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中国>滚动新闻>

贵州独山新变革:塑造发展新格局 书写跨越新篇章

发布时间:2018-12-03 15:34:44 丨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韦亚军 丨 责任编辑:路遥


中国网12月3日讯 起始于1978年的那一场深刻变革,如今迎来了改革开放40周年。或许在全国奔涌的开放大潮里,独山只是渺小的一滴水,但他却勇敢地奔流向浩瀚的大海,在一次次的惊涛拍岸中折射出太阳的光芒。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望来路、追寻足迹,独山始终紧抓改革这个关键,以开放包容的思维与姿态、敢为人先的创新与进取,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走出了致胜一步。其中,以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为代表的“独山实践”,为黔南乃至贵州县域空间布局调整,探索出意义重大的改革路径与样本,树起了贵州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面旗帜。

破局 发展平台初始成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个简单而深刻的真理。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乡镇是核心。十年前,独山小乡大镇共存、经济两极分化、难以协调共进,已成为发展面临的窘状,改革迫在眉睫。

格局决定结局,思路决定出路。打破各乡镇“一亩三分地”的思维限制,大家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正是这一新理念的引领,独山乡镇行政区划改革从全县经济发展全局入手,引导资源向发展轴聚集。

为独山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奠定基础的,是2010至2013年间,该县以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规划建设为目标的“一城六区”经济格局构建:即独山大学城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麻尾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城乡统筹改革实验区。

“2012年,在麻尾工业园区建设中,我们就开始探索实践将麻尾、黄后、尧棒、董岭四个乡镇整合在一起,因为四个乡镇无论在地域、历史、资源、产业发展等都有着相同或不可分割的联系。”县政协副主席、麻尾镇党委书记黎鳌开说。事实证明,独山当年的这些探索,为独山县下步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打下了良好的格局基础和群众基础。

“十二五”以来,各园区紧扣项目建设“一条主线”,实施工业化、城镇化“两轮驱动”,着力夯实发展基础,经开区获省政府批复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列入省重点打造的100个产业园区;麻尾工业园区列入省重点实施的“511产业园区培育计划”和重点打造的100个产业园区,被省批准为“煤电冶”一体化工业园区;高新区获州政府批准,成为全州首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调整 全新格局跃然出

在发展中转变再转变,独山由1996年以来确立的8个镇、7个乡、3个民族乡的区域建制,在2013年打破重组。

2013年7月23日,是一个终将铭刻于独山发展史上的重要日子。这一天,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独山县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独山正式将原十八乡(镇)调整为八个镇:撤销城关镇、尧梭乡、羊凤乡,设立百泉镇;撤销麻尾镇、尧棒乡、黄后乡、董岭乡,设立新的麻尾镇;撤销兔场镇、甲定水族乡、翁台水族乡,设立影山镇;撤销基长镇、水岩乡,设立新的基长镇;撤销本寨水族乡,设立玉水镇;撤销上司镇、打羊乡,设立新的上司镇;撤销甲里镇,将四九村、星朗村划入下司镇,将甲里村、峰洞村、角寨村划入上司镇。

至此,独山以经济发展为主线的行政区划格局蓝本正式形成。调整后,该县镇平均人口达4万余人,平均土地面积达300余平方公里,规模较调整前翻番,实现了乡镇区划由“量多面广”向“适度集中”的转变。

随之而来的,是独山县村、组的撤并“瘦身”:原133个行政村、9个居委会调整为57个行政村和7个居委会,2350个村民组撤并减少到1093个。

“区划调整,最终一定要有利于群众,有利于优化配置要素资源,有利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有利于统筹推进社会事业,有利于独山区域协调发展。”独山县委书记潘志立在该县行政区划调整动员大会上如是说。从发出动员令到新建镇人大会选举工作的完成,独山仅用时5个月,且整个过程群众抵触和上访呈零记录。

创新 敢想敢闯天地宽

行政区划改革往往是更大范围变革的序曲和支撑。2013年,与乡镇撤并同步到位的,是独山县创新实践的“区镇合一”。这一模式,一时间,成为全州乃至全省的亮点和样板。

独山县在乡镇区划调整工作中,对全县六大产业园区规划范围内的镇,全部实行“区镇合一、以区为主”管理体制,园区主抓经济,镇主抓党建及社会事业,两个行政主体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运作。

合一后的各区镇充分发挥互补优势,立发展之志、领工作之先、鼓创新之劲、求落实之效,埋头苦干、激情创业,奋力推进区镇发展大跨越,产生了1+1>2的“倍增效应”。十三五以来,该县及园区不断获取多项“国字号”招牌:经开区先后获批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经开区成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独山县入列国家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县。另外,科技园、香港产业园、轴承产业园等一批特色“园中园”,正在成为该县产业集群发展的新高地。

做好乡镇数量的“减法”,接下来,便是做好民生发展的“加法”。行政区划调整以来,独山着眼于城乡协调发展,从人民群众最关注最直接的供水、出行、住房、教育、医疗、就业、公共服务等民生领域的重大改革着力,重点实施“六个城乡一体化”工程,全力打好脱贫攻坚“四场硬仗”,让人民群众持续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改善民生福祉,守望公平正义,百姓有了沉甸甸的“获得感”。

一项项改革举措的陆续出台、一份份实施方案的相继出炉、一个个困难问题的跟进解决,独山正在打造改革开放先导区、创新发展先行区、特色产业聚集区、经济发展最优区、宜居宜业宜游示范区的前行路上昂首阔步。

跨越 挥桨拍浪致远航

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0亿元,同比增长16.5%;

完成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60亿元,同比增长23%;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60亿元,同比增长33%;

完成财政总收入16.2亿元,同比增长15.4%;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116亿元、87亿元;

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3万元、1万元,增速分别居全州第一和第二;新增城镇就业2.2万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预计达96.5%……

经济总量实现新突破、投资拉动实现新突破、财税金融实现新突破、发展质量实现新突破,独山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组组数据,迸发着振奋人心的力量,标志着该县经济社会从“爬坡上坎”进入到“脱胎换骨”阶段。

开放包容、锐意进取的活力独山,在变化中求发展,明确了 “123456”县域经济发展总体思路,提出了“四个定位”和“两大中心”建设目标,跑出了发展“加速度”,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增比进位由2011年的全省88县第70位,提升至2017年全省县域二方阵23个县第3位。

协调发展、文明和谐的宜居独山,正积极抢抓入列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示点县机遇,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自2013年以来,相继13名学子考取清华北大,中考成绩实现全州“四连冠”;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着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举全县之力决战脱贫攻坚,形成了“43216”工作举措,全面小康实现程度预计达96.5%。

独山,跨越的出路,来自于解放思想、先行先试;跨越的源泉,来自于不忘初心、真抓实干;跨越的保证,来自于凝心聚力、众志成城。

立足新起点,绘梦筑梦的热度正在独山这片土地上燃升;开启新时代,独山人民已敞出开放的胸怀、带着务实的信念、扬起奋进的风帆,向着更宽更广的大海挥桨拍浪,稳航致远。

(韦亚军)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中国网旅游官方微信

与主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