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中国>滚动新闻>

辽宁海城西柳北派服饰登上一带一路世界舞台

发布时间:2018-09-27 15:13:21 丨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吕业辉 王乐 王兰 丨 责任编辑:路遥


中国网9月27日讯 由商务部外贸发展事务局、东盟加六国贸易促进会、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中国市场学会、辽宁省贸促会主办,海城市西柳市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东盟加六国贸易服务平台承办的“2018中国海城西柳市场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暨首届中国西柳国际棉服采购节?东盟加六国特色商品展洽会”于27日至30日在辽宁海城西柳市场隆重举行。

国家、省市行业主管部门、商协会贸易组织、省内科研院校相关领导,国际友人,来自俄罗斯、蒙古、中亚、东盟10+6等20余个国家1200多家参展商、经销商和采购商,40余家中外新闻媒体记者齐聚辽宁海城西柳,共襄交易会盛举。

海城是一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城,更是勇立改革潮头、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县域百强。伴随着四十年改革开放,海城已经集世界菱镁之都、滑石之乡、东北商贸名城和辽南交通枢纽等众多殊荣于一身,西柳作为海城改革开放的一张靓丽名片,已成为闻名遐迩的市场商贸名城和纺织服装重镇。

站在西柳市场集群转型升级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海城经济开发区制定实施了补齐做强产业链前端,大力发展纺织服装小商品生产加工产业集群;做精做优产业链中端,着力提升西柳北派服饰品牌影响力和地产品质量标准;畅通做活产业链末端,对接融入“一带一路”推进市场内贸外贸结合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到目前,西柳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辽宁西柳电子商务产业园、海城宏基工业城等重点项目建成运营,大连海关西柳市场集群监管场所即将通关运行,西柳国际物流园区开工建设,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政策,持续开展“丝绸之路 西柳驿站”贸易拓展系列活动,先后在二连浩特、乌兰巴托、赤塔、伊尔库茨克建立5个西柳分市场,全面打通“海蒙俄欧”“海新亚欧”和东盟“10+6”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商贸物流通道。2017年,西柳市场集群交易额630亿元,其中外贸出口供货额实现70亿元。

专业市场转型升级,需要品牌的孵化、涵养和培育。围绕打造北派服饰区域品牌,海城西柳先后举办北派服饰质量万里行、北派服饰设计师大赛、“中国男裤看西柳”等一系列大型宣传推介活动,联合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校企联盟等专业机构成立西柳北派服饰设计交易中心,引导地产企业质量、品牌、标准、信誉“四位一体”发展,粗犷豪放、简约时尚、服务大众的“西柳?中国北派服饰”越来越受到业界广泛关注,其中裤装、棉服、时尚女装、大码女装等主打品类成功辐射全国、走向世界。西柳先后获得中国裤业名镇、中国棉服名镇、中国北派服饰时尚创意服务基地、中国东北服装采购基地和全国首批知识产权规范化培育市场等荣誉称号。

本次交易会在主推进出口商品展览展示的同时,又穿插举办了辽宁外贸行业校企联盟与海城经济开发区合作签约暨项目需求对接会;中俄经贸合作洽谈会暨赤塔、伊尔库茨克西柳分市场成立签约仪式;中国西柳北派服饰设计交易中心成立揭牌仪式;中国与东盟“10+6”国家经贸合作企业家洽谈会;2018西柳北派服饰流行趋势发布会;2018中国西柳跨境电商发展高峰论坛暨敦煌网“民族品牌丝路行”等11项平行活动,使交易会内容丰富、精彩纷呈。

在交易会开幕当天,海城市相关负责人说,海城专业市场发展一直备受国家、省市领导高度重视,省政府明确提出“3年内打造西柳千亿元市场集群”的目标要求,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海城坚持省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试点“一个政策牵动”,坚持对内贸易和对外贸易、市场销售和生产加工“两个并重发展”,坚持传统贸易与电子商务、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大宗采购与品牌战略“三个结合支撑”,积极推进海城专业市场转型升级和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可以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度实施和辽宁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海城已经具备了以市场采购贸易引领区域全面开放更加坚实的基础和更为广阔的空间,通过举办商品交易会的成功实践,我们感到海城融入“一带一路”的未来充满希望,海城打造“东北亚进出口贸易中心”和“现代物流集散基地”的奋斗目标必将实现。

(吕业辉 王乐 王兰)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中国网旅游官方微信

与主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