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中国>滚动新闻>

高舜礼:把握旅游与纪念地关系 发展全域旅游

发布时间:2018-10-14 15:52:35 丨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高舜礼 丨 责任编辑:路遥


中国网10月14日讯 近年来,红色旅游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也要看到,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红色纪念地建设和红色旅游发展也出现了诸多值得重视的现象,只有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把握红色旅游的发展规律,才能使红色旅游发展得更好。

一、认真领会贯彻习近平同志谈话精神

2012年12月29-30日,习近平在河北阜平县发表了一篇非常重要的谈话,对红色旅游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国家旅游局2017年11月编《习近平论旅游》 P.64-65)。这段重要谈话,针对的是当前红色纪念地建设和红色旅游发展现状的,各地在保护与发展的实践中,应该很好地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这段谈话的主要思想,可以理解为抓好“两方面统筹”、做到“五个不要”。

(一)统筹两个方面

习近平同志指出,“关于革命根据地旅游项目,要把握好两个概念。红色根据地,爱国主义教育,这是一个概念。发展红色旅游,是另外一个概念。两方面要统筹”。

(二)做到“五个不要”

习近平同志在这篇谈话中,明确提出纪念地保护与旅游发展要注意避免几种倾向,可以概括为“五个不要”。

一是不要贪大求洋,建红色纪念设施要恰当;搞得富丽堂皇、规模宏大,反而把内在精神弄没了。

二是不要搞一堆同红色纪念毫不相干的东西,甚至是影响红色纪念发挥作用的东西。旅游设施建设要同红色纪念设施相得益彰,要接红色纪念的地气。

三是红色纪念设施不要搞得太形式化,太形式化反而把原来的意义给破坏了。

四是不要大而不当。一些地方报上来的纪念项目,达到几万、几十万平方面,就是大而不当。

五是不能搞成大游乐场。旅游设施要离红色纪念场所远一点,两者不要混在一起。西柏坡就那么一个村子,千万不能搞成一个大游乐场,否则就不符合“两个务必”了。

习近平同志的上述谈话精神,对各地保护红色纪念地和发展红色旅游,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有关地方应该深入领会谈话精神,认真做好既有建设项目的整改工作,或者在谈话精神指引下切实把红色纪念地建设好、把红色旅游发展好。

二、慎重建设配套设施与人造景观

习近平同志在这篇重要谈话中,对此已讲得很清楚、很明确。在近些年的红色旅游发展实践中,确实有的地方处理得不够得当,在紧靠红色纪念地的地方,不慎重地大量建设了配套设施和人造景观,对红色纪念地带来了一定干扰,客观上矮化了核心纪念地、冲淡了红色主题、影响了红色文化的纯正。要消除这类现象,应该考虑做到下列几点:

一是坚持因需而建。红色纪念地的配套设施,一定要对应需求、慎重建设。“慎建”不等于“不建”,而是指一定要谨慎,必要的就建、不必要的就不建。这个必要性,就是要考虑作为纪念参观的配套设施,是直接服务于红色传统教育的,而不是单纯为了更加体面,更不是为了服务于市场经营。在此基础上,确定适当的建设规模、建筑风格,要避免因规模过大、风格过新过洋,而影响核心纪念地的文化、风格和氛围。

二是切实对应市场。一些服务性项目,尤其是经营性的项目,如纪念品经营、服装出租、餐饮供应、文创品销售、演艺性场所等,应切实考虑旅游市场的现实需求。2016年底,我去某红色纪念地参加活动,就看到了大型的红色广场,革命历史题材的巍峨大型群雕,同时还有大型餐饮、剧场、商场,甚至是世界名牌的专卖店,这种开发建设就未必很好地对应了市场需求。各地在进行这类项目的规划论证阶段,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和论证,也可到一些红色纪念地去了解,到底游客喜欢哪一类纪念品和旅游商品,每人的购买量大约是多少,现在其它渠道的市场供应量已有多大。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只要游客日常参观量很大,就一定会有旅游购买力,便大肆兴建购物场所、餐饮场所、住宿设施、文化演艺剧场。否则,供过于求,必然导致经营效益不好,投资成本也迟迟难以回收。

三是不过分追求升A。现在一些纪念地兴建大型配套设施有一种借口,说是为了争创5A、4A级的旅游景区。实际上,这种理由是值得推敲的。旅游景区的A级,反映的是景区旅游资源禀赋和服务软硬件水平,而红色纪念地明显不同于一般旅游景区,它第一位的功能是革命传统教育,若刻意去追求一般景区的所谓等级,既是一种屈尊和自贬,也提升不了它自身的影响力,弄不好还可能影响红色纪念地的原真性。

