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中国>滚动新闻>

肖凌之:湖南正在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

发布时间:2018-11-21 17:11:50 丨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曾诗珈 丨 责任编辑:路遥


中国网11月21日讯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肖凌之21日在湖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改革开放40周年湖南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介绍,40年来,湖南文化系统更加注重现实题材创作,广泛开展重大主题创作,举办六届湖南艺术节、湘戏晋京展演、湖南戏曲春晚、全国花鼓戏展演、全国草书展等重大艺术活动。《边城》《马陵道》《老表轶事》3个剧目获得中国文华大奖,15人荣获中国戏曲最高奖梅花奖。

肖凌之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时表示, 2015年—2017年,湖南文化在新创大型剧目110多台,其中《月亮粑粑》《我叫马翠花》《桃花烟雨》《英•雄》等多个作品入选国家精品剧目。深化文艺院团改革,艺术表演团体从1978年的141个增加到2017年的534个。全省文化事业费从1980年的0.25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27.8亿元,增长111.2倍。覆盖城乡的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数字服务平台基本形成,一批省、市、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艺术中心相继建成,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2082个,60%的村(社区)建起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设施由“有不有”向“好不好”转变。文化惠民项目深入实施。公共文化场馆实现免费开放,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群众文化生活实现质的提升。

与此同时,湖南文化深入开展文物普查,查明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万余处、馆藏文物200余万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3处增至183处,位居全国第九位。老司城遗址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省级以上文保单位维修率在60%以上,文物安全状况明显改善。荣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3个。重点建设里耶古城等一批文化遗产园区。博物馆(纪念馆)由19家增至147家。省博物馆新馆建成开馆,日接待观众最高达3.5万人次。

肖凌之说,40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明显提升。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118个、代表传承人121人。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4个。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获批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传承实践日趋活跃,实施湖湘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成功举办湘鄂赣皖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非遗保护逐渐成为社会自觉、融入现代生活。

据统计,2017年湖南全省文化和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2196亿元,占GDP比重6.35%,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突破3100家,上市企业达8家。文化产业与数字技术加速融合,特色文化产业蓬勃兴起,动漫产业颇有影响,诞生全国唯一的卡通动画“中国驰名商标”——蓝猫。建成天心文化产业园等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12个、省级15个。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日益活跃,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满足人民美好文化需求的主渠道。

“40年来,文化市场更加繁荣健康。文化市场从小到大,业态不断丰富、渠道日益广泛。”肖凌之说,“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取消下放90%的文化市场行政审批事项,激发市场活力。截至2017年全省共有文化市场经营单位1.54万个。文化娱乐、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加快,行业面貌焕然一新。文化市场监管不断加强,实现人防与技防结合,确保平安稳定。

(曾诗珈)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中国网旅游官方微信

与主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