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棚
考棚,在佗城的另一角,距离学宫不远,所谓考棚,即贡院,也就是科举考试的地方,一般重要州府才设置。龙川考棚建于清朝光绪二年(1876年),它位于龙川县佗城镇西门,二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砖木梁架结构,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佗城考棚现仅存考场两栋、办公场所及宅舍各一栋。
自隋朝至清末,考棚多为临时建筑,三天的考试结束,便会拆掉,而龙川考棚留存至今,也是广东唯一保留的考棚,其建于清光绪年间,木架结构的房屋按地势高低三进排列,空旷的院落与空旷的房屋,只能是遥想当年科举的盛况,中间的天井,一棵巨大如伞的玉兰树,据说已有上百年,依然在时空中绽放生命的色彩,让这略显寂寥的考棚充满生机。
讲解员介绍说考棚当年用许多丁字形木板隔成一个个2米见方的小间,每个小间对着一扇窗户。巡考官则在考场中间走动监视,贡生们在科考时进入消小房里联考三日不可出。在上方右侧有一个小小的院落,是进行武试的地方,两块青石载在地里,200多斤的重量必须以实力与巧劲才可取胜吧,同行的老师们也摩拳擦掌一显生手,青石却只是摇晃两下。考棚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当地政府积极采取保护措施并复原其原有的模样。
深秋,金色的阳光穿透佗城骑楼老街,街巷罩在一层暖光之中,不长的街道,风轻物静时光柔软,老人们三三两两在店铺前或巷子中围坐,或聊天或安静不语,岁月擦肩悄悄染白他们的发丝……那天从考棚出来,街对角一位反戴眼镜的老人映入眼帘,她的眼镜很大,或是故意或是非故意,眼镜是倒着戴的,这一幕非常喜感,老人有种“老顽童”的可爱劲儿,给她纠正过来,她也开怀大笑,并热情的邀请进屋喝茶,问询得知,老奶奶已经是96岁高龄,据当地人讲,佗城中多高寿的老人。
据史料记载,这条街巷曾是佗城最繁华的地段,越王庙、越王井、考棚,都在这里,还有很多古老的宗祠,小小的佗城有着一百多种姓氏,当年的一次姓氏调查,令这里成为“中华姓氏第一村”,也再次证明了2000多年前,秦朝伍拾万南下大军下落的“千古之谜”。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