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中国>滚动新闻>

四川广元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幸福生活自己创造

发布时间:2018-09-11 14:18:14 丨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张敏 丨 责任编辑:路遥


中国网9月11日讯 甘蓝滴翠、辣椒飘香,又是一年高山蔬菜丰收季。

9月3日,在位于朝天区曾家镇响水村的广元远帆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基地里,合作社社长——响水村三组22岁的贫困户蔡兵兵,头戴草帽、裤腿和衣袖高高挽起,正顶着烈日带领10余位村民挥汗如雨地采摘成熟的甘蓝和辣椒。

“我这么年轻,身强力壮不说,也还算有点知识,总不能老坐在家里等着国家和政府来帮来扶。”抹一把脸上密匝匝的汗水,蔡兵兵直起腰,被阳光晒得黧黑的脸上一口白牙分外醒目,他腼腆地笑着说,“幸福的生活,还得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

命运多舛挺起自力的脊梁

“我才两个月大,母亲就突发心肌梗塞去世了;两年后,父亲在外务工又因为事故离我们而去……我和哥哥,都是靠爷爷婆婆辛苦拉扯大的。”多舛的命运不但没有压垮蔡兵兵,反而让他更早的挺起了自力的脊梁。

说起幼时艰辛的生活,蔡兵兵眼中有泪,但脸上却绽放着笑容,他说,正是那段经历,让他懂得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也更珍惜当下的一切。

2008年,在四川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安康家园”项目的对口帮扶下,蔡兵兵得以相继进入成都双流九江中学、成都电子信息学校免费就读,并于2014年顺利毕业。“在外读书,最放不下心的就是爷爷婆婆,他们为抚养我和哥哥吃尽了苦头,上了年纪后身体也大不如前。”

也就在2014年,蔡兵兵家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因为经济窘迫,毕业后,蔡兵兵并没能第一时间回到年迈的爷爷婆婆跟前膝下尽欢,而是迅速进入校企开始工作。为了多挣些钱补贴家用,蔡兵兵总是心无旁骛、埋头苦干,“最多一个月能拿到8000多元,但因为订单的原因,平均下来每月也就在4、5千元左右。”

在外务工的两年间,蔡兵兵省吃俭用,把除去基本生活开支和给爷爷婆婆寄去的生活费外剩余的工资全部存了起来,他在心中一直酝酿着一个创业的梦想。“想存点钱,回家乡干点事,好就近照顾爷爷婆婆,让他们也能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不等不靠 干起脱贫的产业

2017年元旦,小有积蓄的蔡兵兵辞去成都的工作,怀着急切的心情回到了爷爷婆婆身边。“不能让爷爷婆婆老都老了,还跟我戴着贫困户这顶帽子,得自己找条出路,让他们也过几天舒心的日子。”

说干就干,在当地政府和帮扶部门的帮助下,蔡兵兵和他哥哥经过多方合计与考察,最终决定发展前期投资少、风险小的高山露地蔬菜产业。当年,蔡兵兵在响水村流转土地40余亩,种下了甘蓝、辣椒、四季豆等十余种市场行情稳定的蔬菜。

“创业不是一句话的事,遇到过很多困难,但在大家的帮助下都顺利解决了。”蔡兵兵讲述,创业初期,他刚栽下不久的蔬菜苗突然出现大面积枯萎死亡的迹象,是乡上和农业局的技术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把脉会诊,手把手教会他管护幼苗和防治病虫害的技术。

“技术人员每个月都要来个三四次,讲种植技术、讲管护方法,镇村干部和帮扶干部也是经常上门,关心指导产业发展、生活情况,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现如今,不仅蔡兵兵本人成了远近闻名的蔬菜“好把式”,每到备耕初种、田间管理关键期,他的农场更是成了村里的“农民夜校”“产业培训班”的现场教学点。“也曾遇到滞销难题”,但在蔡兵兵的“主动出击”、多方对接市场下,也都迎刃而解。

一份付出,一份收获。2017年,蔡兵兵的蔬菜种植基地大获丰收,即便是在当年蔬菜价格整体走低的情况下,也获得了可观的利润。“除去种植成本、土地流转费用以及人工费用,纯利润超过5万元。”

携手致富 鼓起乡亲的钱袋子

“曾家山环境好,生产出的蔬菜口感佳、品质高,很受消费者欢迎。”经过2017年的“牛刀小试”后,蔡兵兵对自己的选更有信心了。

2018年,蔡兵兵又贷取了4万元贫困户小额贴息贷款,毅然扩大蔬菜种植规模,在响水村、石鹰村共流转土地近百亩,并在种植传统蔬菜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对蔬菜品种做出了新的调整,增加了西葫芦、无茎豆、肉豆等多个新品种。据蔡兵兵预估,虽然今年遭遇了特大洪灾,蔬菜有所减产,但蔬菜价格却有所上扬,蔬菜基地的产值应该在40万元左右。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同年4月,为带动乡亲们发展产业共同致富奔康,蔡兵兵注册成立了“广元远帆农业专业合作社”,如今,已带动十余户乡亲入社发展蔬菜产业。

蔡兵兵的蔬菜基地,用工量极大。在用工上,蔡兵兵总是先考虑周围团转的乡亲们,其中,贫困户更是优先。用蔡冰冰的话说,“我知道贫困户的苦,能让他们在家门口挣点轻松钱,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我非常高兴能够帮到他们。”

响水村四组50多岁的贫困户杨友祥说,他家每年不仅能从合作社获得土地流转费用近3000元,还能挣到务工费五到六千元,一年下来,轻轻松松就是近万元。

种菜出名后,上门找蔡兵兵请教蔬菜种植技术和经验的人蜂拥而至。有本村的乡亲,也有外村的农民,不管是谁,蔡兵兵都毫不保留。两年多下来,在蔡兵兵的影响和帮助下,村里大部分乡亲都和他一样种起了蔬菜,而且辐射带动其他村的群众也纷纷加入了这个行列。有人问他:你教会了其他人,不怕“教会徒弟饿死师父”?他总是笑着说:“‘吃水不忘挖井人’,从小多亏邻里的多般照顾,我才能一步步走到今天,我得感恩啊!”

面对未来,如今已顺利摘掉“穷帽子”的蔡兵兵,在心里勾勒着一幅蓝图,“力争每年种植规模翻上一番,带动更多周边和其他乡镇的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

(张敏)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中国网旅游官方微信

与主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