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中国>滚动新闻>

湖南邵东:重拾农耕记忆 科技强农提振乡村经济

发布时间:2018-09-21 13:37:55 丨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刘佑祥 刘昭云 丨 责任编辑:路遥


中国网9月21日讯 今年9月23日是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为展示科技强农新成果、产业发展新成就、乡村振兴新面貌,湖南省邵东县于9月16日至19日举行了庆祝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全县以坝上新村为主会场、青山村和大羊村为分会场,以点带面,形成了一系列庆祝丰收的盛大活动。

9月19日,邵东县堡面前乡大羊村锣鼓阵阵,长龙腾舞。千余名村民和游客喜乐盈盈,在此欢庆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邵东县庆祝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之一。该县还在两市塘街道办坝上新村、仙槎桥镇青山村举办了庆祝活动。

湖南邵东,地处湘中,人多田少,最初并没有资源优势和支柱产业。生存的压力迫使农民从“扁担经济”起步,成群结队出家门,形成了“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邵东人”的奇迹。如今,经商致富的邵东人不仅没有忘本,反而以商哺农、以商养文,“文商农”良性互动,循环反应。

今年坝上新村农业产业丰产又丰收,中稻平均亩产达到1300多斤,鱼、蛙养殖每亩纯收入达到5000元。在9月16日坝上新村的庆祝活动中,该村县级非遗项目108节长龙在金色的稻田间舞动,女子花样龙灯耍闹丰收、坝上威风锣鼓擂响丰收、游客千人捕鱼腾跃丰收等活动,全方位展示农村喜获丰收新面貌。有了自己的节日,该村村民特别激动,部分在外经商或务工的村民专程从贵州、广东、云南等地赶回来参与舞龙,庆祝农民丰收节。45岁的村民张许翔过去在外经商,3年前回家种田,成为了村里的种粮大户。他种植的120亩优质中稻,已经收割过半,产量和质量都比去年上了台阶。喜获丰收的张许翔一家在村里民俗文化庆丰收活动中格外带劲:张许翔和大哥张小科舞起了长龙,妻子赵银华耍起了花样龙灯,76岁的父亲擂起了威风锣鼓。

“太阳出来喜洋洋,八月稻谷堆满仓,青山英姿走四方,金龙飞舞送吉祥”。9月17日下午,邵东县仙槎桥镇青山村文化活动广场同样热闹非凡。花样龙灯边舞边唱,丰收锣鼓越敲越响,村民们欢聚一堂,现场制作金黄酥脆的黄炸肉、甜糯清香的桐叶粑,摆上自制的“家”字大月饼等美食,近千名村民和来自全县20户“最美”“文明”家庭用自己的方式共同庆祝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

邵东县仙槎桥镇青山村是全国文明村,每年都有家庭荣获各级“最美”、“文明”家庭等荣誉。在大力发展村内经济的同时,该村因势利导,以文化为引领凝心聚力,围绕“家文化”,每年开展“最美家庭、最美婆婆、最美媳妇”评选,举办农民运动会、民俗文化节等多种活动,培育和凝聚家国意识。为传承‘家’文化、庆祝丰收节,20户“最美”、“文明”家庭成员及其他村民,欢聚一堂,共同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分享邻里文明故事、畅谈家乡发展成果。

作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大云山核心景区,堡面前乡大羊村锣鼓阵阵,长龙腾舞。千余名村民和游客喜乐盈盈,在此欢庆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该村同时还举办了农耕文化艺术节。

当天上午,大羊村组织了非遗傩戏、农具展等方阵,用独特的方式展示了农耕文化,表达了农村丰收的喜悦。“游云山、赏美景、寻美食”。大云山深处,几队游客正兴致勃勃地寻找当地特色食材。大云山生态竹笋、五彩米、手工红薯粉丝、剁椒、榨菜、现宰的土猪肉等农产品和土特产更是吸引了游客抢购。

邵东县堡面前乡大羊村地处大云山脚下。大云山海拔 998.4米,是邵东县境内最高山峰,属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山内地形逶迤,山峦叠嶂奇峰突兀,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5.4%,面积5万公顷。近年来,该村依托省级风景名胜区大云山景区,努力挖掘生态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特色种养、观光旅游等。该村拥有生态竹林3000多亩、竹木加工企业两家、五彩米基地一个,先后获评“全国美丽乡村”“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等。

(刘佑祥 刘昭云)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中国网旅游官方微信

与主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