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中国>滚动新闻>

全球旅游业增长速度已连续七年超经济增长速度

发布时间:2018-10-16 09:23:33 丨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伍策 楠雪 丨 责任编辑:路遥


中国网10月16日讯 10月15日,由中国旅游研究院、河南省旅游局、开封市人民政府、河南大学联合主办的2018年“一带一路”城市旅游联盟年会暨旅行服务业发展研讨会在开封市举行。会上,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了《中国旅行服务业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分享了关于2017年我国旅行服务业产业运行特征、行业顶层治理机制、市场规模和结构、产业主体发展状况、创新趋势和发展建议等方面的核心观点和主要数据。

《报告》指出,从全球范围来看,2017年全球旅游业增长速度已连续第七年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是近年旅游业发展最好的一年。其中,中国旅游业综合贡献8.77万亿元,对国民经济贡献达11.04%,对社会综合贡献达10.28%。全球头部企业财务表现乐观,盈利能力增强。

《报告》认为,2017年,国内旅行服务业产业处于较为景气区间运行,且景气指数高于2016年水平,表明行业内部信心度得到提振,对未来预期向好。在线旅游企业景气预期在上半年波动明显,第四季度出现回升。

从上市旅行社企业公开财务数据来看,近年旅行社上市公司不分项的总体营收规模呈上升态势,5年平均增长经为17.2%。行业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回报率具有较强一致性,且呈现上升趋势。行业现金流动性较好,行业年均资产负债率处于较为适宜水平。

行政主体方面,2017年旅游管理部门从顶层设计发力,引导行业整体向规范化、品质化、标准化发展,逐步建立了“良驱劣”的正向淘汰机制。在国家持续开放的基调下,旅游业的政策供给与监管体系不断完善。2017年,国家再次修订《旅行社条例》,施行《导游管理办法》,上线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持续整顿市场秩序,推动旅游违法入刑,倡导游客文明出游,以市场导向与法治精神,推动新时代旅游业创新发展。

从市场基本面来看,国民旅游市场持续稳定增长,入境旅游市场进入回升通道,市场有待夯实。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旅游市场持续繁荣发展,国内旅游达50.01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2.8%。假日旅游市场保持快速稳定增长态势,春节、清明、五一、端午期间,国内旅游人数分别同比增长12.1%、8.3%、9.3%、7.9%。出境旅游市场为1.29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年均增长9.17%,花费1153亿,仍然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地位,尤其东盟和“一带一路”是出境重点区域。2017年,我国共接待入境游客1.39亿人次,同比增长0.8%,规模总量创下历史新高,客源市场结构优化趋势逐步显现,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入境旅游市场中的活跃度正持续上升。全年区域旅游热点不断涌现,西南五省游热度上升显著,贵州热度增长最高达253%。华南旅游涨幅明显,各目的地旅游热度涨幅均超过100%。中欧旅游年等利好因素也带动了中欧旅游的发展。

市场结构方面正在升级调整,休闲度假比重提升,假日市场增长较快。细分市场的吸引力凸显,如避暑旅游、冰雪旅游、体育旅游、家庭旅游、极地旅游等正成为新的增长点。市场需求正呈现出日益复杂的分层状态,且未来消费诉求将更倾向于优质的内容与精神满足。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恰恰伴随着小众市场的崛起,并有可能在细分市场上实现大众市场上难以培育起的顾客黏性与忠诚。

从供给侧来看,旅行服务业在跨界融合中实现了多元化供给。如今,旅行服务商已从以传统旅行社为主的单一型态,转向了多业态多主体的创新式融合发展。在我们身边,沿着旅行服务创业与创新的方向,有着越来越多的同行者。市场主体在保持信心的同时,仍要保有前行中的理性,需要洞察产业链上供应商业务模式的变革,需要看到航空、高铁、酒店等传统供应商正在通过多种一体化战略,尝试直接与终端对话,需要看到专注于内容打造的新型供应商的出现等给旅行服务市场带来的冲击与机会。同时,市场主体需要关注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打造,合理利用技术、资本等要素进行创新与竞争,增强对资源端的把控和对需求端的获客能力,实现企业后台的标准化与精细化运营,同时在前端提供有品质、有温度的差异化服务。

《报告》强调,旅行服务业的发展,还需要提升市场主体对企业“小我”与国家“大我”的理解,保持企业经营与国家战略同行、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诚信经营,关注多元群体利益。

此外,旅行服务业相关主体还需共同努力,统筹司法、行政和市场力量,完善旅游风险警示与安全救援机制,保障游客安全,使旅游业与国家同发展共繁荣。

(伍策 楠雪)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中国网旅游官方微信

与主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