三、挖掘与展示好红色资源的内涵

红色纪念地的旅游魅力,既与它在党史、军史上的地位有关,也与具体展陈内容、现场讲解密不可分。因此,挖掘与展示好红色旅游资源的内涵是非常重要的。

一是匡正不当的保护行为。现在一些纪念地的建筑物(很多本身就是革命历史文物),存在着被随意添加、整形或涂抹的现象,例如,把建筑物涂抹为红、黄颜色,或明显地改建加固,搞得异于原态、异于当地多数建筑,这在一些重要的纪念地都是存在的。前些年,我去云贵川交界的一个地方参加红色旅游会议,参观过一个红军重要会议的会址,发现主体建筑群都被涂成红颜色;在另一处纪念地,有两座风格和体量都相同的房子,但前边的一座明显是被“化妆”了,后边的那座还是灰不溜秋的。听讲解员讲,后边那座是原始状态的,前边这座因为开过重要会议,就把她“彩妆”了。这种对纪念地建筑随意美化的倾向,实际上违反了革命历史文物保护的原则。

二是充实展陈实际内容。现在带有普遍性的一种现象,不是把功夫放在充实内涵上,而是把功夫放在纪念物之外。我曾两次去过一个重要的红色纪念地,第一次去的时候,院子外面是原生态的水稻田;第二次去的时候,院子外面变成了荷花塘和花园,到底哪一次更符合历史真实状态?不少红色纪念地的展览展示,比较狭小、比较空荡、比较单一,与国外的一般博物馆形成明显差距。内容则偏重于反映当年政治形势与军事生活,从红色旅游发展的需要看,应该进一步丰富展陈内容,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那个时代、那个根据地、那场战争、那个事件的当事各方。

三是增加影视资料的播映。从旅游的角度看,这是延长游客停留时间的必要措施;从红色旅游教育的目的看,是为了增加参观者的历史知识和背景;有利于弥补讲解之不足,增加纪念地的内涵和魅力。军事、文物、宣传、旅游部门应该通力协作,做好影像资料的拍摄、收集、编辑、剪辑,并在游客中心、展馆内部等空间场所,进行相关影像资料的播映。

四是引入各级各类的研学旅游。现在外国的一些博物馆为了吸引青少年学生参观,鼓励他们仔细观察和勤于用脑,普遍编制了观察“考卷”,进行有奖问答,颁发证书奖品。目前,由各级各类单位组织的红色旅游参观,大多是走马观花、一看了之,应该参考借鉴开展这类的活动,以深化对红色纪念地的了解和精神内涵的汲取,避免流于形式的参观讲解。

四、依托红色资源发展全域旅游

红色纪念地发展旅游业,不等于就红色而论旅游,不等于就红色纪念地参观者的直接消费而论旅游。红色旅游不应直接从纪念地生长出来,而应抓好参观红色纪念地的客流利用,使之能够“顺游”和“顺购”,这就是一篇“红色+旅游”的大文章。在当前红色纪念地普遍免除门票的情况下,如何做好红色旅游这篇文章值得很好地探索。

一是积极发展乡村旅游。要选择纪念地周边的村庄,最好是与红色历史脉络相关的村落,规划开发富有地域文化或红色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如村落民居、民宿客栈、农业生产、乡村体验、果蔬采摘、农家餐饮等。

二是建设特色小镇或旅游田园综合体。这类项目必须要有特色产业作为支撑,而不是单纯地人为打造、无中生有、人造景观,应有较完善的旅游产品结构,如观光+休闲+体验,最好应与红色文化和历史有一定的关联度。

三是做好+旅游项目。这是全域旅游的要义之一,是实现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拓展红色旅游辐射面的有益探索。+的项目,未必都是红色的,关键是从当地发掘出对游客有较大吸引力的项目,例如,特色种植养殖业,传统特色工艺品,工业旅游项目等,可以开发为科普+观赏+体验的旅游项目。例如传统的红糖(也称黑糖)熬制工艺项目,银器、木雕加工工艺,年画、农民画、雕版印刷等手工作坊。

四是开发特色旅游商品。现在全国红色纪念地的文创产品普遍存在单调和单一现象,种类不多、大同小异、满城充斥、良莠不一。应该在创意和市场两方面下大功夫,开发出既有纪念意义、又受游客欢迎的文创产品。此外,要大大拓展视野,积极发现和组织旅游商品货源,如绿色农产品、有机食品,农产品的深加工,特色果蔬,地理标志产品、乡村手工艺品(如刺绣、十字绣、布鞋、绣花鞋、鞋垫、荷包、香囊),只要是有销售潜力的当地商品,都应该积极向游客推送和供应。

五是探索适当的文旅演出项目。这类项目应该紧扣游客的兴趣,将艺术性与市场化有机统一起来,让游客自愿花钱观赏,长期依赖政府“买单”是靠不住的;项目选题未必拘泥于纯粹的红色题材,可进行多元化、多样化选择,也可以是传统戏剧、地方曲艺、乡土文艺、民间演出等;演出项目未必要大投入、大制作,场面未必多么宏大华丽,只要是健康向上、受到市场欢迎的,小剧场、小堂会、小演出都是很好的形式,目标就是让广大参观者和游客喜闻乐见、乐于观赏。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旅游报社前总编辑、社长,本文系据作者在2018年10月第三届石家庄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红色旅游助力老区发展研讨会”(河北西柏坡)上的主题演讲而整理,标题为编辑所加)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中国网旅游官方微信

与主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