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中国>滚动新闻>

甘肃民乐:以木为笔 用“木塑”书写艺术人生

发布时间:2018-12-05 15:22:16 丨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宋轩 丨 责任编辑:路遥


中国网12月5日讯 翻开中国纷繁的艺术史册,在琳琅满目的艺术精品中,却很难见到木塑艺术的身影。这也许就是一位民间艺人难能可贵的艺术品格。苏永生,民乐县一位土生土长的工厂工人,一位用真淳的人性和独创的朴实木塑艺术,40年如一日,用人生写就了他艺海的辉煌。

走近苏永生,艺如其人,一样的朴实憨厚。1953年,苏永生出生于民乐县城关镇一个小职员家中。沾着裁缝世家的灵性,苏永生自小便透出了过人的艺术天赋。从上小学起,他便喜欢上了绘画艺术而不能自拔。因受家庭经济和时代的影响,苏永生没有能专门师从专业画师,就连最起码的绘画书籍和画笔等艺术工具也未能购置,只能整日靠一支铅笔和几页废纸学习绘画。1970年,刚刚初中毕业的他便到水泥厂参加了工作,当上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工厂工人。环境的变化并没有阻隔他艺术的道路,相反却为他赢得了专门支配艺术活动的时间。一天的工作下来,当别的工友都争着休息娱乐的时候,他却将自己封闭在宿舍里,默默地钻研着绘画。因没有专业知识做铺垫,苏永生深深感到从事绘画艺术的艰难。在苦恼中他孜孜不倦的探索着。

一日,工作之余的他在郊外闲转时,深深为大自然的美妙而陶醉。突然,他看到一棵古老的白杨树那遒劲的躯干和粗糙的树皮,以及树枝上清脆啼鸣的小鸟。多象一幅生动灵秀的写意图啊!他突发奇想,何不就用树木的质地和枝干粘贴一幅图画,将大自然的风情原汁原味搬进艺术的殿堂呢?他匆匆忙忙赶到了家中,找来一块木板,自制了胶水,从那棵老树上取来几块树皮,便开始了他艺术的创作。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天一夜的苦熬,一幅取自天然的“老树竞春图”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大家眼前。那苍劲的树干,那交颈鸣唱的双鸟,和着春日的和风,向众人展示着她特有的风姿。苏永生哭了,望着他苦苦探索数年的处女作,他流下了欣慰的泪水。从此,他开始了用树枝、树皮进行创作的木塑艺术人生。

作为一位真正的艺人,单凭灵巧的双手,是无法领悟艺术的真谛的。苏永生深深认识到自己文化知识的浅薄对木塑艺术的制约。他明白,真正的艺术,必须要有高深的生活内涵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作铺垫,方可创作出真正打动人心的艺术精品。于是,他拿起了中国的文学史书,一头扎了进去。当他为李白“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烦恼而感动的时候,一幅“李白思乡图”便跃然而出,极尽一代文豪失志之苦;当杜十娘悲悲切切的唱辞让他悲愤不已时,他以木当笔,赋尽了一代美女翘首期盼的无限憧憬。

作为一位生在普通百姓家的子弟,他用自己灵巧的双手,赋予了历史新的内涵,抒发了他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当中国古文化的精髓在他身上生根勃发时,“梅、兰、竹、菊”四“君子”也在他的手下吐发了新的生机,一切本自天然,毫无着色强牵之意。牡丹迎春,荷塘丽影,秋菊傲霜,寒梅瑞雪,一如艺人的人生,反衬着他执着的艺术追求。

如今已届花甲之年的苏永生,已是满头白发。那根根银丝,倔强地写出了他艺术探索和创作的艰辛。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年来,苏永生的木塑艺术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青睐。作品先后在张掖电视台、《张掖日报》等媒体发表,并多次赴外展出,在2002年张掖市“昭武杯”旅游商品展中荣获精品奖,苏永生也在甘肃省民间艺术展评活动中荣获铜奖。祁连奏凯歌,艺海写人生。相信苏永生会在艺术的康庄大道上,走的更好!

(宋轩)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中国网旅游官方微信

与主编对话