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周村嚷嚷街口 回望商号聚居地的气派
发布时间:2018-08-29 09:56:4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刘志华  |  责任编辑:路遥

【点睛】与大街平行的西边,有一条只有大街一半长,宽三五米不等的街道,名叫绸市街。街南头向西与一条约两米来宽的水胡同相连接。街北口直冲着位于原蓝布市街路北的明教寺。



与大街平行的西边,有一条只有大街一半长,宽三五米不等的街道,名叫绸市街。街南头向西与一条约两米来宽的小胡同——水胡同相连接。街北口直冲着位于原蓝布市街路北的明教寺。



据有关专家研究推断,绸市街一带有人家居住,可追溯到秦汉时代。到了明朝,周村这一带逐渐地繁荣起来。不少的外地经商者、居住者来到这里。不管是从南边山区来的,还是从济南方向来的,若是要到青州府去,也都要经过周村。那时周村南边、西边的丘陵山路难走,加之地表水丰富,小河小沟的又多,所以,人们就绕着周村南面的於陵古城往北走。先进周村的油坊庄(即以后的油坊街),再经芙蓉街、南下河、北下河、登上望云门便到了现在绸市街这地方。从这里向北向东便是一抹平川了。往北可顺利地去乐陵、千乘、无棣、沧州等地,往东可直达青州府。因此说,这条绸市街在那个时候可算是一条交通要道了。要说这绸市街是最早人们走出来的,一点不为过。 随着以大街为中心的周村商业区的形成,周村的代表工商业丝绸业更是发展迅速。所以,很多的丝绸生产业主与经营商家,便看中了这条一年到头,车水马龙的南北交通要道,如淄川人谭祝三开的鸿昌义绸布店、周村谢家庄史氏开的恒生祥绸布庄等纷纷接踵沓至来到了这条重要的州府通衢上。这里,也很快地成为了我国北方有名的丝绸交易市场。

随着周村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从汉朝起,佛教和外国的诸多宗教陆续地被吸引而来。至唐代,已经有相当规模的明教寺等宗教场所,就已经经常在这一带举办各种各样的庙会活动。从早到晚南来北往的人流不断,每逢年过节绸市街的人流密度更是增添了不少。在绸市街以经营丝绸为主形成商业街市的影响下,各类商人也相继在绸市街的附近,庙宇旁边开设了许多地各色经营店铺。不久,便形成了一个仅次于大街的固定商业街市区。

当时到周村来做买卖的,和全国各地的商家铺号一样,都为求个世道太平,大吉大利,兴旺发财,精神上有个依托与抚慰,祈神敬佛得以佑护,都愿在佛的足下,神的眼前做买卖。周村的宗教建筑有个特点,总有个南北相对,东西照应。大街就是北有玉皇阁,南有魁星阁……。绸市街朝北是有明教寺,可是,向南走到头不但没有庙寺,却是一段下坡路。南来北往的人们就是打这坡上上来下去的。这顺坡上来好听,可这顺着坡往下出溜,听起来还着实不顺耳。做买卖谁愿意往下溜。

同治十一年间,周村周围的围墙已基本建成。此时,扩建后的汇龙桥东头也正在修建镇门(即通济门),淦河上的几处桥也正在进行扩建。在这种情况下,商户们就商量着,何不咱也借这机会,想个办法破一破这不吉不祥之兆。于是,便请了一位当地有名的风水先生前来指点迷津。

风和日丽的一天,商户们把风水先生请到了绸市街上。先生从北到南一路察看来到了街南头,站在坡顶上沉思了一会儿,对众人说道:“此地乃大吉之地啊!东去虽狭窄(指水胡同),乃紫气东来之道;南望有群山为屏障,与此阴阳相济;足下虽趋势下行,却乃不尽之财之源泉”。又说道“丝绸自茧始,丝之水中缫来、色之水中染来、织之水中浆来……皆为水中得来。坡下淦河之水自副岳而来缓缓不息,俯首可汲,乃水中捞财之宝地,可谓少觅难寻也。又南望有山,有山必有云,有云必生雨,河有雨助水流不尽也。若要在此立一望云之门,斯地之景象可谓尽美也!”众商家听完阴阳先生的一席详说,便兴奋地当场恳求先生测卦择定了修建“望云门”的开工吉日。

转年,一座砖石结构的单门(地方大小有限)牌楼建成了。石刻“望云门”三字镶嵌在门楼檐下。门楼朝北有一联,上联:‘坐贾出门迎紫气’,下联:‘行商立地望祥云’,并把“望云门”三字巧妙地嵌在了联中。从此,绸市街上的各商号,似乎是一块石头着了地,算是踏实了。据上了年纪的老人说,“望云门”,一直到日本鬼子来之前还有。至于什么时候没有的,也没有一个准确的记载,坊间倒是有“建梯子崖时扒的”的说法。扒了以后,在西边建了“梯子崖”以后,这让绸市街的人们心里又没了着落,就又在水胡同与绸市街连接的拐歪处,一处房子朝北的山墙上,掏了一个土坯大小洞,修了一个神龛,龛里供放着一尊观音菩萨像,龛口上檐刻着“南天门”三个字。因为它不显眼,所以,过来过去的也注意不到它。从这开始,“望云门”也就变成了“南天门”。 虽然这“南天门”的名声可大不如以前的“望云门”,总还是有神供着,不管是‘望云门’,还是‘南天门’,只要有神灵保佑,人们也就放心了。

刘志华

分享到: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中国网旅游官方微信

与主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