤及其鱼翅码头全部清理出来,维修后实行原状保护,并将古河堤与新河堤之间的月牙形场地清理出来,建成汉城遗址公园,并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文物得到重视保护我们感到很欣慰!”王明奎说道。

近年来,阆中市委、市政府把阆中的历史文化遗存保护提到了更高的高度,确定了坚定不移做保护,多措并举求发展的整体思路。以保护为先,以传承为先,在不损坏文物遗迹原貌的前提下,聚力多层次、深层次的保护、修缮、开发,让更多真正有历史、有渊源、有深度的历史文化遗迹,成为阆中闪耀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招牌与名片。

“我们将在近期邀请国内知名的文物考古专家、本地文史专家与文物、住建、规划部门等负责人一起再次座谈,围绕现有的保护方案听取意见,使古鱼翅河堤得到更好的保护!”阆中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说道。既要保护好文物,又要开发好旅游,作好结合文章最为重要。目前阆中市住建、规划和文物局已经出台相对完善的保护方案,建设以鱼翅河堤为核心的城市停车场32000平方米,建设古遗迹保护展示区5700平方米,人们可以通过螺旋楼梯,透过玻璃看到呈现出来的鱼翅和河堤,地上部分设立阆风亭,与滨江路湿地公园天然一体,使人们在此领略古代阆中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与自然抗争不屈的精神,必将成为阆中一处全新的旅游地标。

张晓东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中国网旅游官方微信

与主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