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小桥流水人家,古镇周庄如画。河倒映着两岸的民居,染成一幅幅水墨画,河也是一种水路,便利着人们的出行。古桥,则是路的延伸。原住民依水而生,小河流淌着周庄人生活的印记,座座古桥叙述着关于周庄的故事传奇。
小桥流水人家,古镇周庄如画。碧水环绕的周庄,依河成街,河多桥多,桥街相连。河倒映着两岸的民居,染成一幅幅水墨画,河也是一种水路,便利着人们的出行。古桥,则是路的延伸,它们大多为名望之人所建。原住民依水而生,小河流淌着周庄人生活的印记,座座古桥叙述着关于周庄的故事传奇。
一座桥,传递富贵安康的希冀
富安桥横跨南北市河,通南北市街,是周庄最古老的一座桥。相传桥旁有总管庙,所以原名总管桥。为什么又改名富贵桥了呢?据说,是因为沈万三的弟弟沈万四,因为不愿重蹈哥哥发配充军,客死异乡的覆辙,便主动为乡里修桥铺路,出资修缮了这座桥。将桥名改为富安桥是为了富贵之后祈愿安康安定的生活。
不仅寓意美好,这座桥四个角上都有一座楼房,如此桥楼合壁的特殊结构,也为江南之罕见。桥上的武康石也颇为奇特,几百年来不易磨损,仍基本保持原状,雨天也不打滑。人们从富安桥上过,这里的热闹喧嚣似乎从未改变。桥下的沈厅酒家如今也是宾朋满座,坐在临水的窗边,可以一边品尝美食,一边看桥上灰瓦叠叠,桥下桨影摇曳。
一座桥,倾诉远隔山水的故乡情
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双桥最能体现古镇的神韵。 1984年春天,著名画家陈逸飞来到周庄,由于时间短促,无法在画板上一一写生,他用摄影记录下了周庄。陈逸飞被这里的景致深深吸引,仿佛回到了记忆中的童年。之后,便以双桥为背景,创作了名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后来这幅油画被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高价购藏,并赠与了邓小平。该画经过陈逸飞的加工,还成为了当时联合国首日封的图案,深受各界人士的青睐。
从此双桥便走向了世界,俄罗斯油画家普吉村•列昂尼特及香港摄影家陈复礼等很多摄影界、绘画届的名人纷纷慕名而来,一睹其美好。如今,桥边一年四季都有各地美院师生在此写生。摄影爱好者们则端起相机,选择最佳角度定格它的神韵。桥边逸飞之家延续新沪派复古风格,展现了陈逸飞生活和创作空间,成为了分享艺术创作的佳地。
一座桥,印记思潮激荡的时光
贞丰桥连接着贞丰弄和西湾街,傲然跨河而立,呈现一派古意。美丽的贞丰桥记录着悠悠的南社往事。曾经南社成员柳亚子和陈去病等人漫步桥上,在贞丰桥旁的迷楼里吟诗赋词,共商大事。先进的思潮激荡,融进贞丰桥的岁月里。
驻足贞丰桥畔,往事已如烟。但那段南社时光却被永远铭记。这里,激荡出了著名的文学篇章,承载着南社人的探索求知精神。从迷楼的二楼窗户望出去,是贞丰桥的日夜、喧嚣与宁静。
一座桥,成就经典传唱的影视片段
梯云桥是一座非常小的桥,看似不起眼,却有相当的名气。国际著名导演张艺谋的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里那座外婆桥便是梯云桥。影片上映之后,梯云桥就有了别名“外婆桥”。 逐渐的,流经梯云桥的河道两岸的店铺也有了“外婆”的印记。
梯云桥成为水乡人浓浓祖孙情的寄托。站在桥上看风景,回忆被牵引倒回,看着船娘摆着吱呀的小船从桥下经过,那远去的身影让人思绪飘远,不由得想起儿时外婆亲切的背影和音容笑貌。那催促吃饭的呼唤和那双粗糙温柔的大手,想来就倍觉温暖。
一座桥,成全回归生活的摄影佳作
1996年香港摄影师陈复礼,在第一届旅游节拍摄的一幅《家家扶得醉人归》,便是以太平桥为创作来源。借一个辛勤劳作一天的男子,在朦胧夜色中过桥回家,说明这里的环境安定,家家户户富裕太平,在休闲时光还可以到外面酒馆喝上几盅,更增加了几分浪漫色彩。
太平桥横卧水巷之上,桥身石缝里长出的藤蔓,遮掩着石拱洞券,古意盎然。桥旁是爱国教育家沈体兰先生的旧宅,如今的贞固堂客栈。桥边的灰墙屋顶、山墙漏窗、高低错落的民居、清清的流水,构成了镜头里极佳的风景。
长满青苔的石桥,纵横交错的水巷,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这就是周庄。来周庄,除了在古桥上走一遭,还可以坐着手摇船穿过桥洞,仰观古桥的风姿。一条游船从南到北可穿过全福长桥、报恩桥、隆兴桥、富安桥、双桥、全功桥、蚬江桥等多座古桥。坐在船头,看两岸绵绵不绝的江南美景,听古桥诉说着沧桑和传奇。
(尤紫璇)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