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0月12日讯 2018年最后一个假期伴随着国庆假日的收尾已完美落幕。据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庆黄金周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2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599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43%和9.04%,旅游业绩再创辉煌。此外,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28.26亿人次,同比增长11.4%;国内旅游收入2.45万亿元,同比增长12.5%。综合来看,我国旅游经济持续走高,旅游已走入百姓生活,逐渐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对此,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接受中国网采访时表示,美好生活正在连结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但是通向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解决广大老百姓对于旅游及人文活动等在内的精神追求。物质生活的消费往往是有天花板的,但精神生活有着无限广阔的空间。但发展的同时也要平衡好游客和本地居民的关系,通过创新旅游业态来不断地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文旅融合,开启未来旅游的广阔天地
2018年4月8日,新组建的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成立,“诗和远方”在一起更加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戴斌表示,美好生活正在连结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但是通向美好生活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要解决广大老百姓对于旅游及人文活动等在内的精神追求,要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型。目前,我国旅游市场也面临着拥堵、品质低下、欺诈消费、体验度不够等诸多问题。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对推动产业的文化惠民覆盖度,提升广大游客的满意度以及包括社区居民在内的人民获得感都有着极大的益处。”戴斌如是说道。
物质生活的消费往往是有天花板的,但精神生活的消费是没有天花板的,有着无限广阔的空间。他举例说,“包括看博物馆、美术馆、去戏剧场等这些公共文化消费以及电影院的商业性文化消费,还有一些像上海的东方新天地,北京的蓝色港湾、大悦城,成都的春熙路,这种综合性消费的街区或者商业综合体,都可以提供文化和旅游融合的产品。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像一些历史文化街区和景区也开始注重文化项目的引进,增加游客的体验感。”
未来景区,实现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果说过去四十年的旅游发展,更多的是依赖于旅游目的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那么今天的旅游业发展应当反哺当地居民,推动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提升本地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包括景区在内的旅游业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的提升会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戴斌表示,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要通过推动高质量的就业来实现,决不能把一个地方的景区发展起来,本地居民永远只能做保洁、保安这种就业的岗位。而是推动他们创业创新和参与企业的管理战队的高质量就业,让他们既能够解决这一代人的生活保障和职业的尊严,也能够解决代际公平问题,也就是景区来要通过培训和教育来推动景区之间的代际公平。
此外,戴斌强调,景区的发展应当要对环境的保护,要对未来负责。其中,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环境保护以及非传统意义上的环境保护,包括动物植物的福利等。用合乎共同价值的运营的方式去运营企业、运营景区,而不是一味的追逐利润最大化,这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政府层面,要做好宏观的规划和环境的保护工作来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项目的开发和运营,这应该交由企业去运作,在此过程当中游客和本地居民的权利也要维系平衡。
休闲旅游,为游客提供最本土的生活场景
休闲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据行业分析,2016年有52.7%的游客以将休闲度假作为出游目的,比例高于观光旅游。到2017年休闲度假旅游在整体旅游市场占比超过50%。相对于传统的观光、踩点的跟团游,休闲旅游更倾向于自由行度假旅游。其走红更多的来源于游客在旅游目的地所经历的难忘体验和当地居民之间的互动。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和广大游客消费经验的成熟,越来越多的游客在外出旅行的过程当中,不仅要看美丽的风景,更要分享目的地美好的生活。”戴斌认为,在这样一个需求牵动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各级各类景区尽管做了很多努力,但总体上讲在体验度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
他指出,在国内一些山岳湖泊和文化遗产类的景区中,游客的体验感还是比较弱的,它们往往展示的是静态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资源等。尤其和像迪士尼、欢乐谷、方特这样一些游客参与性强、体验感好的主题公园类景区形成鲜明对比。
还有一类是历史文化街区活化以后的景区,比如北京的798,成都的宽窄巷,这些历史文化街区活化以后的景区,游客参与感是比较强的。“但是,也容易陷入另外一个误区,就是过度的商业化。越来越多的地方像成都的宽窄巷、福州的三坊七巷、上海的田子坊。”戴斌如是表示。
这些景区的最大特点是生活空间加上商业街区,这就构成了游客体验感很强的景区模式——主客共享的生活空间,既有本地居民的存在,也有外来游客的分享。戴斌说,“在这点上的我比较喜欢浙江的西塘古镇,这些地方他往往有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是比较好的。”
“这是一个‘度’的把握,要让古老的历史文化和山岳景区与现代人的生活,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之间维持平衡的关系。” 戴斌强调,游客有分享本地生活的权利,本地居民也有通过旅游来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综合提升自己的素质的权利,两者一定要平衡好。
“未来的休闲旅游发展,应该是多元化的,通过文化、创意、科技,特别是外来的投资和本地的创业,创新开发丰富多彩的旅游业态来不断的提高游客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戴斌如是说道。
10月18日至20日,由中国旅游研究院和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主办,蜗牛景区管理集团、齐云山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未来景区峰会将在黄山市齐云山举行。届时,将有包括主管部门、知名专家学者及百家优质景区、度假区、上市公司、投资机构、OTA以及知名媒体等300人汇聚于此,共同探索文化和旅游融合背景下中国文化和旅游业发展新思路。与此同时,中国旅游研究院将发布《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2018)》。
(单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