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中国>滚动新闻>

高舜礼: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东夷文化研发

发布时间:2018-10-20 09:42:15 丨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高舜礼 丨 责任编辑:路遥


【点睛】东夷文化,是一种正处于研究之中、尚待确认的文化,还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文化,这个问题在学术界或许已有定论。但在普通民众之中,甚至在东夷文化的诞生地,这个问题尚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


2017年我参加了在济南舜耕山庄举办的第五届东夷文化论坛,很受教益和启发。今年9月下旬,又受邀回到故乡沂蒙山参加第六届论坛,更是深感荣幸。

作为一个祖籍山东人,也是东夷文化发祥地的人,曾经的一位历史专业的研究生,后成为了旅游研究工作者的我,想借此机会谈一些有关文旅融合的思考。

第一,东夷文化论坛应该逐步办成综合性论坛

现在文化类的论坛比较多,主题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个共性特征,就是论坛主题都比较开放,比较紧密地围绕当代、面对现实。就近两届东夷文化论坛来看,大会议题属于比较专业和纯粹的一类,偏重于历史和考古的专业研究。在我收到的邀请函所附的10个研讨参考题目中,有8个是历史考古的,只有2个是其他的。显然,这主要是一次有关东夷历史文化专业研究成果的宣讲会,这样性质的会议其实召开一次闭门会议就够了,没有太多必要与省旅游局、地方政府、市经济开发区进行联合举办。

就目前文旅界举办的相关论坛看,不论是以何种文化为主题,办会思路都是越来越开放,有的论坛是会、展、演、赛、奖统办,有的是主会场与分论坛都搞,既确保了专业研讨的专业性,也让分论坛题目多样、开放活泼,有利于最大化地释放“会议旅游”(这是旅游业界的专业术语,并非时下反对与防止的那类社会歪风)的综合效益。目前东夷文化论坛的举办思路还比较单一和传统,所对应的面比较局限,开放性和包容性不够,应该在现有基础上作适当拓展,通过确定更多的研讨话题,设立分论坛或平行论坛,邀请更多界别的专业人士参加,才能更好地实现文旅融合、开发利用的目标。

第二,东夷文化论坛应该推动东夷文化的广泛传播

东夷文化,是一种正处于研究之中、尚待确认的文化,还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文化,这个问题在学术界或许已有定论。但在普通民众之中,甚至在东夷文化的诞生地,这个问题尚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

2017年我参加了第五届东夷文化论坛,发出一则有关会议的微信。就有一位在临沂工作的亲朋回应称,说东夷骨刻文、东夷文化是尚未认定、充满争议的一种东西,你竟也参与其活动啊。说这个话的人,是一位大学毕业30多年、正县级的当地干部,在山东地盘也算是高知型的领导干部,他对东夷文化的这种态度有没有广泛的代表性?我认为,应该是有的,至今很多山东人并没有真正认识东夷文化。

在我这次收到的邀请函里,说“东夷文化是我国东夷先民创造的具有独立体系、独特风格、没有断续、文化影响力持久深远的一种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与文化创造进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这段表述如果在学术界是被普遍认可的,或是为大部分专家所认同的,就应该设法向广大民众做广泛宣传,让生活在“东夷”这块土地上的后人首先认识这种文化,认识其历史和文化价值。

研究东夷文字、东夷历史、东夷文化,其学术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但更要认识到,把已经破译、研究和公认的东夷文化,向人民群众进行传播和普及,其现实意义一点儿也不比研究本身差,它关乎历史和文化研究的终极目标的实现。因此,应该有人去做这种科普和传播工作。由于这项工作的专业性,可能还需要一些专家学者承担普及宣传任务,这也是专家走出“象牙塔”的一种必要性。

