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中国>滚动新闻>

湖南益阳:依托"互联网+"助力农业农村新发展

发布时间:2018-10-23 16:50:39 丨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李德辉 丨 责任编辑:路遥


中国网10月23日讯 10月22日,第二届生态农业智慧乡村暨周立波诞辰110周年群众纪念活动在湖南省益阳市拉开帷幕。大会依托“互联网+”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旨在展示新时代新农民创业创新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和新成果,推动农业农村互联网发展,打造全国农业农村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品牌,凝聚起脱贫攻坚、振兴乡村的强大力量,以益阳现代农业发展成果印证60年来农业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谱写了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的山乡巨变新篇章。

记者在益阳市全球生态农业智慧乡村互联网产业联盟成果展了解到,将呈现五大特点:

产业融合加速推进。农产品加工呈现新局面,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347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45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0%以上。特别是在积极推动农业发展与乡村旅游方面,着力构建了“基地+景点+产业”的农旅融合发展模式,涌现了资阳区紫薇村、“涂鸦村庄”南县罗文村、赫山农业嘉年华等一批休闲农业典型。为抓住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机遇,重点打造了益阳中南电商国家级产业园、南县“农村淘宝”服务中心、桃江县和安化县两个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体系,2017年全市特色农产品网络售销售额突破50亿元。将“互联网+”推广运用到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与58集团合作建设了集党务、村务、政务、商务服务于一体的“益村”平台;与华为集团携手打造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加速了智慧乡村进程,“互联网+农业”成为新亮点。

产业特色更趋明显。按照“一县一特”“一片一业”的思路,初步形成了安化黑茶、桃江笋竹、赫山大米、资阳槟榔、沅江芦笋、南县稻虾、大通湖蟹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目前,益阳市茶园总面积达到48.7万亩,年产成品茶14万吨以上,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200亿元,安化县黑茶产量居全国第一。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4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250万吨以上。优质稻率居全省前列,其中玉针香、桃优香占等高档优质稻面积160万亩。发展稻渔生态综合种养面积达到75万亩,亩平增收3000元以上。南县等四个区县(市)成为湖南省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县。2018年1月至9月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66万亩,产量32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0.5%和2%。加工芦笋3.5万吨、竹笋1.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5%和8%。水产业健康发展,年产量42万吨以上,名特优水产比重达70%以上。休闲食品产业异军突起,全市休闲食品规模工业企业近60家,年产值超百亿元。

生产质量稳步提升。狠抓农业标准化生产,全市共创建国家级、省级畜禽标准化养殖场50个;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8个;创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22个;认证“三品”农产品462个。安化黑茶、沅江芦笋入选2016年湖南十大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克明面业”、“白沙溪”、“渔家姑娘”入选2017年湖南十大农业企业品牌,安化黑茶荣获“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成为中欧国际互认地标产品,入选国家首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益”字号优质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改革创新激发活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全市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发展到4552家、5880家,今年分别新增280家和799家,带动了全市80%以上的土地流转,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积极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农机、统防统治等“订单式”“套餐式”服务模式全面推广,全市土地托管面积达42.8万亩。农垦改革积极推进,全面完成农场办社会职能剥离改革。农村金融改革深入推进,“三权”融资、特色农业保险、金融产品创新等取得实效,“财银保”贷款发放额居全省首位。

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农业基础稳步增强,益阳市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287万亩,农机总动力达到535万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0%。在深入实施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洞庭湖区矮围网围清理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取得阶段性成果,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目前,全市共有1087个畜禽规模养殖场完成标准化升级改造,占年度任务的98%。全市1500亩以上天然湖泊完成禁投21万亩、小二型及以上水库完成禁投357个,分别占年度任务的85.7%和60%。全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789万亩,占年度任务的83%;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面积433万亩,完成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200万亩,均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产业扶贫成效明显,全市96%的贫困村有种养合作社,76.8%的贫困村有龙头企业产业基地,2017年带动4.1万贫困人口脱贫,收到了“兴旺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的实效。




(李德辉)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中国网旅游官方微信

与主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