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9月14日讯 “收割机来了,大家快让一让。”“老刘,快,拿镰刀过来,我得把这剩余的竹稻给割了。”……
眼下正是竹稻收割的季节,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下司镇新同村成片黄澄澄的竹稻延至天际,一望无垠。连日来,收割机不停在田间来回穿梭,数十名村民们也正忙着收割剩余的水稻,稻田里热闹非凡。
望着金黄的稻田,看着颗粒饱满的竹稻,新同村主任刘俊程笑的合不拢嘴:“今年的竹稻长势不错,亩产达900斤,我们村300亩竹稻产值预计要突破百万元嘞。”
为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今年,新同村紧紧围绕“六园六场”建设,以实现户户有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为目标,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引进和发展优质产业,竹稻种植就是该村产业扶贫项目之一。
竹稻主要是利用竹子开花和水稻开花,通过人工授粉成功杂交,得到的非转基因水稻新品种,称之为“杂交竹稻”,简称“竹稻”。
竹稻米粒细长,米香浓郁,做成米饭闻之竹香飘溢,嚼之清甜甘香且弹牙,口感柔软舒适,糯而不腻。用竹稻米熬粥,香糯幼滑,回味绵长。此外,竹稻米中硒、镁、钾元素含量较高,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抗衰老能力,是国内难得的优质高档营养保健米。
为做好这一产业,新同村支两委及驻村尖刀排积极研究部署,多次选派优秀人员到广东考察学习竹稻种植,在充分了解竹稻种植情况后,决定成立新同村同兴合作社,采取合作社主导+产业专班主抓模式,发展竹稻种植产业。以到村到户宣传和自愿报名的方式,雇佣当地村民就近务工,切实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
刘俊刚是新同村乐赏二组的建档贫困户,自该村发展种植竹稻以来,他把自家的8亩地全部流转出来。“过去我家田主要种玉米、大豆、辣椒等作物,一年到头最多有2500元收入。今年,光土地流转费就有4000元,加上平时到基地务工,一天还能得到150元,就上个月,我得到了3000元的务工费,相比之前现在真是强太多咯。”刘俊刚乐呵呵地说。
目前,竹稻产业已带动该村40余户贫困户120余人就业,群众增收均在2500元以上。“下步,我们计划把竹稻进行精包装,销售到两广市场,提高新同村竹稻的知名度,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刘俊程说。
(吴梦舒 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