举办一届大型的东夷文化论坛,应把促进向普罗大众的文化传播,作为举办会议和检验会议成果的重要目标。这个宣传与传播,不仅有对举办高层次论坛的一般性宣传报道,还应有令当地民众普遍感兴趣话题的广泛宣传;不仅有考古文博界专家对东夷文化最新研究的发布,还应有文旅各界对东夷文化开发利用的真知灼见;不仅应有会议期间对参会者的诸多日程或安排,还应有值得会后贯彻落实的系列化的会议成果。

第三,东夷文化论坛应该研究东夷文化的开发利用

最近,中办国办印发了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主要精神之一就是强调保护与利用并重,并指出了“新时代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那就是文物保护利用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存在,文物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用仍需加强,文物合理利用不足、传播传承不够,让文物活起来的方法途径亟需创新。该意见对指导东夷文化的开发利用,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文物只有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才能体现它真正的价值所在。近些年,这种意识在明显增强。今年春天,我应邀前往北京五四大街的“红楼”,参加了中国文物基金会的一次座谈会,主要议题就是如何为游客的参观游览,推荐和提供最具文化和历史代表意义的文物。新组建的文旅部已着手研究文旅融合,不久前召开座谈会委托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牵头各方面专家研究这一课题。

对东夷文化进行科学的梳理、甄别、考据、辩证和阐释,可为其保护、传承、开发和利用提供扎实的历史依据,但是如何加以科学的利用,更需要做大量的、多学科的专业研究,而不是只要有了历史性的研究论断,就能轻而易举、水到渠成地搞好旅游开发利用。今春我参加过山西临汾在京推介“尧文化”,临汾被认为是“尧都”;今夏我去山东日照讲课,听负责文旅工作的市领导讲,日照也有若干证据确凿的尧生活的历史遗迹,但并不为当地很多人所知晓。为何会是这样的一种情况?大概就因为考古和史学研究比较小众化,而面向大众的旅游开发徘徊不前,所传播的范围自然是很局限的。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对于人文遗产要“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持续利用”。他在浙江工作时就反复强调,旅游开发要坚持创新与继承相统一,把历史文化融入旅游经济发展之中,使旅游成为传播科学知识和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习近平同志强调旅游开发要敢于“无中生有”和“推陈出新”,但不等于是简单低俗地建几座庙宇,塑几个菩萨,甚至宣传封建糟粕;也不是乱搞“拆旧建新”,建几条假古街,造几座仿古楼,甚至假古董破坏真古董,毁掉珍贵的文物(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的短评,2004年9月30日)。他的这些发展旅游经济的思想,对于东夷文化的保护性开发利用,也是非常具有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的。

因此,今后举办东夷文化论坛,所确立的主题应该兼顾对东夷文化的研究、保护、开发和利用,在举办形式上也应体现这种开放性,甚至要适当地加强对东夷文化现实利用的研讨,延请诸多学科的专家对旅游规划、旅游开发、文旅融合、文创产品等予以把关,增设一些利用东夷文化的展示场馆,由各路专家进行现场评议,以提升开发利用东夷文化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旅游是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渠道。中外各国这方面的成功案例有很多。就文化的现实影响力而言,以齐鲁的东夷文化与云南丽江的东巴文化作对比,无论是在各自地方民众心目中的地位,还是对外地乃至全国人民的影响,东夷文化都是无法企及东巴文化的。原因之一就是云南丽江在发展旅游中,把东巴文化作为了一种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利用,从而使它的现实影响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因此,东夷文化向普通民众的普及和宣传,应该充分做好文旅融合的文章,应该积极发挥旅游渠道的作用。东夷文化论坛的举办,应该关注文旅融合这个话题。只有逐步实现这样的转变,东夷文化才能真正从历史走向现实,从专业研究走向普罗大众,从文史资源转化为现实的文旅资源和金山银山。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旅游报社前社长、总编辑,本文系作者2018年9月28日在山东临沂市举办的第六届东夷文化论坛上的书面主题演讲,现据演讲提纲整理成文,标题为编辑所加)

(高舜礼)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中国网旅游官方微信

与主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